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历史 > 正文
往事| 东北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辽宁海城地震发生前后
02-04 09:44:38 来源:福建档案信息网

src=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_images_20180908_bb219fafe9334a699a5befb23f448f7c.jpeg&refer=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jpg

东北有文字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在辽宁省南部海城、营口一带发生7.3级强烈地震,震中在北纬40.6度,东经122.8度,位于海城县岔沟,震中烈度9度,持续时间约半分钟。震时地光闪闪,地声隆隆,震区90%的人看到了低空发光现象,近处可见一道道长的白色光带,远处则见红、黄、蓝、白、紫的闪光,地裂缝射出蓝白色光,地面喷口中冒出粉红色光球。在海城、营口、盘锦一带普遍听到了闷雷似的响声。

这是东北地区有文字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据史料记载,从公元421年到1974年底,辽宁地区发生浅源破坏性地震共33次,其中最强的一次地震是1290年9月宁城地震,震级6.75级,烈度9度,死亡7220人。而海城这次地震震源深度约16公里,重灾面积约1700平方公里,有感范围很大,北到黑龙江省的嫩江和牡丹江,南至江苏省的宿迁,西达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原镇和陕西省的西安市,东线越出国境至朝鲜,有感半径达1000公里。

src=http___a3.att.hudong.com_61_96_19300396326094133101963997001.jpg&refer=http___a3.att.hudong.jpg

地震发生在工业发达地区,地面设施和建筑物遭到了严重破坏。据震后统计,民房和工矿建筑倒塌和受严重破坏的达104.5万余间,毁坏道路4.85万米,供、排水管道12.14万米,供电线路102.9万米,毁坏各类桥涵2000余座,包括大小水库在内的水利设施700多个,破坏公路38公里,堤坝800多公里。地震还造成了地面破坏现象,地裂缝、陷坑、喷水冒沙、地拱、冰拱、冰褶以及水井变形、滑坡和山石滚落等,由此造成损失4287万元的工业设备和生产物资,喷砂埋盖农田184平方公里,全区经济损失价值8.1亿元。

伤亡人数之少创地震灾害史奇迹

地震发生在辽宁省腹地人口稠密地区,震中区面积为760平方公里,波及6市10县,人口总数834.8万人,城市人口占20%,人口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其中地震破坏烈度在8以上的地区面积2445平方公里,人口180万。震区绝大多数房屋抗震性能差,地震又发生在冬季的晚上,按照当地农村多数人的习惯,震时已都入睡。如果事先没有预防工作,人员伤亡将十分惨重。如邢台、通海、唐山地震人员伤亡率分别为14%、13%、18.4%。但这次海城地震,全区人员直接伤亡18308人,仅占震区总人口数的0.22%,直接死亡人数为1328人,只占总人数的0.016%,受伤人员仅占0.29%,这样低的伤亡率是地震灾害史上的奇迹。

由于这次地震发生于严寒腊月的冬季,震后的次生冻灾、火灾严重。震前,连续多日偏南风,气温逐月回升,2月2日至3日,最高气温3~6℃,冰雪消融;震后突然转东北风,漫天大雪,气温急剧下降,最低温度达-20℃以下,最高也在-5℃。气温的冷热巨变,加上多数人住在不防寒的简易防震棚内,造成了严重的冻伤。另外,防震棚多系易燃材料搭成,冬季严寒取暖再加之做饭、照明等,造成火灾也很严重。据统计,火灾及冻灾共伤亡8271人,其中,冻死和捂死372人,冻伤6578人;震后共发生防震棚火灾3142起,烧死341人,烧伤980人。上述次生灾害伤亡人数占总伤亡人数32%。

地震史上最成功的一次短临预报

海城地震有效的预防工作,这主要得益于事先的预报。当年3月12日,国务院在表扬地震预测预报有功单位的通报中,肯定了海城地震的预报工作。海城地震的预报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确定地震危险区、中期预报、短期预报、临震预报。特别是及时的短临预报,拯救了10万余人的生命,避免了数十亿元的经济损失。1976年6月,美国“赴海城地震考察组”负责人雷利教授在现场说:“中国在地震预报方面是第一流的。海城地震预报是十几年来世界上重大的科学成就之一。”

海城地震预报的成功首先是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1970年初,在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召开的首次全国地震工作会议上,辽宁被列为重点地震监视防御区,同时成立专门的地震工作机构,在不到三年时间里就建成了由一支野外综合探测队、十一个专业地震台、8495个业余测报点组成的地震预测、预报队伍。通过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壳形变测量和流动观测等基础性探测工作,专家们确认辽宁地区存在发生五六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1974年6月7日至9日在国家地震局召开的华北及渤海地区地震趋势会商会上,辽宁地震专家提出,渤海北部有可能发生五六级地震;11月25日在东北三省地震趋势会商会上,专家们明确指出,“辽宁营口、大连地区是近期发生破坏性地震危险性较大的地区”;在1975年1月10日、中旬全省、全国震情会商会上,专家们取得共识,估计1975年上半年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更大。

