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中国在宋朝就有自来水了?还是苏东坡设计的!

国家人文历史2018-11-29 15:27

北宋绍圣年间,苏轼被贬至岭南惠州,听当地人说起,邻近的广州城,“一城人好饮咸苦水,春夏疾疫时,所损多矣。惟官员及有力者得饮刘王山井水,贫下何由得”。

当时的广州太守叫王敏仲,是苏轼的朋友。因此,苏轼便给他写了一封信:

“惟蒲涧山有滴水岩,水所从来高,可引入城,盖二十里以下耳。若于岩下作大石槽,以五管大竹续处,以麻绳、漆涂之,随地高下,直入城中。又为一大石槽以受之。又以五管分引、散流,城中为小石槽,以便汲者。不过用大竹万余竿,及二十里间,用葵茅苫盖,大约不过费数百千可成。”

苏轼建议,在广州城外二十里处的蒲涧山滴水岩下开凿一个大石槽,以盛山泉;再用巨竹打通关节,首尾衔接,接口处用麻绳与漆密封,制成五口长的管道,从大石槽引水入城内;又在城内也设置一个大石槽,以储引入的泉水;再用五口竹管将泉水分引至城中各处小石槽,以便居民汲取。这个竹管制成的供水网络,有点像今天的自来水管道。

苏轼还做了一个预算:建成这个供水网,政府大约只需投入数百贯钱。

在这封致王敏仲太守的信上,苏轼还提议:

“须于循州置少良田,令岁可得租课五七千者,令岁买大筋竹万竿,作筏下广州,以备不住抽换。又须于广州城中置少房钱,可以日掠二百,以备抽换之费;专差兵匠数人,巡觑修葺。则一城贫富同饮甘凉,其利便不在言也。”

苏轼的意思是,在珠江上游的循州购置良田放租,租金所得,用作购置竹管、更换管道的经费;再在广州城中建一批公屋放租,作为日常养护自来水工程的基金。

王敏仲听从苏轼提议,真的将这个供水系统给建起来了。苏轼很高兴,又给王敏仲写了一信:“闻遂作管引蒲涧水甚善。每竿上,须钻一小眼,如绿豆大,以小竹针窒之,以验通塞。道远,日久,无不塞之理。若无以验之,则一竿之塞,辄累百竿矣。仍愿公擘画少钱,令岁入五十余竿竹,不住抽换,永不废。僭言,必不讶也。” 

为什么要在每根竹管上钻一个小孔,然后又塞住?是为了方便日后检查哪一根竹管堵塞。当发现水管堵塞,只需拔掉各节小孔的小竹针,看哪处小孔不出水,便可马上判断是哪一节竹管堵住,更换那根竹管就行了,不会累及整个供水网络。

看看,苏轼的自来水工程方案,设计周全,极具操作性。

宋代广州自来水装置模型

今天广州博物馆还有苏轼设计的自来水装置模型展出。也有人提出,广州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拥有自来水设施的城市。虽然杜甫的一首《引水》诗称:“白帝城西万竹蟠,接筒引水喉不干。”似乎唐代的白帝城已出现了城市自来水网络,但结合文献记述,“夔俗无井,以竹引山泉而饮,蟠窟山腹间,有至数百丈者”,可知杜诗中的“万竹蟠”,并非白帝城内的集中供水系统,而是城外山民分散的竹笕引水设施。有史可证的第一个拥有自来水设施的城市,还是北宋广州。

人们都相信,中国近代意义上的自来水设备学习自西洋,最早出现于晚清上海租界。但许多人恐怕尚不知道,宋代的城市已经在尝试建设“自来水”网络了。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