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史|“三八线”是条什么线?朝鲜战争为何始于三八线,又止于三八线?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迅速作出了进行武装干涉的决定,由此将这场本来是半岛地区内战的区域性战争演化为一场将美、英、中、苏等几个世界主要大国在内的30余国卷入其中的国际性局部战争。
这场战争最先开始于半岛双方在三八线一带的武装冲突,而在三年之后,双方又最终沿三八线南北达成停火,战争宣告中止(注意,是中止而不是终止,朝鲜停战协定只是规定双方暂停战争,而并非结束战争,所以从法理上讲半岛双方在今天仍然处于交战状态)。
那么,为什么在经过了三年的较量后,战争会在其爆发之处宣告暂停呢?
上图_ 朝韩三八线
三八线的由来
要想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来了解“三八线”究竟是一条什么线,它到底是怎么来的?
所谓三八线,实际上是“北纬三十八度线”的简称。这个没有任何地理标识的纬线横穿朝鲜半岛中部,大致上将半岛均分为南北两部。正因如此,早在19世纪末,沙俄便与日本沿此线划分了各自在半岛上的势力范围。1910年,日本独占朝鲜。
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时,半岛上并没有属于自己人民的成形政权和军队,故而美苏两大国便依据历史上沙俄与日本的前例,以三八线为界划定日军受降范围:该线以北的日军向苏军投降,以南向美军投降。
上图_ 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可以看出,三八线本身并不是法定意义上的边界线,更谈不上是国境线,它仅仅是美苏为受降和确定占领区而人为设立的一条临时分界线。然而,战后的国际形势风云突变,美苏迅速由盟友转为全面对峙的敌对状态。因而三八线这条原本仅仅是作为受降分界线的纬线,一下子成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的势力分界线。这样一来,双方开始各自按照各自的模式管理半岛南北,并先后建立起了意识形态完全对立的两个国家。
由于两国的制度、理念格格不入,所以依靠和平手段统一整个半岛就变得比登天还难。在美苏的暗中支持下,半岛南北双方均宣称自己是整个半岛唯一的合法政府,双方摩擦不断,最终爆发了战争,这也就是朝鲜战争始于三八线的原因。
上图_朝鲜战争爆发
三八线见证了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
战争爆发伊始,北方朝军节节胜利,南方韩军全线溃退,北方似有很快统一半岛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出于遏制苏联及东方阵营的战略考量,第一时间便进行武装干涉,并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成立所谓“联合国军”对半岛实施武装侵略,将本是内战性质的朝鲜战争迅速扩大为一场国际性战争。同时,美海军第7舰队开入台湾海峡,空军战机不断对我东北境内进行空袭,将战火烧到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国土之上。
1950年10月,美军大举越过三八线并不断北进,前锋直指鸭绿江。在国土安全和国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新中国排除万难,毅然决然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拉开了伟大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从此开始,完整意义上的“朝鲜战争”宣告开始。
上图_ 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
志愿军入朝后,在朝鲜人民的支持下,与朝军并肩作战,经过连续两个战役,将联军由鸭绿江击退至三八线,一举扭转了半岛战局。第三次战役中,中朝军队甚至一度抵近至三七线、攻克汉城。但由于在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方面与对手存在巨大差距,加之连番作战后的疲劳和伤病影响,在第四次战役中,志愿军被反推回三八线。在第五次战役中,双方经过大规模交锋后互有胜负,形成均势,战线又逐步在三八线南北稳定下来。
到这个时候,双方都认识到,单凭军事手段,谁都不可能将另一方完全逐出半岛。于是,经过几番接触后,开始进行停战谈判。由于谈判期间双方始终无法就关键的停火分界线和战俘问题达成一致,故而两军都不约而同选择以打促谈,一时间双方打打停停、停停打打。
由于双方早已形成均势,因此战场之上谁也无法根本上改变战局,只能是互有进退。反复拉锯后,两军接触线仍保持在三八线南北,并未发生显著变化。故而1953年7月,双方最终确定以实际接触线作为停火线,战争由此在三八线宣告中止。
上图_《朝鲜停战协定》 签署现场和停战分界线
沿三八线中止战争是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朝鲜战争始于三八线,又止于三八线,这是一个双方都能接受、也都能对各自国内有所交待的结果。尽管最后的停火线并不与三八线完全重合,但双方各自在半岛南北的所占地盘相差无几,仍然可以说是均分了在半岛上的势力范围,这与三八线本来的作用是一样的。如果只从这一均分半岛的战争结果出发,双方谁都没有明显的失败,面子上都过得去。
如果双方实际接触线不是三八线或者不是大致与三八线重合,而是深入半岛北方或南方,那么自然会有一方不会善罢甘休,战争势必就将拖延下去。
上图_ 1950年6月18日,杜勒斯到三八线,在指挥所策划侵朝战争
另外,在三八线停战,于各方来说都是有利的。第五次战役结束后,双方就形成了在三八线南北来回拉锯的局面。这一拉锯持续了两年多,期间两军为尽可能多地向前推进都付出了巨大代价,可收效却明显抵不上投入。
尽管在这一阶段,志愿军越战越强、越战越主动,联军尤其是美军疲态尽显,但美国毕竟是西方第一强国,其雄厚的战争潜力是当时孱弱的新中国比不了的。因此,尽快结束战争,对新中国恢复国内经济、发展生产是必要且必需的。
上图_朝鲜战争中的美军第二十四师
而对美国来说,如何从半岛这个泥潭中抽身、将主要力量用于遏制苏联,更是其亟待解决的问题。出于这样的战略考量,双方自然会在停战方面逐步趋于一致。而在沿三八线形成均势、战线基本稳定之时停止战争,既是大势所趋,又是恰逢其时,故而朝鲜战争也就顺理成章地在它的发生之处摁下了中止符。
参考资料:
〔1〕徐焰 《第一次较量》
〔2〕齐德学 《你不了解的抗美援朝战争》
〔3〕齐德学 《抗美援朝高层决策》
〔4〕大卫•哈伯斯塔姆 《最寒冷的冬天》
〔5〕马修•李奇微 《李奇微回忆录:北纬三十八度线》
〔6〕约翰•斯帕尼尔 《杜鲁门与麦克阿瑟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