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锋芒 > 正文
2022年至今江苏检方审查起诉1745件涉毒品案
2024-06-25 17:21:32 来源:上游新闻

2024年元旦刚过,南通市开发区某快递工作人员在腊肉包裹中发现内有一元硬币大小的异物,警方检查后发现,腊肉中藏有毒品麻古。后贩毒者周某某在外省被抓获。随后,南通市开发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寄件地检察院向当地邮政部门发出检察建议。这起快递“花式”藏毒案件也是2022年以来,江苏检察机关办理的涉毒案件典型案例之一。

6月25日,在“626国际禁毒日”前夕,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从江苏省人民检察院了解到,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江苏检察机关共审查逮捕毒品犯罪932件1457人,审查起诉1745件2786人。同时,该院还通报了多起涉毒典型案例。

跨境买卖“昏迷液” 58人获刑

2021年3月,金陵海关在对入境国际邮包进行检查时,发现一邮包内藏有疑似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遂将案件线索移送公安机关。随后,南京栖霞警方将邮包收件人杨某抓获,并在杨某签收的国际邮包内查获疑似药物,经鉴定含有三唑仑、咪达唑仑等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成分。经侦查发现,杨某系在某境外社交聊天群内向卖家黄某某购得上述药品,并意欲以此药品迷奸他人。该社交聊天群内有大量宣传“昏迷液”“听话水”的广告以及不雅视频、照片。公安机关据此进一步分析研判,又陆续抓获走私、贩卖上述物品的黄某某、屈某某等50余人。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通报了2022年至今涉毒案件办理情况。图片来源/江苏检察

该案作为特大跨境走私、贩卖管制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案件,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共同挂牌督办。因涉案人数众多且毒品流向全国多省市,取证难度大,江苏省三级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在审查起诉过程中,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检察院对境内卖家黄某某银行账户进行溯源反查时,发现其账户内资金存在异常回流情况,通过补充调取银行交易明细、证人证言等证据,最终查明黄某某帮助境外卖家转移毒资人民币4万余元,依法追加认定洗钱犯罪。 

2023年3月23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依法对黄某某、屈某某、杨某等58人以犯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罪、洗钱罪等罪名,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至拘役四个月不等刑罚,并处罚金。

为赚佣金“黄牛”为贩毒团伙“洗白”近400万毒资

2020年至2021年期间,刘某某犯罪团伙囤购大量化工原料,生产出盐酸羟亚胺等制毒物品后对外出售。制毒犯罪团伙成员陆续落网,却不见毒品犯罪赃款踪迹,那涉案巨额毒资去哪里了?

面对侦查人员提出的毒资去向问题,犯罪分子闭口不谈。检察机关在提前介入案件过程中,建议公安机关从与毒品犯罪团伙成员关系密切的亲友资产和消费情况着手摸排,寻找侦查突破口。经过调查发现,主要团伙成员亲属安某某“一夜暴富”,不但经常出入各大商场豪购,还存在使用大额现金投资房产、购买奢侈品等异常高额消费情况,疑似为制毒犯罪团伙成员洗钱。经过顺藤摸瓜,邱某某等洗钱“黄牛”也逐渐浮出水面。

经查,邱某某在案发前曾在国外做过生意,深谙当地从事灰黑产业人员获利后将赃款通过地下钱庄兑换成人民币,从而实现资金“洗白”的常用“套路”。看到其中潜藏的“商机”,回国后的邱某某便萌生出为他人洗钱赚外快的想法,并请熟人朋友帮忙留意介绍客源。制毒犯罪团伙成员李某某等人通过邱某某牵线搭桥,将毒资兑换成USDT虚拟币后转入地下钱庄,后邱某某亲自驾车将“回兑”的近400万元人民币现金“送货上门”并交付安某某接收。为便于识别对方身份,双方还约定以一张纸币的冠字号作为接头“暗号”,事后邱某某收取“好处费”数万元。

2023年9月22日、11月22日,盐城滨海县人民检察院分别以安某某、邱某某涉嫌洗钱罪依法提起公诉。2023年12月20日、2024年5月6日,滨海县人民法院分别以洗钱罪判处邱某某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安某某有期徒刑二年三个月,并处罚金。

急诊医生开出247支盐酸吗啡注射液帮亲戚吸毒

2023年2月上旬,某医院药剂科发现近两个月吗啡用量异常增多,经调查发现,急诊医生陈某某多次违规给何某开具吗啡。2月21日,医院向公安机关报警。

盐酸吗啡注射液是国家管制麻醉药品,按照规定,为锐痛类疾病患者开具,每张处方为1次常用量,短效阿片类单独使用不得超过3日,何某是如何多次获取的呢?检察人员经审查发现,2020年8月,何某因肾病辗转到多家医院治疗并开始注射吗啡镇痛,病情康复后却发现已经对吗啡成瘾,后接受戒毒治疗一个月。而出院仅一周后何某毒瘾复发,他又以治肾病为由到医院开具吗啡。由于何某开具吗啡频率异常,多家医院拒绝开具,在此情况下,何某找到在某医院工作的远房亲戚陈某某。陈某某开始按照正常诊疗给何某开具,后何某毒瘾加重,吗啡需求量增多,2022年3月,陈某某在知道何某对吗啡成瘾的情况下,依然配合何某开具过量的吗啡,甚至一天开具2到3次。为了规避监管,其还告诉何某可以冒用他人身份开具注射液。直到案发前,陈某某给何某开具盐酸吗啡注射液247支。

