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中国一名人临死前叹息道:“我死之后,国家可能要亡了”
宣统元年,晚清名臣张之洞病重,临终之际,政见不合多年的摄政王载沣亲自去探望,作为四朝元老,张之洞临死之际所想还是拯救清朝江山,劝诫统治者要亲近民众,挽救江山社稷,8月21日,张之洞在一片哀嚎中过世。
张之洞的仕途之路并不顺,为官初期,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视,认为一介书生难以重任,很多重要的大事张之洞并没有资格参与其中,他曾做过一段时间的言官,主要工作就是骂人,批评时政,虽说其中也上过很多重要奏折,可是在慈禧看来都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意义。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张之洞没有得到重用,后来的一件事情触动了慈禧,那是张之洞对于曾国荃职位变动的一份奏折。
其中说道:“西北地区的防务是重中之重,左大人在新疆鞠躬尽瘁,值得赞扬,可是曾国荃在接到任命之后却迟迟不动身,况且家中变故频发,想来此时也没有多余的经历处理西北问题,微臣认为,谭钟麟曾在陕西任职,他才是最合适的人选,此外左大人部下张曜忠心耿耿,可以作为副手随同谭钟麟前往西北。”
这件事还有一个小插曲,早在张之洞上书之前,彭玉麟就曾针对刘坤一贪图享乐,向朝廷告过状,彭玉麟也最好了被处置的准备,此时还是张之洞站了出来力保彭玉麟,恰好迎合了慈禧的想法。
慈禧早就对刘坤一不满,只是刘坤一是朝廷老臣,声望极高,自己一时得罪不起,张之洞站了出来,正好帮助自己解决了这个麻烦,从此之后慈禧开始重用张之洞,张之洞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午门冤案、东乡惨案都被他处理的井井有条,从他身上慈禧看到了曾国藩的影子,是一个绝对值得信任的人。
四十多年前,鸦片战争的爆发让满清陷入危机,好在曾国藩冒了出来,替国家整顿账目,扫除起义,一天之内连升四级爬到二品大员的地位,震动整个朝野,事实证明他确实有这样的能力。
曾国藩懂得知恩图报,道光驾崩之后,他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国家大事上面,训练军队扫除内部起义,成为清王朝的中流砥柱,晚清众多的名臣当中,曾国藩的功劳不可埋没,不过对于慈禧来说他却是一个祸端。
满朝文武,出自淮湘地区的不在少数,如果曾国藩继续坐大,难免会在朝廷上掌握大权,作为统治者,慈禧并不希望出现这样的局面,为了杜绝祸患,慈禧很想找一个像曾国藩这样的人才相互制衡,此时张之洞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个空缺。
得到重用之后,张之洞一鸣惊人,颠覆了慈禧心中的书生模样,凭借自身努力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这说明他有着过人的政务能力。
更加可贵的是张之洞在办事同时处处为慈禧着想,既保证了完美的解决难题,还给足了慈禧面子,这样又有能力又有心思的部下哪里去找,慈禧感叹为什么没有早点用他,1881年的一天,张之洞迎来了自己的巅峰,一夜之内连升四级,成就比肩曾国藩。
古时候想要升官只有熬资历,很多人一辈子也只能做个芝麻小官,张之洞此前也是如此,得不到朝廷的赏识,只能慢悠悠的等时间,对于一个有抱负的人相当煎熬,不过一鸣惊人之后,张之洞被破格提拔,成为朝廷红人,引来许多人阿谀奉承。
突如其来的地位暴涨,没有让张之洞迷失自己,一如既往地等待属于自己的天地,果然三个月后,朝廷委任其为山西巡抚,张之洞等了二十年,终于成了一方大员,虽说之前是在京城做事,礼部侍郎的位置也不低,不过终究没有实权,这次却不一样了,山西巡抚意味着整个山西都在他手上,实打实的封疆大吏。
虽然说张之洞等来了自己的机会,不过他要面对的却是一个艰难的任务,相比其他地方,山西官场黑暗,买卖官职,贪赃枉法满地都是,坑苦了老百姓,除此之外严重的赋税让整个山西死气沉沉,慈禧把这个地方交给他,估计也是认为以他的能力足以让山西改头换面。
人们还记得那一年,张之洞去世的时候,作为四朝老臣临死前还念念不忘国家安危,不忘百姓的痛苦,他悲叹道:“国运尽矣”,也就是“国家要亡了”,在悲叹声中咽下最后一口气。
谭嗣同曾评价道“今之衮衮诸公,尤能力顾大局,不分畛域,又能通权达变,讲求实济者,要惟香帅一人。”张之洞是难得的清官,临死之前“家不增一亩。”可惜的是他生不逢时,此时的清政府已经是强弩之末,再也无法恢复往日的生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