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 正文
文史丨他是曾国藩长子,婚事一波三折竟是父亲惹的“祸”?
2023-11-06 06:35:28 来源:文史天地

曾纪泽(1839-1890)是曾国藩长子,出身于这样的官宦人家,婚事应该十分顺利。然而让人跌破眼镜的是,由于曾国藩自设樊篱,耳朵又软,结果曾纪泽的婚事不仅不顺利,而且一波三折,最后挨了父亲一顿痛骂,才不得已把儿子曾纪泽婚事定下来。最近三四十年,有人十分卖力地想把曾国藩塑造成“圣人”,但在对待曾纪泽婚事这一点上,曾国藩的所作所为哪有半点“圣人”影子?说曾国藩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凡夫俗子,其见识甚至不如一个一辈子生活在乡下的老农,恐怕都不为过。此事确实非常有趣,也十分搞笑。

挑来挑去没一个中意

有关曾纪泽婚事的记载,最早见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二月十四日曾国藩《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信中:“周介夫鸣鸾放安徽庐凤道,其女儿欲许字纪泽。常南陔大淳升安徽臬台,其孙女欲许字纪泽。余俱不甚愿。”(《曾国藩全集·家书》)曾纪泽生于道光十九年(1839)十一月初二,此时虚龄六岁,实际年龄不到四岁半。

曾国藩信中提到两人,第一人周鸣鸾,字介夫,湖南长沙人,此前由湖北武昌知府升任安徽庐凤道;第二人常大淳,号兰陔(也写为南陔),湖南衡阳人,此前由浙江盐运使升任安徽按察使。曾国藩当时的职务是从四品衔翰林院侍讲学士。周、常两家可能觉得与曾家门当户对,又都是湖南人,因而分别提出与曾家联姻,要将女儿或孙女许配给曾纪泽。然而曾国藩都不情愿。当时都是父母包办婚姻甚至指腹为婚,儿女们的意见是不需要考虑的。

曾国藩不跟周、常两家联姻的原因,在当年五月十二日《禀父母》信中作了说明:一是儿子还小,不必急于定婚;二是只求对方是勤劳简朴孝顺友爱之家,不愿与官宦人家结亲,否则下一辈很可能养成奢侈懒惰恶习。听说常家公子哥儿官宦习气太重之后,曾国藩更加坚定了这一想法。官宦人家子女也有优秀的,周家显然受了常家连累。

图片青年曾纪泽全身像 

从《禀父母》信中还可知道,曾国藩不仅要求退还常家“女庚”即女方的年庚帖子(旧时谈婚论嫁,男女双方都要通过媒人互换庚帖),而且准备亲自给常大淳写信答复这件事(《曾国藩全集·家书》)。

然而非常有意思的是,几年之后,也就是道光二十八年(1848),常家又提出与曾家联姻。常大淳这回托郭嵩焘说媒,要将幼女许配给曾纪泽,其中一个八九岁,一个六七岁,由曾家任意选择一个。可能是被对方的诚意所感动,也可能是这回订婚的对象是常家的女儿而不是孙女,辈分上不吃亏且能二选其一,当然也有可能是媒人郭嵩焘的面子大、说辞好,总之曾国藩开头没有再拒绝,而是给叔叔写信,请他征求堂上大人意见。曾国藩不跟父母说,而请叔叔征求意见,大概是几年前要两位老人退还了常家庚帖,如今再与常家联姻,总有些难为情吧(《曾国藩全集·家书》)。

当时除了衡阳常家之外,桂阳州李家也想将妹妹许配给曾纪泽。

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的是,曾家最后不仅拒绝了李家亲事,而且常家女儿也被冷落。道光二十九年(1849)四月十六日,曾国藩写给父母亲的信中说明了其中原因:“李家那边的亲事,因桂阳州往来太不便,我已跟媒人回话不结亲了。常家那边的亲事,因他女儿是小老婆生的,又听说常家妻、妾不和,常家公子也不朴实敦厚,所以也不愿结亲。常大淳此前来京出差,见面时我有意不提此事,他自然心知肚明。”

