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秀重庆·封面人物丨歌者张迈,花开成歌
张迈的微信里写着“房子住心,院子藏灵”,以前我只觉得是虚构的文艺想象,直到去了张迈的家。
她的后花园简直美得笑傲江湖,有只手遮天的大树,偷枇杷的小鸟,还有满身苔衣的老石盘、木楼梯……溜达一圈,恍惚有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奇妙体验。
午后时光惬意,小小的音箱不知疲倦地放张迈的歌,隐隐约约在唱,“轻轻呼吸着宁静,窗外的花,如约开了……”
于是我们就着音乐煮茶、看花、谈天,邂逅一个花开成歌的军旅歌唱家——张迈。
▲人物档案:张迈,著名军旅歌唱家,原陆军政治部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重庆城市形象推广大使。曾获“第九届罗马尼亚国际流行音乐节”音乐电视大赛第一名,连续三届获“CCTV中国音乐电视大赛”金奖,九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两次获“全军文艺会演”演唱一等奖……被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全军走基层为兵服务先进个人”;代表作有《爱的港湾》《黄河源头》《绿色背影》《常回家看看》《自豪的建设者》《二十年后再相会》《祝福重庆》《平安全世界》等,出版纪实边关日记《为爱而歌》。
PART
01
自幼卧床养病,她是等春来的雁
张迈的书房不大,小小的空间里满是她的印记——她写的字,她得的奖杯,她淘的石头,特别是她养的石斛花。
我们运气不错,到访的时候花儿开得正好,黄澄澄地次第开放,玲珑可爱。
张迈坐在花前煮茶,明眸皓齿,顾盼生辉。
单看外表,实在难以想象这个娇娇小小的女人竟然只身闯过这样多的狂风骤雨、巨浪险滩。
“我很小就生病,小学只上半天,其余时间都在卧床休息,那种滋味用重庆话来说,真是上尖刀山一样难熬。”张迈回忆,她最初的热爱其实是舞蹈。只是以张迈小时候的身体状况,练舞无疑是天方夜谭。
母亲不忍女儿眼中的光芒熄灭,于是鼓励她“改梦”:试试唱歌。
完全不需要酝酿,当日的小张迈与此刻的张迈,歌由心生,脱口而唱《雁南飞》:“雁南飞,雁南飞,雁叫复声声心欲碎。不等今日去,已盼春来归。莫把心揉碎,且等春来归……”
歌词照进现实,张迈这只“雁”没有自怨自艾、把心揉碎,在音乐的疗愈和父母的精心照料下,她战胜病魔,奇迹康复,拥抱了春归。
小张迈和弟弟
张迈少女时代
虽然相比同龄的孩子,那时的张迈身体不好,但至少她拿到了追逐梦想的入场券,有机会正式去学习唱歌,扬琴,琵琶,书法等。
“当时的想法很朴素,既然学了声乐,很自然就报考了四川音乐学院。后来学院在文化宫放榜,我看到自己的编号在最前面,当众扑在妈妈的肩膀上,哭得停不下来。”
张迈说,那一瞬间百转千回的心情让她知道,只要足够努力,命运就一定会回赠一颗糖,和不止一点甜。
PART
02
奔赴老山前线,她是战区的百灵
大学生活和想象中的风生水起截然不同。当时的川音重“声乐”轻“师范”,两个系的学生也自然产生了“嫡出”、“庶出”的派系之争。
张迈所在的师范系莫名矮人一头,但作为一枚典型的金牛座,不爱争抢也不愿出风头的她,只管默默修炼,期待有一日厚积薄发。
好在,她并没有等太久。
▲风华正茂的女大学生们,左一为张迈
1985年,张迈以唯一艺术院校大学生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四川省大学生赴云南老山前线慰问团。
她穿着“军装”、背着书包,整日奔走在哨所、高地、救护所、猫耳洞,为战士们洗衣服,倾听战斗中的故事——晚上就打着手电诉诸笔端,谓之为“前线日记”。
在老山顶峰上,张迈用电话为各高地的战士们演唱了《小草》《十五的月亮》《望星空》……虽然,她看不到战士们的身影,但高地就是张迈的舞台,吹拂的风如同战士们的欢呼与喝彩。
站在张迈一生的角度去看,老山前线慰问演出这段经历弥足珍贵:
她在简陋的猫耳洞中看到了英雄的坚守,在炮火连天中感受到了血色的浪漫,那是属于张迈的芳华!也是她军旅梦的萌芽!
