张啸林
1938年年底,国民党军统布置实施了一次在马路上暗杀投日汉奸、旧上海青帮头目张啸林的行动。
军统人员根据侦察到的张啸林的活动规律,由军统上海特区行动股长、杜月笙的徒弟于松乔率领几个行动员,预伏在上海福煦路(今延安路)同孚路口。等到张啸林的私人小汽车开来遇到红灯时,特务们一拥而上,于松乔举枪向车内射击。张的车辆有保护功能,不但车身护有钢板,而且车窗也是防弹玻璃;张啸林的汽车司机十分机警,见有人行刺,立即猛踩油门,闯过红灯,疾驶而去。张啸林在车中已看清刺客乃是杜月笙的徒弟于松乔,认为这次暗杀必为杜月笙所指使,回到家中大骂杜一通,从此视杜为仇敌。同时张的防范更加严密,增雇保镖多人日夜在屋内外守卫,他本人则轻易不再出门。
1939年8月,戴笠指派上海特区区长陈恭澍迅速暗杀张啸林。
1940年1月,张啸林的亲家、主持“新亚和平促进会”工作的俞叶封,邀请张啸林到更新舞台楼上包厢,观看京剧名角新艳秋的演出。军统上海特区得此情报,就派人潜入剧场包厢执行暗杀。谁知当日张啸林本允诺去看戏,因临时有事未去,又一次躲过暗杀。特务开枪击中俞叶封,送医院后不治身死。这件事使张啸林又恨又怕,整日藏匿于家中,并在住宅周围布置了大批武装警卫与保镖,还出高价招聘神枪手作为护卫。
张啸林的严密防范给军统的暗杀行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陈恭澍等人多日苦思也拿不出一个可行的办法来。正当他们一筹莫展之时,突然接到上海特区第二行动大队长赵圣的报告,说已在张啸林的家里布置了一条内线,准备伺机下手。这内线就是张啸林的保镖林怀部。
林怀部原来也是杜月笙的门徒,后秘密加入军统。抗战初期曾退安徽,后被军统局调到上海从事敌后秘密工作。林武艺高强,枪法极准。当张啸林因屡遭暗杀,设法寻觅神枪手担任自己保镖时,军统人员见有机可乘,就通过杜月笙留在上海的管家万墨林,说动张啸林的汽车司机,介绍林怀部进入张家当上了保镖。
林怀部
林怀部到张家后,几次想下手刺杀,都未有机会。到了1940年8月13日夜,张啸林到上海“六三花园”参加日伪的一次重要会议,林怀部很想随张同去,乘机诛杀。但张啸林仅带一、二亲信前往,将林怀部留在家中看守。第二天,即1940年8月14日,林怀部托病请假,准备出去与军统人员商议下手之策,但张啸林当时脾气不好,非但不准假,反将林大骂一顿,要收回林的手枪赶他走。正在这时,张啸林的朋友、杭州锡箔局局长吴鸿来访,张就请吴同去三楼议事。林怀部见自己将被赶出张门,今后将难有机会下手,就当机立断,他故意与张啸林的汽车司机大吵大闹,声音传到楼上,张啸林闻之大怒,从楼上把头伸到窗外,厉声责骂林怀部。林怀部早就做好准备,见张啸林探头在窗外,随手挥枪射去两发子弹,均击中张啸林的头部,张立即倒地毙命。但林怀部犹恐张未死,又持枪冲上楼,对倒在血泊中的张啸林又补上一枪,还随手一枪打死了在一旁吓得呆若木鸡的吴鸿。
枪声惊动了四周,张家的保镖与赶来的巡捕,将张宅团团包围。林怀部见不能脱身,即用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准备自杀,因弹尽未成,遂被捕。后被法租界判刑15年,直到抗战胜利后才被释放。
重庆军统局本部为表彰上海特区制裁张啸林之功,特发给奖金1万元。但林怀部身在狱中,并未得分文。
杜月笙在香港听到张啸林被刺死之讯,尽管内心十分高兴,但表面上却说:“张先生要当汉奸,他之死当然是罪有应得的。不过,我心里明白,这一定是军统派林怀部干的。由我的徒弟杀了我老拜兄,论江湖义气,我实在站不住道理。”
自责也罢,开脱也罢,张啸林死了,对重庆和杜月笙都是好消息,在国家大义上来说也是件好事,它又一次震慑了上海滩上的投日卖国分子。
然而,在日本方面来看,面对中国特工在上海依仗人地两熟的优势,抗日锄奸活动“猖獗”,使日方的政治军事谋略计划一再受挫,于是,为了改变“拳头打跳蚤”的劣势,他们决定要在隐蔽战线上也采取“以华制华”的方法,扶植利用中国汉奸特务来应付中统与军统的挑战。于是76号汉奸特务组织应运而生。
76号负责人李士群
76号特务机构组建于上海,是与抗战爆发后上海的社会环境与国民党特务组织的内部分裂分不开的。因为“八一三”淞沪抗日战役在此打响,使日本改变了侵华战略路线,决定要攻占南京,以图彻底打垮国民政府。后见一时不能得手,便暗中又施行“以华制华”的政策,开始扶植利用汉奸来瓦解中国政府,包括组建伪上海市政府、“维新政府”及后来的汪伪政权,及其汉奸特务机构,为侵华战争效力。而抗战爆发后国民党特务机构的改组,在某一方面造成了其内部的分裂,一些失意的特务被日本诱惑“下水”,成为汉奸特务,国民党特务从事抗日锄奸活动,使日方急于组建汉奸特务机构来对付重庆,这些内外因素作用的结果,便催生出了汪伪76号特务组织这个历史的毒瘤。
马振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长、研究馆员。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浙江大学“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研究生指导老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著有《戴笠传》《国民党特务活动史》《抗战中的蒋介石》等图书,曾先后11次获得国家及省市级优秀社科成果奖。
编辑:南京师范大学15级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研究生雷晓凡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号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