曾国藩在信中还说:“纪泽的婚事虽然屡不成功,但我当年也是十五岁开始订婚,纪泽再缓一两年也没有什么不可以。或者求大人在乡下选一个耕读人家的女儿,或者我在京城另外给他物色对象,总之要以没有富贵习气为主。”(《曾国藩全集·家书》)

据《清史稿》列传一百八十二记载,咸丰二年(1852)十二月太平军攻破武昌时,原任湖北巡抚常大淳本已调往山西,却因兵事突起未能成行,结果不仅本人“死之”,而且“妻刘、子集松、子妇马、孙女淑英并殉”(《清史稿·常大淳传》)。

这位名叫淑英的孙女,不知是不是原来打算许配给曾纪泽的那个女孩?另外常大淳的小老婆和两个幼女,当时是否真的幸免于难?小老婆和其女儿是没有社会地位的,即使“并殉”,“国史”作者也有可能不作记载。

总算选定贺家女儿

到了咸丰元年(1851),曾纪泽十三岁了,婚事才被重新提起。当时进入曾家视线的姑娘同样有好几位,其中黄兆麟十三岁的女儿让曾国藩最满意。黄兆麟字叔文,号黻卿(也写为茀卿),湖南善化人,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曾任光禄寺少卿。可是,曾国藩托人去黄家提亲,黄兆麟却说:曾国藩有可能荣升都察院左都御史,如果真是这样,那他就要回避。曾国藩不知他是真心这样想,还是故意找托词,总之这门亲事没有开始就有了结尾,让曾国藩也尝到了被拒绝的滋味。夏家泰的女儿曾国藩也觉得蛮合适。夏家泰字阶平,湖南善化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官至延津邵道,署福建按察使。可是深入了解之后,发现他跟黄彭年是亲家,黄是曾国藩弟子李鸿章同科进士(会试比李鸿章早两年),曾国藩嫌他辈分低,因而羞于为伍。

图片曾纪泽隶书七言联字对 

得知曾纪泽尚无对象后,曾国藩老友罗泽南打算为贺长龄十二岁的女儿做媒。贺是湖南善化人,官至云贵总督,后被问责罢官并于三年前去世。善化贺氏是湖湘望族,家风有口皆碑,曾国藩对贺长龄也很崇敬,按理说没有不同意的理由。然而他偏要鸡蛋里挑骨头。一是当时流行姐弟婚,贺家女儿却小一岁;二是顾忌贺长龄是长辈。当年左宗棠与陶澍联姻,曾国藩曾讥笑乱了辈分,现在当然不能自打嘴巴。曾国藩于是给几位老弟写信,要他们在长沙看到罗泽南时,先把这两层意思道破,他再择日写信通知罗泽南这门亲事不合适。曾国藩还说:黄、夏、贺三家虽都不能联姻,但他为纪泽定亲的心意还是比较迫切,家乡如有孝友书香人家,不妨细细挑选一家(《曾国藩全集·家书》)。

可能是别人做了工作,也可能是曾国藩反复考虑之后,觉得没有比贺家更合适的人家,总之两个月之后他的态度发生了逆转,不仅同意了这门亲事,而且写信要求家人细细访问罗泽南,如果贺家女儿确实敦厚持重,就赶紧张罗定下来。曾国藩还说:当年贺长龄无辜被罢官,我本可说上话,却胆小怕事,因而感到愧疚,如果能够联姻,也是弥补以往过错的好机会。再说贺家家风一直很好,他家女儿一定很贤淑,所以这门亲事一定尽快定下来,其他人家没必要再考虑了(《曾国藩全集·家书》)。

曾国藩突然悔婚

曾国藩的态度如此明确而坚定,家人自然按其要求,紧锣密鼓操办此事。

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就在曾、贺两家正式订婚前夕,咸丰元年(1851)十月十二日曾国藩突然写来一信,说贺家女儿是小老婆生的,要悔婚:“纪泽与贺家的婚事,看闰八月父亲和国潢弟来信,知道定在十月订盟;看九月十四日国潢弟来信,知道改为正月订盟。这边有一点儿麻烦,不能不详细告知家中:凡儿女定亲,京师妇女最讲究对方是嫡出还是庶出,内人托人打听,知道贺家女儿是庶出,就非常不情愿。我屡屡劝说,嫡、庶有何区别,况且父亲大人已经欣喜地答应了这门亲事,怎能再有别的想法?但内人的意思是,做丈夫的先有嫌弃妻子是庶出的想法,做妻子的便会局促不安,日后情事错综复杂,不可不早作考虑。请诸位弟弟宛转禀明父母大人,此事还须斟酌,订盟之事暂且缓一缓。”

