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战线,无私奉献,无名英雄,无上光荣。
在渝中区宏声巷一栋普通的旧楼里,住着一位年近八旬的“四无战士”——唐泽芳。她曾是我国军事机要机构的“听风者”,也曾是渝中区国家保密局的“女一号”。
从戈壁滩到母城渝中,她扎根隐蔽战线30余年,一生默默无闻,深藏功与名。唯有满墙的奖状奖章,悄然记录了那些难以忘却的光辉岁月……
人物档案
唐泽芳,75岁,党龄50年,原渝中区国家保密局局长,渝中区区委办离退休党支部书记。曾在部队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4次荣获书面嘉奖。曾获全国“三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工作者、重庆市保密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在人们的想象中,从事保密工作的人,应该是沉默寡言、谨小慎微的。然而,唐泽芳的画风却截然不同,她热情爽朗,能说会道。
退休20多年以来,她一直担任渝中区区委办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带头履行党员职责和义务,把11个区级单位处以上退休党员小组的学习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充分调动了大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记者去唐泽芳家里采访的时候,她正在策划党支部7月主题活动——“九个一”庆贺建党百年。
她眉飞色舞地向记者介绍自己剪辑的小视频,“在党旗下拍一张笑脸,唱一首红歌,开展一次红色座谈……这些都完成了,接下来我们还要组织一次红色旅游!”
记者顺口问她旅游的目的地,唐老哈哈一笑,蹦出俩字儿:“保密!”
▲唐泽芳、张洪立夫妇回忆保密岁月,相视一笑
呵!唐老不愧是出身我国军事机要机构的“听风者”。保密已成为她的一种习惯、一种融入骨血的纪律。即便隐退多年,仍不忘守口如瓶的要求,将保密工作融入生活日常。
“保守机密只有100分和0分,她这是‘职业病’!”老伴儿张洪立笑着打趣。这句话就像一个时光按钮,触发了唐泽芳激情燃烧的军旅情怀。
她心潮澎湃,眼含星光,“我是‘糊里糊涂’当的兵,‘误打误撞’做了保密人。这是人生的幸运,也是人生的使命。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无论倒流多少次,我的选择永远不变——把一切献给党,献给党的保密事业。”
她当年所从事的工作,已被国家部分解密,所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也点到即止地“解密”了自己的人生。
▲唐泽芳向记者展示“四无精神”纪念章
1960年6月,唐泽芳由重庆四十一中(现巴蜀中学)保送入伍。回忆自己参军的过程,她说可以用“快、准、懵”三个字来形容。
彼时,唐泽芳不满15岁,刚好初中毕业。
班上同学组织去西区公园(现重庆动物园)参观,“玩到一半时,学校突然让我们集体返校。返校后,莫名其妙地安排大家体检。我们一头雾水,但啥也不敢问。第三天,体检报告出来,入伍通知书也跟着来了。”
唐泽芳说,入伍的同学在校操场集合出发时,家长们不舍,后知后觉地哭成一片;同学们倒是乐疯了,高高兴兴地坐上了开往云南的“敞篷车”。
车里又闷又热,也没有座位,所有人只能席地而坐。也不知车子开了几天几夜,等到达昆明时,唐泽芳一下车就感到头昏脑胀,摔倒在地上。但这个还戴着红领巾的小姑娘完全没有被眼下的艰苦吓跑,反而越发坚定信念,在昆明专心训练,然后调到北京实习和工作。
1965年,根据周总理的批示,唐泽芳跟随部里组建的特别分队,调到现在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唐泽芳说,基地地处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条件极其恶劣。
晚上,战士们住在土坯砌的“地窝子”里;白天,常常有遮天蔽日的沙尘暴,瞬间就把女同志变成“灰姑娘”。沙漠里,水源极其珍贵,洗脸水还要用来洗衣服、洗脚,洗澡那是想都不敢想的奢侈享受……
然而,再荒芜的戈壁也有沙枣花开,尽管它们团团簇簇,小得很不起眼,却自有芬芳。犹如沙枣花一般,唐泽芳和她的战友们为了国防事业,不畏酷暑、严寒,忍受寂寞、单调,在戈壁上奉献青春、绽放梦想!
