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对付癌症,机器人和医生谁才是真正的“武林霸主”?

新民晚报2018-10-24 09:08

不久前,“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在上海黄浦江畔举行,一时间,AI成为流行词。人工智能的应用,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医疗领域内,人工智能也已经开始服务于人。

“人工智能对于未来胸外科手术的思考”——8月9日举行的“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机器人医师分会第一届年会暨世界机器人医师协会(SRS)2018亚洲年会”上,一群医生也讨论了这个话题。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机器人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科(外科)罗清泉教授在大会上的主题发言题目是:“机器人辅助肺癌根治——1000例肺切除经验分享”。作为国内第一个使用达芬奇机器人实施肺叶切除术的医生,罗清泉教授可以说是最早与机器人打交道的中国医生之一。

▲罗清泉

人工智能那么厉害,会不会有朝一日替代医生、超过医生呢?

罗清泉教授伸出自己一双手,上下翻转,带着川音回答小编:“医生的这双手才是最完美的!”

机器人与医生“华山论剑”

这不是罗清泉第一次讨论手术机器人与医生的优劣。

去年春天,一场华山论剑般的“比武”在上海举行。手术PK直播,是罗清泉倡议发起的,目的是探讨机器人手术的成果、内涵、边界以及有待改进的短板。

“比武”当天上午9:30,上海胸科医院的一间手术室里,罗清泉操纵着机器人,在病人肋间打下第一个洞。与此同时的另一间手术室,一位医生借助胸腔镜给病人施行肺切除手术。一个是机器人辅助下的手术,一个是人手操作微创手术器械,相似的手术目的,采用这个时代并存的两种手术技术,“比武”要看看两种技术高下如何。

接力进行的10台手术分别为3台机器人手术和7台腔镜手术,涉及肺部、食道肿瘤等,由10名经验丰富的医生操刀。手术画面通过网络进行直播,累计5000多人次观看。

“机器人手术是新一代微创技术,但它并非十全十美。”罗清泉在各种场合这样说,这是他从自己1000多例机器人辅助手术中得到的经验,也是他一直在向业内同行传递的观念。他认为,机器人手术应用于胸外科尤其是肺部结节切除方面,更适合右肺上叶、右肺中部以及肺下叶,如果结节处于左肺上叶,则手术操作臂角度较难控制,操作相对复杂,手术用时更长。

2009年,罗清泉完成中国大陆第一例达芬奇机器人人工智能系统辅助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至今,他仍然是世界上同类手术最高纪录保持者之一。做得最早、做得最多,但罗清泉却保持着看待机器人辅助手术的理性和冷静。“我们要探索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更多优点,也要总结发现它的不足,予以规避,给患者最好的、最合适的治疗。”

手术机器人还不是人工智能

罗清泉认为,机器人辅助手术应该被看做内窥镜手术的升级版,在某些病种的手术中比传统内窥镜手术有更大的优势,比如肿瘤细胞的清扫更为彻底、出血量更少、病人愈合更快等等。但是,与大家想象中的人工智能手术机器人相比,现有的手术机器人还有很大的差距,手术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医生而不是机器人自己。

机器人辅助手术进入中国十年后的今天,全国已经有60多家医院开展机器人辅助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已经可以完成几乎所有传统内窥镜手术的疾病。

但对于是不是要选择机器人辅助手术,罗清泉每次面对不同的病人,给出的答案都是不同的。“医生要判断疾病是不是适合机器人辅助下做,是不是机器人辅助做得到的效果更好,还要考虑病人的经济情况是不是能承受这个费用。”

当一些医生追求着手术机器人应用的数量时,罗清泉却持谨慎而理性的态度。

如武林高手方知剑有双刃,罗清泉用将近十年的时间,熟练掌握机器人辅助手术,越是了解它的优势与局限,越是让他时时保持着警醒。

“文才武略”非机器能够领会

说起武林高手,罗清泉教授身上果真是有一股侠气的。

罗清泉出生在四川眉山,古称眉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进士之乡”,两宋期间,眉州共有886人考取进士,史称“八百进士”。眉州还是文豪苏洵、苏轼、苏辙的故乡,唐宋八大家,眉山占据了三个。

巴蜀大地的江湖侠气和眉山水土的斯文滋养,将文才和武略这两种风格,烙印在罗清泉身上。

说文才,罗清泉讲起大学期间当过诗社社长,还带头成立了中西医小组,研读中医。

说起武略,则是手术风格的干净利落和对新技术的热情和不畏挑战。

看过罗清泉手术的人,都叹服于他手术风格的豪气,这种豪爽和笃定,是建立在海量的手术经验之上的。从医30余年,罗清泉共参加手术1万多例,主刀8000多例,每天不出现在手术台边,手会有些寂寞。

他遇到过胸科几乎所有的疾病,在肺癌、纵隔肿瘤、食管、气管等胸外科手术的临床和基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十多年来,胸腔镜手术得到了普及,后来,机器人辅助下的微创手术逐渐成熟。很多医生,熟悉了微创手术的操作,却对开胸手术这门“传统技艺”逐渐生疏。但在罗清泉手下,无论微创手术还是开胸手术,都一样行云流水。

上个月,罗清泉团队成功为胸腔内长出20厘米直径巨大肿瘤、生命岌岌可危的18岁少年进行了高难度手术。

患者小赵的妈妈曾带着他辗转询问了好几位外科专家,由于病情复杂,手术风险大,都被婉拒了。找到罗清泉时,罗清泉也知道遇到了高难度挑战。

但不做这个手术有万般理由,做这个手术却要冒着万般风险和压力。最终,罗清泉决定做,一定要救这个18岁的孩子。

当病人的胸腔被打开,医生发现肿瘤完全占满胸腔,没有手术操作间隙,只能移除一根肋骨,为手术操作争取一丝空间,然后用手沿肿瘤包膜与胸膜间小心地剥离。就如术前预想的,患者左侧肺叶与肿瘤几乎连成一体,左肺完全不张,剥离肿瘤相当困难。

在麻醉医生的默契配合下,手术团队历时两个多小时,最终完整地切除了患者胸腔内的巨大肿瘤,并成功保留了左上肺。要知道对于一个18岁的孩子来说,多保留一叶肺意义重大。

术后,小赵恢复很好,不仅呼吸舒畅了许多,而且困扰数月的胸背痛和反复的高热也一去不复返了,贫血、肝功能、炎症指标异常等一系列病情都有明显好转。

讲完这个故事时,小编理解了“医生的这双手才是最完美的”这句话。机器人辅助手术也好,拿着手术刀的手术也好,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医生做出的治疗决定、医生的勇气和担当,是任何所谓的“智能”也无法替代的。

记小本本的名医

武林高人,要有天赋,也要有超越常人的付出。小编在罗清泉教授的办公桌上,发现了好几个旧旧的笔记本,是他的学习笔记,其中一本抄满了专业英语单词。

什么?功成名就、桃李天下的名医还在记小本本?要不是小编亲眼所见,真的很难相信。

闻鸡起舞的精神,在遇到新技术时,则化为不畏挑战。2009年开展国内第一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肺切除手术时,罗清泉曾承受各方的压力。“手术安全吗?质量能保证吗?”这位已经在业内资深的医生,没有立即回应质疑,而是埋头钻研。

查视频资料、画草图模拟、找专家探讨,一直到做梦都是手术过程。

外科医生中,大凡名医,都有着仗剑天涯的独特气质。这种自信与气定神闲,是天赐,也是几十年默默的努力。

换做如今通俗的网络语言就是: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努力。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