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传说中的兵器:《三国演义》中的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真的存在吗?

国家人文历史2018-11-01 16:20

经公众号“短史记”(ID:tengxun_lishi)授权转载

编者按:

喜欢《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小说中,有名的武将,用的兵器也很有名。例如关羽和张飞的青龙偃月刀和丈八蛇矛,简直是标志性的存在,但《三国演义》毕竟只是小说,有虚构和夸张的成分,那么,青龙偃月刀和丈八蛇矛到底存在吗?如果不存在,当时的武将到底应该用什么兵器?如果存在的话,这两样兵器的原型又是脱胎自什么呢——

电视剧中关羽和他的兵器

中国古代兵器种类繁多,从功能上说,大致可分为长兵器、短兵器、射远兵器、防御兵器和卫体兵器(如匕首等)。按材质归类,又可分为石制兵器、青铜制兵器和铁制兵器。

本文以时间为序,对古代战争中的常用兵器做一简要介绍。

车战时代,戈最为常用

在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类通过打磨石块,制作石刀、石斧、石簇等,并利用动物的骨头、犄角,及木头、竹子等制作兵器。直至商周时期,石制兵器依旧会在战场上出现。

从考古发掘看,青铜兵器的使用当始于商朝早期,以戈和矛为主。

戈主要由戈头和木柄(称为“柲”)组成,戈头长约20厘米,前面突出部分称为“援”,用来啄刺敌人,戈头的上刃能够推捣,下刃可以勾割,因此戈又有“啄兵”“勾兵”之称。

春秋时期的戈,长27.4厘米,出土于河南浙川下寺二号墓

商朝戈柲存世极少,柲长通常在0.8—1米之间,在车战中,两车交错时,士兵将戈伸出去,便于勾杀敌人。

戈的缺点同样明显,士兵用其勾杀或啄击时,一旦用力过猛,就会导致戈头掉落。因此在车战被步战、马战取代后,戈也从战场上消失了。

矛也主要包括两部分,即矛头和木柄。矛头前面有尖,两侧有刃,属于“刺兵”。青铜矛头的形制从商朝到春秋,发生过较大变化,总体上刃部不断加长、矛头不断变窄。

按《考工记》所记,步兵所用“酋矛”,长约4米;车兵所用“夷矛”,长约4.8米。不过从出土实物看,步兵所用矛多在2米左右,没有规定的那么长。

左列为秦朝铜矛、春秋铜矛;中间为西汉铜矛;右列为战国铜矛、商朝铜矛(摘自杜文玉等《图说中国古代兵器与兵书》)

截至1986年,安阳殷墟已发掘的939座墓中,有166座出土了青铜兵器。这些墓里,有100多座出土了戈,约50座出土了戈和矛,还有不到10座仅出土了矛。

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已出土的商朝青铜兵器中,有戈2000多件、矛1400多件。

由商至西周、春秋,乃至战国时期,戈和矛还是作为战场上的主要兵器出现。

《诗经》中多次提及,如“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王于兴师,修我戈戟,与子偕作”。

《荀子·议兵》更明确说:“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

此外,由商周至战国,常见的青铜兵器还有戟、钺、戣、刀、短剑等。

铁质兵器中,枪堪称“百兵之王”

铁质兵器出现于西周时期,战国时期逐渐普及,至汉朝已完全取代青铜兵器。此后,铁矛称霸战场,唐宋时期才被铁枪替代。

东汉末年,孙策进攻黄祖,刘表曾“遣从子虎、南阳韩晞将长矛五千,来为黄祖前锋”。

荆州一次就能出动5000名装备长矛的士兵,可见矛在当时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小说《三国演义》中,张飞所用的丈八蛇矛,在历史上确曾存在,《晋书》中说陈安“左手奋七尺大刀,右手执丈八蛇矛。”

只是这里所说的丈八蛇矛,其实就是“矟”,一种马上使用的长矛。

研究兵器史的学者韦镇福等认为,在实战中,弯曲的矛头,无论杀伤力,还是牢固性,都不如直矛头,因此张飞不可能用这种想象中的蛇矛去冲锋陷阵。

不过明清时期,确实有人开“脑洞”,锻造了弯曲、有若蛇状的矛头。不知道《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否受此启发,为张飞配备了一杆丈八蛇矛。

电视剧中,手持丈八蛇矛的张飞

直至唐初,矛还被广泛应用。李世民在洛阳击败王世充1万多人的军队后,还能俘获“矛盾兵六千”。

铁枪出现于三国时期,由铁矛发展而来。枪和矛最大的区别在于,枪头较小、较窄,更为锋利。隋唐时期的轻骑兵使用枪,行动更为轻巧。

枪的用途很广,除作战外,还能“立枪为营”,作为障碍物;“缚枪为筏”,当作渡河工具。

为应对不同的战场情况,枪衍生出各种形制。唐朝军中枪有4种,名为漆枪、木枪、白头枪和扑头枪;宋朝则增至马突枪、双钩枪、单钩枪、梭枪等18种。

宋朝的各种铁枪(见于《武经总要》)