▲1963年,唐泽芳(前排中)和战友荣立集体三等功,合影留念
“首长曾经教育我们,要对党忠诚,在国家需要的地方筑牢‘无形长城’,甘当无名英雄。”唐泽芳说,这句话她一直铭记心中,并因此为公而忘私、为国而忘家。
1967年,她和战友张洪立在基地举行了“革命式婚礼”——没有鲜花、美酒和糖果,只有战友们的掌声、笑声和祝福声;没有结婚誓词,俩人当众背诵了毛主席“老三篇”中的《为人民服务》,将共同的革命目标视作海誓山盟。
▲儿女长大后,带着父母重拍婚纱照
婚后,俩人互相理解,彼此支持,努力工作。在唐泽芳的记忆中,自己从军27年,休假没有超过6次,其中两次是回重庆生小孩,春节更是从未回家与父母团圆。
“子女都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后来,部队在甘肃省榆中县峡口建了幼儿园,老张就想把孩子们接过来带两年,等上小学再送回去。当时他回重庆接孩子,儿子四岁半,女儿两岁半,从未见过爸爸。有人对孩子说,‘你们的爸爸回来了’,孩子们不信,也不敢认,只是指着二楼照片墙的方向说,‘爸爸妈妈在楼上’。”
说到这里,唐泽芳一个劲儿地抹眼泪。
▲张洪立有一项绝活儿——给家里的黑白照片上色
《觉醒年代》里,革命烈士陈延年有句台词,“舍小家才能顾大家!”
唐泽芳深以为然。无论多少次挑灯夜战、加班加点,她都无怨无悔;唯独说到子女成长、教育和陪伴,她满心歉疚,“作为党员、干部,我们竭尽全力。作为父母,我们没有尽到责任。我和老张虽有愧,但不悔!”
“一密之失,误我资敌;一分之误,战机即失;一字之差,人头滚滚。”这三句话,是在漫长而凶险的战争年代,用血的教训凝结而成的。隐蔽战线的战士从未上前线,他们隐在大后方,于无声处“听风”,决胜千里。
所谓事以密成,语以泄败。唐泽芳夫妇从事的是党的核心机密、机要工作,对任何人都不得外露,因此,夫妻俩严格遵守“上不告父母,下不示儿女”的保密要求。在部队度过了27个春秋,他们和亲友少有往来,亲朋好友中竟没有一个人知晓他们的真实身份!
1986年,作为副团级军官的唐泽芳转业,回到了渝中区。
她先后担任捍卫路街道副主任、上清寺街道党委副书记、渝中区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1994年,她就任渝中区国家保密局局长,又回到了挚爱的隐蔽战线。
革命战争年代,保密就是保生命、保胜利;和平建设时期,保密就是保安全、保发展。唐泽芳认为,保密工作永远是党和国家的一条生命线。在互联网时代,敌对势力千方百计截取我国经济、军事、政治、科技等方面的情报,我们要绷紧保密这根“弦”,须臾不能松。
无论是军事机要机构的“听风者”,还是渝中保密战线的“女一号”,唐泽芳坚守隐蔽战线30余年,完全当得起丈夫评价的那一个“忠”字——对国家忠心耿耿,对党忠诚热爱。
满墙荣誉奖状金灿灿,最触动心扉的,是一枚“四无精神”纪念章,上面有军徽、耳机、摩斯密码、雷达等元素,刻着16个字:“无形战线,无私奉献,无名英雄,无上光荣。”
从沈安娜、黄慕兰,再到唐泽芳,一代一代的巾帼保密人用生命、青春、智慧,书写自己的“无名答卷”。山河天地之间,诸君名姓不朽。
文_首席记者 龚正星
摄像/视频剪辑_郑旭鹏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