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九龙坡区,一条不起眼的巷子里,却有一处充满人间烟火与无私大爱的静谧所在——重庆市九龙坡区特殊教育学校。学校主要针对全区患有自闭症、脑瘫、智力障碍等7~16周岁的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九年一贯制的教育服务,为他们提供身心康复、智力发展课程。
“教育不是装满水桶,而是点燃火焰。”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张可表示,“我愿做那个举着火把的人,温暖每个特需学子的寒冬,更点燃社会对差异的敬畏与善意。”
重庆市九龙坡区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张可
上游教育:请简单介绍下九龙坡区特殊教育学校。
张可:重庆市九龙坡区特殊教育学校于2018年10月22日正式开校,目前有5个教学班,学生69名。学校有在编教师15人,大多数教师均从西南大学和重师大的特教专业毕业,专业化程度较高。学校秉承“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的办学理念及“向上·向善”的校训,以专业的师资力量、独特的教育模式、一流的教育设施、先进的校园文化来整合丰富的社会资源,让特殊孩子得到关怀与呵护。
上游教育:请谈谈您眼中的特殊教育和特需学子,以及您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张可:在我眼中,我愿把特殊教育称为一场“看见光”的修行。特殊教育不是将学生“矫正”成所谓“正常”,而是通过个性化的支持,唤醒他们内在的可能性。
特殊教育教会我“慢”的价值:一个脑瘫学生学会用辅助餐具独立吃饭可能需要一年,但那一刻的突破,胜过任何考试满分。这种“慢”是对生命节奏的尊重,也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特殊教育还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个社会对差异的包容度。当特需学子能在校园里自由奔跑、在职场中找到价值,才真正标志着文明的进步。
关于特需学子,我更愿意称他们为被低估的“宝藏星球”。因为他们不是“残缺”,而是“独特的存在”。他们的感知方式、情感表达往往更纯粹,反而能教会我们如何“用心看世界”。同时,每个生命都有“破茧成蝶”的剧本。特需学子的成长轨迹或许蜿蜒,但终会抵达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因此,我想我在其中的角色可能既是“拆墙者”,也是“摆渡人”。
教育的终极答案或许就藏在这些“不完美”的生命中,他们教会我真正的强大是让柔软者有力量,让独特者被看见。
上游教育:学校的“五能五美”劳动教育办学特色有何深刻的内涵?
张可:我觉得有四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教育公平的体现。通过劳动教育弥补特殊学生的能力短板,缩小与普通学生的差距,为其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二是全人教育的实践。将劳动作为载体,融合德育、智育、美育与康复训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社会融合的桥梁。劳动技能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突破生理或心理限制,增强社会参与感,减少边缘化风险。四是生命教育的升华。劳动教育不仅是技能传授,更是对特殊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通过劳动证明“我能行”,实现尊严与价值感的重建。
上游教育:为实现“五能五美”,学校具体做了哪些努力?
张可:学校架构了贯通1~9年级的“一圆三环”课程内容体系,完善了以“三类课程”“四种评价”和“五‘每’活动”为主体的“345”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围绕培智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五个方面,落实到生活适应、劳动技能、劳动实践三类课程中,关注学生真实生活需求。通过“家校社”合力评价、“一人一案”跟踪评价、技能竞赛分段评价、劳动代币动态评价这四种评价,助力学生提升劳动素养。通过每日利用《劳动教育家校联系本》、每周围绕一个整合的劳动主题开展教学、每月根据当月课程对应的领域和教学主题开展小型校内外实践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技能大赛或成果义卖、每学年参观一次职业基地这五“每”活动,培养学生适应当代社会的能力。
上游教育:作为学校的党支部副书记,您个人的教育理念如何与学校的办学目标共生发展?
张可:作为特殊教育学校副书记,我的教育理念可以从党建引领、人文关怀、协同育人等维度与学校发展共生共融。
一是党建引领,筑牢温度教育根基。将“有温度”的办学追求融入党建工作,将党的教育方针与特殊教育规律深度融合,在思想引领、课程建设、家校沟通中落实育人目标,让党组织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红色引擎”。
二是以生为本,深化个性化教育实践。秉持“每个孩子都是独特个体”的理念,通过动态评估系统精准把握特殊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求,以个别化教育计划确保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长,用“特别的爱”为学生量身定制向上发展的阶梯。
三是文化浸润,营造温暖育人环境。打造良好的校园生态,通过校园景观、文化墙、校史长廊等空间设计,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
四是协同育人,凝聚家校社共育合力。建立“家校社”联动机制,拓展学生社会实践平台,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提升适应能力。
五是自我革新,推动教育理念持续生长。作为副书记,我结合学生发展需求与社会变化,动态优化教育策略,让“特别的爱”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更强生命力。
通过以上路径,将个人理念深度融入学校发展脉络,最终形成“以爱育爱、以心润心、以行促行”的共生发展格局。(资讯)
文/邓琢琳 图/张波
编辑:李宏伟 责编:吴磊 审核:王广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