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在边塞写给妻子的一首诗,28字尽显征夫之愁、思念之深
我们对唐代诗人岑参的了解,是从那句著名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开始的。虽然直到今天,对于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唐诗依然搞不懂说的是什么,但是却不能不承认他在盛唐边塞史上的地位。
作为盛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岑参留下了很多关于边塞主题的诗歌。有的风格粗犷,有的描写风景如画,有的洋溢着积极的奋斗精神。无论哪一种风格的诗歌,都有着鲜明的盛唐诗歌的特点。
今天我们所分享的是33岁岑参在边塞写给妻子的一首唐诗,28字尽显征夫之愁,思念之深。且看:
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
这首唐诗的题目是《题苜蓿峰寄家人》,写于公元749年,当时岑参33岁。边塞主题的诗歌除了描写边塞的壮丽风光,描写战场上的状况之外,更多的都是在诗歌当中抒发戍边将士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这首唐诗也不例外。
在这首唐诗的一开篇,诗人写“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运用“苜蓿峰”和“胡芦河”的互文表达,写边塞之地距离故乡路途之遥远。尤其是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春天来临的时候,将士们想到故乡,难免“泪沾巾”。
而后在这首唐诗当中,岑参体谅远方家中妻子对自己的思念,却也在深刻地表达自己对于妻子的思念,更加的深刻。“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你在家中对我的思念,不过是空想而已,你是不知道在边疆在沙场的我对于你的思念是何等的刻骨铭心!
在此时的岑参看来,妻子的思妇之愁显而易见是存在的,但是毕竟生活在富庶的中原地区,有生活的保障,这份思妇愁也不必如此挂怀;但是,毕竟此时的自己正在沙场之上,条件要艰苦很多,这种情况下的征夫之愁较之妻子要更为深刻,称得上是“愁杀人”,而这一切,妻子是“不见”看不到的。
在古代那样的自然条件下,两人相隔千万里,彼此的思念是不可避免的。征夫之愁思妇之怨在古典诗词当中很常见,尤其是岑参这首诗,写得更为深刻。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图片原作者对本文的贡献。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