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痛经的那些常见错误养生思路
对众多年轻女性来说,痛经是一个难言之隐,也是大家共同的痛。
很多女性都有痛经的情况,甚至有的女性即使用了药,虽然经过积极的调理有所改善,痛经还是每月如约而至,甚至有越来越痛的趋势。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女性痛经久治不愈呢?
第一:乱吃止痛药。
有一个这样的笑话,就是一个女生月经来了,打电话给男朋友告知这一情况,男朋友语气关切的告诉女朋友:赶紧去吃止血药。
注意哦,是止血药。
虽然这是一个笑话,但是对痛经中的女生,止痛药可是吃了不少。
不可否认,对于轻微的痛经,止痛药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但是,像子宫内膜异位引起的痛经,也许止痛药一开始还有点作用,但一个月比一个月严重,最后变成吃多少止痛药都没用,产生耐药性。
止痛片,其实就是麻醉神经系统,并非改善病灶的循环。痛,还得痛,甚至越来越痛。
第二:想当然,不看医生自己用药。
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特别是继发性痛经,如果不从源头的疾病治疗,用什么药都难以控制每个月如约而至的痛。
在中医的理解,痛经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虚证,即“不荣则痛”,是由于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的,这类人平时应注意调补,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二是实证,即“不通则痛”,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这类人宜祛淤止痛。
“中医认为经水出诸肾,意思是月经病和肾功能有关,和脾、肝、气血、冲脉、任脉、子宫也相关。”
在治疗上,中医将痛经大致分为四种类型。根据不同症状,治疗方法各不相同:
气滞血淤:
经前或行经期间出现小腹胀痛、乳头触痛、心烦易怒,经量少或行经不畅等。应服具有舒肝理气、化淤止痛作用的药物。食疗可以用益母草煮鸡蛋。
气血虚弱:
经期小腹绵绵作痛,月经量少,色淡质薄,神疲乏力,面色蜡黄,食欲不佳,大便溏泻等。应服具有益气补血止痛作用的药物,还可多吃羊肉。
肝肾虚损:
月经干净后1—2日出现腰酸腿软,小腹隐痛不适,或有潮热,头晕耳鸣等。应服具有益肾养肝止痛作用的药物,或是多吃点川芎丹参煲鸡蛋。
阳虚内寒:
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月经色淡量少,伴有腰酸腿软,手足不温,小便清长等。应服有温经散寒,养血止痛作用的药物。比如红糖姜汤,对寒性痛经就非常有效。红糖具有补血、散淤、暖肝、祛寒等功效,生姜有补中散寒、缓解痛经的功效。二药合用,能补气养血,温经活血。
所以,痛经的女性千万不可盲目自行购药、服药,应该先查明痛经病因,从源头开始治疗,对症下药,才是最明智的治疗方案。
第三:拖延症和懒惰症,治到一半就放弃。
拖延症和懒惰症,是现代年轻人的通病。虽然现在的人,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但是还远远不够的。
像其他妇科病一样,痛经治疗比的是耐心,有些女性吃了一疗程的药见没改善就停药,或者换一个医生治疗,想要一两次疗程就根治,这样是很难治愈痛经的。特别是使用中医治疗者,效果比较慢,应该询问医生每个疗程的用药和目的,才能知道每一阶段的药物有何作用,增加治疗的信心。
第四:光吃药不注意调理,没有形成正确的养生观。
很多人面对身体的疾病的时候,常常有这样的一种观点,我有吃药啊。
吃药就够了吗?
导致痛经的因素很多,每个女人的体质也不一样,先天体质的不同,后天保养,生活习惯的不同。
除了疾病引起的痛经之外,过度劳累、情绪不佳、运动过激、寒气入体、饮食不当等原因都有可能诱发痛经。
特别是以往不痛经,突然连续几个月痛经的女性,很有可能是环境或自身因素导致。
还要重视生活调节,每次月经来临前去除上述几个不利因素,改善饮食习惯,提高身体免疫力。
其实,吃药不是乱吃,要对症下药。
而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观,必须从思想源头升级自己。
改造思想很重要啊!
关注古中医在新时代的发展,关注女性健康,关注谦和既济的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