从1974年12月进入短期前兆显现期以后,不仅各类仪器观测的数据出现一些特征性表现,而且多种动物有异常表现。最早的是毒蛇、老鼠,以后陆续是鹅、鸡、猪有异常表现;震前三四天狗、牛、马有异常表现;震前几小时到几十分钟鹿、鸽、鱼及羊、猫、虎、狼、猴、蛙、貂、昆虫等都有异常表现。丹东、盘锦等有鹅三五成群飞起十几米并滑翔一二百米,夜里室内几十只老鼠似醉酒一样呆痴,鹿群在大震当天清晨无故“炸圈”,三年生的鹿挤断了前后腿,素经训练的警犬在大震当天号叫不止,不听指令。

1975年2月3日18时开始,海城、营口地区地震频次逐渐增加。在紧急会商会上,结合辽宁省各地提供的近两千条宏观前兆信息,辽宁省地震办公室便于2月4日6点多向省“革委会”作了紧急震情汇报。2月4日10时30分省“革委会”向全省发了电话通知指出:海城、营口县交界处可能发生较大地震。

当天14时,省地震办公室在海城召开了紧急会议,布置具体的防震措施。从当天晚上起,辽南地区,主要是海城、营口两县在生产队,在城镇的居民区,用大喇叭广播,动员所有人员都不要住在室内,生产队的大牲口、农业机械都要拉到室外。

src=http___n.sinaimg.cn_sinacn13_258_w2000h1458_20180528_8a37-hcaquev4342761.jpg&refer=http___n.sinaimg.jpg

中共营口县委为加强防震工作连续开了六次会议,有关地震的知识和防御措施,县广播站连续广播了四个星期,各级领导班子也向群众大力宣传,组织落实。他们于4日18时向全县发出紧急通报,并采取应急预防措施:城乡停止一切会议、工业停产商店停业、城乡文化娱乐场所停止活动、医院一般患者用战备车送回家、城乡旅社动员客人离开。上述防震措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各街道、乡一方面用喇叭广播,另一方面派干部挨家挨户动员群众撤离危险房屋,有的还在露天放映电影,当地震发生时,全县城乡基本上已经“人离屋,畜离圈”。

当大地震发生时,震中区也只有一些思想麻痹和“犟人”、极少数老人和孩子被压在房屋里,大部分居民已撤离房屋,少部分居民因事先有精神准备,及时跑到屋外。这个县地震最厉害的虎庄公社,除极少数人员受伤外,整个公社只损失了三头牛和一头驴。石棚峪大队的干部把社员都动员出家门到广场看电影,可是有两个“犟人”硬是不出来,说:“我们不信那一套,真能把人砸死?”“犟人”贾作林还把自己的一个四五岁的儿子留在屋里。当晚电影还没有放映完,强震就发生了。结果两个“犟人”跑出一个,孩子却被砸死,还有一个气管炎病人死亡。这个大队2500人只死亡这三个人。

整个灾区救灾措施迅速有效

营口海城地震发生后,中共辽宁省委当即召开了常委会议,决定与沈阳军区共同组成防震救灾前线指挥部,连夜赶到海城灾区进行慰问和指挥抢救工作。2月5日中共中央向辽宁省及地震灾区发出了慰问电,中共辽宁省委、省“革委会”也向地震灾区发出了慰问信。中央医疗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队、各兄弟省市医疗队和省内各地医疗队分别到达灾区进行抢救、医疗工作。

救灾工作中,最迫切的是抢救伤员。地震后,中央、省以及北京、吉林、河北等省市共派遣101个医疗队进入震区,医护人员共3282人。他们在当地群众和驻军协助下,在震后两三小时内把重危伤员抢运到乡村临时设立的医疗点或交通方便的公路两侧,因地制宜地对伤员进行了急救处置。在震后十二小时内完成了伤员抢运任务。省政府紧急安排省内十六个县级以上医院、军队三个野战医院,使用了两列卫生列车,利用旅社、招待所开设了三所临时医院。在转送途中设置了分诊站,把伤员及时送到指定医院进行专科治疗。到3月19日止,县级以上医院收治的4700多名重伤员已有3464人痊愈出院。震后震区还普遍开展了春季爱国卫生运动,使传染病发病率大幅下降。

救灾期间,正逢中国传统的节日——春节。为了做好春节的面粉、肉和蔬菜供应,保证灾民吃上饺子,人民解放军派出飞机,载着面粉、肉送到灾区。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3年2月4日 总第2417期 第三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