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2月4日19点36分,辽宁省海城、营口县一带发生了里氏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为16-21公里。
中国科学家对该次地震进行了准确预测并及时发布了短临预报,及时组织撤离民众,明显降低了伤亡损失。地震中1328人罹难,16980人受伤。
震前迹象,大凌河西岸的阶地冻土层中出现规模较大的地裂缝带,总体走向北北西至北西向,带宽100余米,延伸长度为2公里,撕劈错裂大小树共100余棵
参加地震测报工作的国家地震局、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及辽宁省有关地震台、站工作人员
参加地震监测预报的营口市石棚峪地震台
营口县虎庄邮局业余坚持四年观测土地电,为这次地震预报作出了贡献。图为测报组长吴春霞
预报可能发生地震的影院
震后被毁的房屋
地震毁坏的桥梁
积极组织抢救
参加地震抢险救治的部队医务人员合影
生产自救,清理地震冒水、喷砂淤积的农田
抢修遭到地震破坏的排灌站
地震发生时,沟沿粮库院内虽然冒水、喷砂,但土园仓却未受破坏
重建中的海城县城镇
大石桥鞍钢镁矿地恢复生产。
解放军积极参加抗震救灾工作
营口县邮局长途电话保畅通
坚持营业的海城站前百货商店
海城县陶瓷五厂职工克服地震带来的困难,很快恢复生产
坚持露天上课的海城范家大队小学学校
帐篷,解决群众暂时居住的困难
海城县牌楼公社丁家沟生产大队,人造平原工程仍然继续施工
大石桥火车站,地震之后,铁路职工加紧抢修,交通很快恢复
海城县地震台研究二月四日前后的震情资料,总结地震预报经验
海城地震纪念碑
今日海城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