可能是担心家人怪他变来变去,尤其是怕父亲骂他耳朵软、没主见,同时也是为了打消家人担心纪泽找不到对象的顾虑,曾国藩接着又写道:“我之前写信回家,说纪泽的亲事请父亲大人做主,如今父亲大人十分欣喜地答应了贺家亲事,我却因为妇女俗见扰乱父亲主意,实在不合礼数。但是婚姻是百年之事,一定要先求得婆媳、夫妇相安,所以不得不将这层意思告诉父亲大人。你们到罗泽南那里,也可以将我这封信抄给他看,除此之外并没有别的意见。夏家泰的女儿,内人见她容貌端庄,精于女工,非常想让纪泽与她婚配。又有同乡陈奉曾的女儿,体貌极其富态,看上去就是福相,内人也想把她说给纪泽。如果与贺家的亲事真的不成,这两家中间一定要有成的,明年春天就可订盟,我尤其看中夏家女儿。”(《曾国藩全集·家书》)

曾国藩遭到父亲严厉训斥

此前曾国藩嫌弃常家幼女是庶出,跟家人说后并没有提出异议。然而令他大吃一惊的是,由于他的反复无常,父亲曾麟书这回一反常态,于十一月十一日亲自回信,把他骂了个狗血淋头:你如果要悔婚,不仅无颜面对已经死去的贺长龄,而且无颜回家见自己。这种用词是十分重的,可见曾老爷子是多么愤怒。

曾麟书一提笔就十分激动:“子女的婚事,概由父母做主,祖父母不敢与闻。你以前来信,要我在乡下为纪泽找淑女,我也不敢答应。贺长龄先生的女儿,是罗泽南做媒,你从前来信说一定要跟贺家结亲,刚好我在县上办事,罗泽南去省里提亲之前,特意到我住的地方,详细介绍了贺家女儿的情况,说其贤淑温柔,体格健壮,是个真淑女。贺夫人持家很严,如夫人(小妾)也是读书人家女儿,知书达礼,循规蹈矩。刘蓉从省里回来,我也向他了解情况,说法与罗泽南完全一致。你弟弟国华也见过这个女孩,我问究竟如何,他说如能娶为媳妇,异日格局可接祖母懿规。我才按照你的意思,决定跟贺家定亲。如今你又说贺女是小妾生的,婆婆以后必定会嫌弃,纪泽以后也会嫌弃,你不能驳斥和阻止这种谬论,不是粉饰掩盖自己的过错是什么!”

曾麟书越写越来气:“你小时候,做媒者不下十几人,我之所以不敢答应,是因为你祖父没有看中。你岳父欧阳凝祉先生想让女儿许配给你,你祖父十分高兴,你母亲却嫌人家年纪小、个子矮,又说他家穷,出不起嫁妆,但为了让你祖父高兴,我毅然定下这门亲事。你们结婚后,媳妇在家六年,与婆婆朝夕相处,并无芥蒂之嫌。纪泽一岁时,我送她们母子进京,四千余里路途,一路平安,是谁做到的?如今我为孙儿选定一个淑女,能因为她是小妾生的而嫌弃吗?!”

痛快淋漓发泄心中怒气的曾麟书根本收不住笔:“汉朝卫青连外婆家都没有,他的母亲小妾都不如,后来卫青成为名将,良家淑女谁不乐意嫁给他?近来陶澍与胡达源先生联姻,陶女是庶出,胡林翼是太守,谁听说过他嫌弃自己的夫人?胡林翼官声甚好,前途不可限量,他日夫贵妻荣,诰授夫人,庶出之女又是如何尊贵!你可以把这些事实告诉老婆和儿子,教育他们深明大义,不要纠缠无聊琐碎的细节。再说夫为妻纲,父为子纲,你这个做丈夫和父亲的,究竟还有一丝权威没有?我家世泽本好,你要谨慎守护才对。况且你曾在信中说:如能跟贺家联姻,也可弥补以往过错,这才定下这门亲事。此事谁都知道,如今却以庶出不要人家,以后谁敢再上门提亲?贺氏固然难为情,你难道有面目见地下的贺长龄?你来信要我定贺女为孙媳,经过多方了解后,我决定择期订盟,你却突然变卦,难道有面目回家见我吗?!”

