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碗biang biang面
文/万艳
蔡澜说:“提起一座城市,我只想到那儿的美食。这就是旅行的意义。”吾与蔡老深有同感,比如:提起北京,会想到那儿的烤鸭;提起西湖,会想到那儿的醋鱼;提起兰州,会想到那儿的牛肉拉面;提起新疆,会想到那儿的羊肉串串……
世界那么大,让我们去吃吃看看。品味一座城,先从品味它的美食开始。很多时候,食物是我们旅行的向导,它在远方佻达地招手,犹如爱人的呼唤,诱惑着你我踏上行程,这就是旅行的动力,也是旅行的意义。
分享一段旅途中我与美食的趣事。
多年前,带年幼的女儿去西安旅游。在去之前就对那儿的美景、美食和历史文化做了大量的功课。最好奇那儿的食物是一种叫biang biang的面。
从四川盆地出发,一路向北。汽车穿过一座座绵延起伏的群山,跨过一条条凌驾于峡谷之上的桥梁。一路上,年幼的女儿都在奶声奶气地念我刚教她的儿歌:“一点飞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进走,左一扭,右一扭,东一长,西一长,中间夹个马大王,月字边,心字底,挂个钩担挂麻糖,坐个车车逛咸阳。”这就是陕西人民为那道著名的美食——“biang biang面”臆造的字,好复杂的一堆笔画,电脑上就打不出来。
六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暂时告别了绵延起伏的群山,眼前是无边无际、沃野千里、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前方,夕阳晚照中,一座繁华美丽的现代化都市——西安。
时间已过饭点,同行的人都嚷嚷着要去吃火锅,我深以为怪:你一群重庆人,在重庆时你们吃火锅,到了大唐帝国的首都还吃火锅,难道你们都不感兴趣当年唐明皇、杨贵妃、李太白吃些啥?
拉上女儿扭身负气而去。绕过鼓楼,来到最具西安风情的回民街。街道两边一溜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虽已夜深,仍灯火通明,游人不舍离去。一路寻觅,五花八门的店招看得人眼花缭乱,直咽口水:贾三灌汤包、老米羊肉泡馍、老东家甑糕、定家小酥肉、老潼关肉夹馍、德发长饺子宴……
我和女儿目标明确,意志坚定,今夜非要吃到那天下第一难写的面条不可。走进一家有贾平凹题字的永丰岐山面馆,我们毫不犹豫地各要了一碗向往已久的“biang biang面”。
等面条端上桌,嗬,好家伙,巨大的海碗,尽管我和女儿都饿得前胸贴肚皮,但这未免太夸张了,早就听说关中人民食量大,这下领教了。不忍下箸,只见一指宽的面条如长长游鱼淹没在油光泛亮的汤水中,上面缥浮着黄的肉丁、绿的豆角、红的西红柿和胡萝卜丝,如花花绿绿的水草,原来秀色是真的可餐的啊!
我边吃边给女儿普及刚学来的知识:biang biang面也叫裤带面,得此两名,一个是“声”,制作时发出biang biang的声响;一个是“形”,面条就像裤带似的一根。
我和女儿拨拉着好不易找到“裤带”的一头,埋头开始吸溜。面条汤浓肉香,软而不烂,爽而不腻,很有嚼劲。怎奈分量太大,本着不浪费一粒粮食的好品德,我专心地与眼前的面条苦斗。只听女儿在旁嘟囔:“咦,真是一条裤带哟。”扭头一看,早已吃饱的女儿正提拎着那根裤带,哦,那根面条,湿淋淋、滑腻腻地试着往身上比画。
我哭笑不得地夸她:你真实诚呀,和传说中的关中汉子一样。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版面欣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