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历史 > 正文
大历史|一位叫“万户”的明朝人,曾试着“坐”火箭出行
2022-09-21 11:57:22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他们不断地争取着生存世界的空间,先是小心翼翼地冲出大气层,然后便是征服整个太阳系。——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1857—1935)

千载之前的苏东坡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写道,“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可见古人早已对太空充满幻想。而在敦煌的莫高窟保存有4世纪至14世纪的壁画、雕塑等艺术珍品,其中的“飞天”壁画将古人的“飞天”幻想表现得栩栩如生。至于“嫦娥奔月”的神话则一直流传至今。嫦娥在服用王母娘娘的“长生不老药”之后,身体骤然变轻,进而升入太空。玉帝、王母、瑶池、天河这些神话中的人物和天上美丽的风景,时时刻刻吸引着人们,他们幻想有朝一日,能飞往天上,过上神仙一样的日子。

敦煌莫高窟中的“飞天”。来源/中华珍宝馆

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形成后也认为,只要信道修行,便能修炼得道,超凡成仙,称之为“飞升”。比如“八仙”都是凡人得道,他们“成仙”的标志就是得以“白日飞升”。道教文化在古代中国的广泛传播,更激起人们对飞天的更大向往和幻想,而飞升也成为凡人成仙的代名词。无独有偶,在古代西方也流传着许多飞天神话,比如能飞的天使,会飞的车船,甚至还有飞行地毯等等。基督教称上帝的使者为“天使”。圣经传说,天使负有服侍上帝、传达神旨、保佑凡人等使命。为了完成这些任务,他们能够自由自在地在天地之间飞翔。

神话归神话。古人当然是无力凭借自身的能力摆脱地球重力桎梏的。但是,将“幻想”变为“现实”又是人类的天性,他们绝不会把“飞天”的理想停留在神话之中。从古时候起,人类便试图飞上天空,不屈不挠,前赴后继,做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尝试。《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篡汉后与匈奴交恶,遂下令招募天下勇士。有一男子自称能飞,能日行千里,侦察敌方的实际情况。王莽半信半疑,让他当场试飞。于是,这个人就使用鸟羽制成两只人工翅膀,也就是“取大鸟翮为两翼”,将其紧紧地捆绑在自己身上,又将羽毛插在自己的头和身体的其他部位,最后再装上环钮等器件,双脚弹地而起,果然飞了数百步才落在地面。

影视剧中的滑翔伞。来源/电视剧《花谢花飞花满天》截图

到了宋代,古人拥有一种比羽毛更加强大的技术手段——火箭。当时,人们把装有火药的筒绑在箭杆上,或在箭杆内装上火药,点燃引火线后射出去,箭在飞行中借助火药燃烧向后喷火所产生的反作用力飞得更远,而箭杆后面的羽毛则起稳定方向的作用。人们把这种喷火的箭叫作火箭。这种向后喷火、利用反作用力助推的箭,看似简单,但已具备现代火箭的基本组成,即箭头、箭体(箭杆)、动力系统(火药筒及引线)和控制系统(羽尾)。

明代中国的火箭技术更加发达,出现了原始的两级火箭——“火龙出水”。按照《武备志》的说法,先截取一根五尺长的毛竹,打通竹节,并将竹身刮薄,作为龙身;再用木头雕成龙头、龙尾,装在龙身前后,这样就成为一条龙。龙腹内装有几支单发式火箭,又在龙身的前、后两部,分别倾斜安装上两支大火药箭,如此就造出一支由火箭推进的“火龙”。“火龙出水”用于水战,其奥妙之处在于,发射时先点燃绑在龙身上的四支火箭,这是第一级火箭,它们能推动火龙在水面上飞行二三里远;待这四支火箭燃烧完毕,就自动引燃龙腹内的火箭,这是第二级火箭,它们从龙口里飞出,射向敌人,将敌舰焚毁。

火龙出水(模型),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明代出现了原始的两级火箭“火龙出水”,龙腹内装有几支单发式火箭,在龙身的前后又分别倾斜安装上两支大火药箭,一级燃烧完自动引燃二级推动发射

火箭的发明,给人们实现遨游太空的梦想带来了新的希望。一些西方文献记载,明朝初年(14世纪末期),一位叫作“万户”的官员做了他一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史无前例的“飞天”试验。他先是将47支火箭绑在一只椅子上,椅子上又绑上两只风筝。随后,万户坐在椅子上命从人点燃所有火箭,试图凭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天空。不幸的是,点火之后,在火光和硝烟中,“飞天椅”最后摔到山坡下,他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月球表面的“万户”陨石坑。万户是出现在西方文献中的一位明代中国人,相传他曾发明“飞天椅”,即将47 支火箭绑在一只椅子上,椅子上又绑上两只风筝,借力上天,不幸摔下山坡遇难。万户被认为是“试图利用火箭作为交通工具的第一人”。NASA 将月球表面的一个陨石坑命名为“万户”作纪念

万户的想法现在看来很可笑,然而在那个时代却是富有创造性的,他的基本方法和勇敢精神理应受到人们的肯定和敬仰。因此,万户也被认为是“试图利用火箭作为交通工具的第一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曾将月球表面的一个陨石坑命名为“万户”作为纪念。遗憾的是,在现存中国史料中尚未发现关于此人的记载,因此万户的故事仍是一个谜。不过,明代中国人已经掌握了火药和火箭的技术,因此有技术基础实现万户的创举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可以断言:“中国人不仅是火箭发明者,而且是首先企图利用固体燃料火箭将人载到空中去的幻想者。”

如今的火箭发射。来源/央视新闻截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家居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网络暴力
获取验证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