回校以后,张迈撰写的战地散文《男子汉的魅力》被四川日报头版刊登;她受邀去川大、重大等高校,参加省委和团中央巡回汇报演讲团……
真正是炙手可热,风头无两。
“学校批准我火线入党、留校任教,原峨眉电影制片厂也请我拍电影。鲜花和名利接踵而来,我反而担心自己飘上天,下不来了。”
鱼跃龙门的机会虽然近在眼前,可张迈迟疑了,回到了家乡重庆。
PART
03
身穿绿色军装,她是追风去的鹰
回到熟悉的城市,张迈其实并没有机会大展拳脚,反而走了很多与音乐无关的“弯”路:
毕业分配到原重庆煤炭工业学校任教,先后又在重庆市计生委做统计工作,重庆市公安局“警方热线”栏目记者,到刚组建的重庆电视二台当过主持人,最后成为中国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工会的一名干部,期间还闯海南、上北京……
她频繁跳槽,成了大家眼里“不务正业”的人。
但张迈豁得出去,“没有专业舞台,我就利用空余时间到夜总会驻唱,去各个文化馆、艺术馆跑演出,在重庆的江边、公园和广场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时光不负有心人,1994年,张迈参加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拿了通俗唱法二等奖,随后特征入伍原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穿上了梦寐以求的绿军装。
无论别人跑得有多快,环境有多复杂,张迈从来不骄不躁,在自己的节奏里行稳致远。
星光不负赶路人,1996年,张迈的《黄河源头》荣获第九届罗马尼亚国际流行音乐节音乐电视大赛第一名,这也是最早获得世界级大奖的中国音乐电视作品之一。
张迈一下红了,她获奖的消息甚至上了当时的新闻联播,鲜花簇拥,掌声环绕。
此后,张迈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跃成为获奖专业户:连续三届获“CCTV中国音乐电视大赛”金奖、两次获“全军文艺会演”演唱一等奖等等;中央人民广播全国听众最喜爱女歌手奖,九登春晚的背后,是她脍炙人口的佳作频出——《爱的港湾》《黄河源头》《绿色背影》……
张迈成了名副其实的军旅歌唱家,歌声里的“人情味儿”似乎更浓了。
她喜欢贴着地面去歌颂士兵,为爱而歌。
正如张迈在纪实边关日记《为爱而歌》中写下的句子,“他们(战士)是我歌声的源泉,更是我人生的依靠和力量。”
2007年建军八十周年之际,她策划发起了“张迈北疆送歌八千里”特别行动,跨越八千里边防线,从春天走到夏天,从青山碧水走向满目黄沙,且行且歌。
她每每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因情去唱。
2003年为抗击“非典”策划、演唱《一起的日子》,2006年参加“自强不息、人人重庆”抗旱赈灾义演,2008年参加CCTV“爱的奉献”大型赈灾义演,并为5.12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东南亚海啸等灾区捐款……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张迈携手著名导演、词作家甲丁和著名音乐人何琪创作演唱《平安全世界》,用音乐点亮“烛光”,传递凝聚的力量,温暖人心。
后记
人生下半场以梦为马,谢绝枯萎
2018年,张迈转业退役,人生正式来到下半场。有风有闲时,她常常一个人坐在茶室里,回望旧日浮光,也思索往后余生——脱下军装,告别舞台,是否意味着从此只能“心如止水”呢?
当然不是。
角色转换以后,张迈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全新打造心的舞台。从有形变作无形,从台上回到生活,她的歌声在回首与展望间无限延伸、漫溯,“绕水牵张迈音乐故事汇”从梦境落到现实。
夜深人静时,她喜欢一个人去工地走走停停,聆听每一块砖头的喘息和低语,想象它有朝一日变成心的一隅,安放自己的灵魂与声音。
“我喜欢也习惯了夜深人静时
到工地溜达,巡视。
此刻四周安静,空气干净,
走入废墟,
我仿佛融入了我的心湖花海……
看着那些安然躺着的
工具、电线、水泥、砖头,
它们好像在喘息,在低语。
反复打磨,
它们有对我的埋怨,
有对我的理解,有对我的观望,
有对我的赞叹。
这些残檐断壁啊,
我深知它们将会变成怎样美妙的空间,
会带给我无尽的慰藉!
多么希望脚下的每一块砖
都别被废弃,
好在未来的日子里
听绕水牵的歌声和我的故事。”
——张迈随笔·绕水牵
起绕山边水畔行,无问南北心手牵——这是张迈的心语。
花开成歌,生生不息,也声声不息……
也许这就是张迈传递给我们的生活价值观:
人生上半场,她把自己活成了一朵稀奇野贵的石斛花,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方向,勇于冒险,敢于拼搏,绽放独特的光和彩;
来到下半场,逐梦他乡情归故里,开创另一番天地、另一条征途,而后乘风破浪,活出新的气象。
想来世间最美妙的事情莫过于此,有一颗蕙草芬芳的心灵,一双满是星辰的眼睛,发现万物可爱,每个阶段都全力以赴,这才真叫彩霞满天,不负韶华不负卿。
文_首席记者 龚正星
图_张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