曾老爷子可能意识到了自己的情绪已经失控,于是笔锋一转,不再训斥儿子:“庶出一事,先将它说出来,以后心中再不存此偏见,亦是好事。总之你是朝廷大臣,国家大事都能处理,难道不能明辨家庭是非,做出明白正确的决定吗!不多说了,你自己拿主意吧!”(钟叔河辑录、评点《曾国藩往来家书全编》)

曾国藩真诚悔过痛改前非

曾国藩接读此信时,脑袋肯定是蒙的,手足也会发软甚至颤抖。他绝对没有想到,一个乡下父亲,竟会如此不顾情面,痛斥一个二品京官儿子。他于是连续发出数信,表示此前嫌贺家女儿是庶出的想法极其错误,自己已经悔青了肠子,恳求各位老弟敬告父亲大人,仍然请他做主,让纪泽与贺女婚配,以成佳偶。他还说:贺氏门第高贵,恐怕听说我之前有那样的说法之后,会担心女儿将来嫁过来受气,或许因此不愿把女儿嫁给纪泽也说不定。如果真是如此,那就请国潢弟弟设法前往省城,委托罗泽南和刘蓉把我妻子的性情细细告诉贺家,务必祈求结成亲事,不要陷我于不孝之地(《曾国藩全集·家书》)。

曾国藩既已真诚悔过、痛改前非,曾麟书自然不再计较,咸丰二年(1852)正月二十三日他给儿子写信,表示“泽之亲事,一定对贺氏之女,佳偶天成,家之幸也,亦尔夫妇之福也”(钟叔河辑录、评点《曾国藩往来家书全编》)。

经历了一波三折之后,曾纪泽的婚事不仅定下来了,而且于咸丰六年(1856)三月二十一日在长沙举行了婚礼。婚礼不在湘乡曾家而在长沙贺家举行,说是曾家曾经悔婚,贺家为挽回面子,要求举行一个招赘仪式,让曾纪泽在贺家住上七天,再将新娘娶回湘乡。曾国藩开头当然不会答应,后因自己被困在江西战场动弹不得,无法参加婚礼,也就不仅答应了贺家要求,而且在家书中特别叮嘱:“听说贺夫人博通经史,深明礼法。纪泽孩儿到了岳家,必须缄默寡言,循规蹈矩。应该行的礼节,须详细询问、熟习,不要到时候忙乱不堪,被岳母轻视、讥笑。少庚(即贺长龄之子贺吉甫,号少庚)那边,就以对待兄长的礼节对待他。此外,如果见到各家同辈,应该格外谦虚谨慎,礼节上如见尊长一样。”(《曾国藩全集·家书》)。

然而令人遗憾和痛心的是:曾纪泽的原配夫人贺氏,一年后竟在湘乡乡下难产去世。曾纪泽后来续娶刘蓉女儿为妻,可能怕再好事多磨,没有对外张扬就定下来了,结果不仅实现了曾国藩想在家乡耕读人家找儿媳的愿望(刘蓉此时尚是地方绅士),而且曾纪泽也获得了幸福美满婚姻。订婚喜讯传到曾国荃耳中后,他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溜溜,于是给其他兄弟写信说:“甲三(曾纪泽)订霞仙(刘蓉)之女为室,此事先无所闻,但闻有订彭筱房(彭洋中)一女之论,今忽订霞女,婚姻前定,吾辈皆叔公,贺喜得酒吃也!”(《曾国荃全集·家书》)

儿女婚事别人本来就不能多嘴多舌,父母也不能包办和干涉。包办和干涉越多,婚姻越不幸福。在曾纪泽一波三折的婚事上,这一点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 

(眭达明,作家,历史学者。本文刊于《文史天地》2023年第4期)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家居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网络暴力
获取验证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