唐宋时期还有不少擅使枪的名将。史称唐初的秦琼“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五代时期,后梁大将王彦章“常持铁枪冲坚陷阵”,人称“王铁枪”。

作为“百兵之王”,枪在战场上被使用的时间很长,即使是火器出现后,也没能完全替代枪的地位。

长戟和长刀的广泛应用

在古代战争中,戈、矛、枪是双方使用的主要兵器,除此之外,比较常见的长兵器,还有长戟和长刀。

戟产生于商朝,是戈和矛的综合体,既能勾啄,又能直刺。春秋时期,青铜戟在车战中被广泛应有,《左传》中有“倒戟以御公徒”等记录。

随着铁制兵器的普及,铜戟也逐渐变为铁戟。《汉书》中说秦国兵力雄厚,即形容其为“持戟百万”,由此可知,戟在当时是一种颇具代表性的兵器。

西周早期的青铜戟,左侧的戟头出土于河南,右侧的戟头出土于山西(摘自刘旭《中国古代兵器图册》)

戟具有多种作战功能,这就决定了其锻造工艺较为复杂。在战争规模日趋扩大后,为了装备更多士兵,历代执政者们都倾向使用锻造相对简单的矛和枪,于是戟在唐朝以后,完全退出战场,成为一种用于仪仗的兵器。

相比于戟,长刀广泛应用的时间较晚。这是因为,刀的主要功能是劈砍,在马镫还没有发明的年代,骑兵在马上用长刀很难着力。因此,关羽在马上不可能挥动82斤的青龙偃月刀,更不要说斩将杀敌了。

电视剧中,挥舞青龙偃月刀的关羽

直至唐朝,长刀才被装备于正规军中。唐玄宗时的李嗣业,即受命统帅“陌刀队”。《唐六典》说:“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斩马剑。”具体说,陌刀为“两刃刀,其长一丈”“重十五斤”,可惜陌刀没有实物留存,我们已无法获知其真实样貌。

清朝的各种长刀,分别为挑刀(2.44米)、片刀(2.28米)、偃月刀(2.24米)、武科刀(2.34—2.61米)、割刀(1.66米)

至于“偃月刀”这个名字,迟至宋朝才出现。明清时期,长刀在军中更是广泛装备。

古书中记录的兵器

现在我们要去了解古代兵器的使用情况,除了依靠出土文物外,主要的参考资料是历代留下的兵书。这些兵书中,往往真实记录了当时战场上的兵器种类。

比如,唐人李筌所著《太白阴经》中,记有一支唐军的兵器配比,包括枪、弩、弓、佩刀、陌刀、射甲箭、长垛箭等。

又如,北宋官方编著的《武经总要》中,记录了当时使用的各种兵器,包括长刀、枪各7种,短刀和剑各3种,专用于攻城、守城和教练的枪9种,其他枪2种,两用兵器5种,斧和叉各1种,鞭锏锤等12种,防护装具和甲胄共9种,弓4种,箭7种,弓箭装具5种,弩14种,炮17种。书中所附绘图,更是珍贵的历史资料。

不过历代为稳定统治,往往禁止兵书流传。宋朝曾组织人校对兵书,但不刊印,所谓“秘而不与大臣”。乾隆年间,清朝修《四库全书》,又毁去《武备志》《筹兵药言》等一批明朝兵书。

综而言之,中国古代主要兵器随着作战方式、锻造技术等的改变,经历了由戈到矛,再到枪的转变。可惜的是,这种革新未能赶上火器时代的步伐,最终落后于世界。

《武经总要》内页

参考来源:

1、郭妍利:《商代青铜兵器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33页。

2、李少一、刘旭:《干戈春秋:中国古代兵器史话》,中国展望出版社1985年,第19页。

3、杨泓、李力:《中国古兵二十讲》,三联书店出版社2013年,第24、25页。

4、灵吸怪:《国外叫它“焰型矛”?小考三国里与青龙偃月刀齐名的丈八蛇矛》,“冷兵器研究所”公众号2018年10月5日。

5、叶鸿洒:《浅探北宋兵器之一——“枪”的种类及其用途》,《宋史研究集第 18辑》,国立编译馆1988年。

6、周纬:《中国兵器史》,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5年,第57页。

7、韦镇福等:《中国军事史 第1卷》,解放军出版社1983年,第26、34、38、39页。

8、王兆春:《中国的兵器》,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年,第19页。

9、许保林:《中国兵书通览》,解放军出版社2016年,第59—61页。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