2023年7月14日,检察机关以陈某某涉嫌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罪依法提起公诉。同年9月6日,法院采纳了检察机关指控的事实和罪名,以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罪判处陈某某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案件办理后,检察机关还督促医疗卫生主管部门依法吊销了陈某某的执业医师证。针对案件反映出的医疗机构对麻醉药品管理失当、医德行风建设等问题,2023年9月,检察机关向当地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制定了专项检查整改方案,协同多部门开展麻醉药品专项整治工作。

腊肉藏毒 跨省联动堵塞快递寄毒途径

2024年元旦刚过,南通市开发区某快递网点工作人员在对快递包裹进行过机安检时,忽然发现X光机屏幕上显示快递包裹内有一元硬币大小的异物影像,经查看该快递内容物注明为腊肉,工作人员怀疑该包裹内可能藏有违禁品后报警。民警到场后对包裹进行检查发现,腊肉内藏有毒品麻古。后公安机关根据快递包裹所留信息赴湖北省某市,将寄件人周某某抓获。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少年药品滥用成瘾需警惕。图片来源/江苏检察

办案检察官周煜介绍,本案中,南通的吸毒人员万某通过微信联系湖北某地的周某某购买毒品。由于正值春节前夕,周某某想到从网上购买香肠、腊肉的人较多,于是他便在菜场购买了七八斤腊肉,将麻古用锡纸包装后塞入腊肉内,从湖北省某市通过快递寄递至南通市。 

快递揽收时为何没有发现异常?经过调查,原来此件揽收人员未对包裹进行仔细查验,导致藏有毒品的腊肉进入快递流转过程。针对这种情况,2024年4月10日,南通市开发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寄件地检察院向当地邮政管理部门制发了检察建议,督促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同年5月23日,两地检察机关同步召开“检察开放日”活动,邀请辖区内寄递企业负责人、快递小哥参加,由发现藏毒的工作人员讲授相关经验,并向该工作人员发放了举报奖励金。

药物滥用 暗语交易 有年轻人通过网络贩毒

一款境外即时通讯软件交流群,有一套黑话。经查,群主张某因患有抑郁症,走上了药物滥用的不归路后,组建了交流群,除交流滥用感受外,其还向“病友们”兜售“思诺思”“右美沙芬”等精神药品。群里聚集的200余名成员以年轻人居多,他们或患有精神类疾病,或单纯为了追求精神刺激,沉迷于因滥用产生的快感和幻觉中难以自拔。 

因贩卖管制精神药品思诺思,2023年9月25日,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检察院以张某涉嫌贩卖、运输毒品罪依法提起公诉。2024年1月4日,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法院以张某犯贩卖、运输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

在江苏检察机关办理的另一起新型毒品案件中,也存在“暗语”交易的行为。 检察官发现,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已逐渐作为替代性毒品,成为吸毒人员的寻找目标。

经查,2022年田某谎称“失眠”“抑郁”等在多家医疗机构购买泰勒宁,利用网络暗语与下家商定交易后,混合在茶叶包内,通过邮寄运输的方式先后向多人贩卖。2022年12月1日,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检察院以田某涉嫌贩卖、运输毒品罪依法提起公诉。同年12月26日,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法院以田某犯贩卖、运输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

青少年药品滥用需警惕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还通报了近年来毒品犯罪基本情况及特点。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江苏检察机关共审查逮捕毒品犯罪932件1457人,审查起诉1745件2786人。目前,全省毒品问题总体可控,但禁毒斗争形势仍然严峻复杂。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毒品案件中涉海洛因、冰毒等传统毒品案件大幅下降,但因麻精药品相较于海洛因、冰毒等传统毒品价格低廉、更易获取,容易成为吸毒人群的替代性滥用目标。据统计,涉麻精药品类毒品案件数量上升较快,在贩运毒品案件中的占比从2020年的5%上升至2024年的70%左右。如依托咪酯被列管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办理相关案件166件,占同期贩运毒品案件的近50%,个别地区占比已高达86%。在部分案件中,办案人员发现犯罪分子利用不同医院开具麻精药品诊疗记录互不相通的漏洞,短时间在多家医院开具麻精药品,用于违法犯罪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因新型毒品迷惑性强,青少年群体滥用风险增加。江苏省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以来,全省贩运毒品案件中,90后犯罪嫌疑人占比近70%。新型毒品造型多样,多以电子烟、饮料、糖果等新潮形式伪装,部分青少年对于新型毒品的辨识度低、抵御力弱,出于好奇或者被蒙骗等原因吸食,甚至从“浅尝一口”走上“以贩养吸”的违法犯罪道路。但新型毒品成瘾性强,长期滥用会导致出现情绪及精神障碍。少数犯罪分子还利用新型毒品致人昏迷的特性实施性侵、猥亵等犯罪。另外,有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打击,选择未被列管的成瘾性物质作为替代物贩卖,部分青少年简单将“未被列管”与“没有危害”划等号,最终导致吸食成瘾。比如即将于7月1日被列管的右美沙芬、美托咪酯就已经出现被滥用的现象。

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编辑:徐远哲    责编:郎清湘,李洋     审核:冯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家居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网络暴力
获取验证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