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重要还是孩子重要?这个终极问题终于有答案了!
老公重要还是孩子重要?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或许也会有不同的答案。
在遗传学硕士游识猷老师看来,孩子好比熊猫,老公好比家猪,谁更精贵,一眼便知。
你认可这个回答吗?在展开激烈辩论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游识猷老师的理由。
老公重要
还是孩子重要?
这问题就像莎翁发出的天问“生存还是毁灭”一样难解。
绝大部分市售书籍会教你以伴侣为重,然而在生活中,妈妈们接收到的信息却更为复杂微妙。
首先,你周围的妈妈会以貌似歉疚实则骄傲的语气,谈起自己如何忙于照顾孩子,以致于疏忽了伴侣;绝少有人会反向宣扬自己如何关心伴侣而忽略孩子。
几乎所有父母都会声称孩子(而不是伴侣)是自己生活中的最大欢愉。
即使是西方妈妈,大部分也表示,看着孩子长大的乐趣是如此巨大,即使以浪漫关系为代价都完全值得。
对于上一辈传统东方女性,答案更是明确——当然是孩子更重要。男人满世界都是,自己的骨血则屈指可数。
老公未必恒久远,孩子才真正永流传。
另外,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长于男性,而夫妻的年龄往往男大女小。
不管是从统计学出发,还是去病房里实地走一遭,你都会发现,病房里陪着老爷爷的往往是老奶奶;陪着老奶奶的往往是老奶奶的孩子——雇的护工。
是孩子,决定了老奶奶病房的档次、护工的人数和质量,而非老爷爷。
同样是孩子,肩负着发现护工虐待老奶奶的蛛丝马迹、并及时换人的重要职责。
如果把孩子比作熊猫
老公可能只能称作家猪
其次,即使是你理智上想以伴侣为重,在孩子出生后也会难以坚持——因为孩子实在是太太太太萌了。
特别是小婴儿,圆头圆脑,短手短脚,看到你会皱着鼻子笑,不会说话所以不可能跟你吵架。
假如孩子的萌度堪比熊猫,伴侣的萌度也就是家猪,二者之间差着好几个数量级。
人们会在车尾贴“车内有宝宝”,绝不会贴“车内有老公”。
谁才是保护动物一望可知。
你得克服自己的激素本能和审美水平,才有可能重视家猪胜过熊猫。
公平地说,在老公眼里,此刻老婆的“可爱度”大概也只是家猪等级。
本来这也没什么不好,毕竟“家”这个字就是屋顶下的一头猪,无猪不成家。
只是从前两只家猪会互相致意:
你今天过得怎样?
开心吗?
要不要我下碗面给你吃?
吃完一起压马路看电影?
现在两只家猪天天讨论的都是待办清单和待付账单,还得压低声音,千万别把熊猫吵醒了,好不容易哄睡的呢。
养育孩子
正在让另一半地位变低
养娃不易。
让熊猫吃饱,穿暖,拉好,健康乖巧,上床睡觉——这短短一句话里其实包涵着许多繁重琐碎的细节。
当家猪们被这些细节淹没时,就会无暇关注彼此,不再为伴侣说甜蜜的话,做贴心的事。
我们不再是共扛世界的一对特立独行的猪,我们只是焦头烂额的两个熊猫饲养员。
于是,在你最需要伴侣来缓冲育儿的痛苦时,伴侣往往起不到作用。
妻子觉得被忽视,觉得无人赞赏自己的付出。
丈夫则觉得地位下降,自己永远是妻子关注列表上优先级最低的一位。
如此相看,怎可能两不厌,又不是敬亭山。
几十年来,关于婚姻的研究都指向一个共同答案:在孩子出生后,夫妻间关系会受伤,感情会下降。
孩子才是真正的婚姻杀手。
所谓“生个孩子来挽救婚姻”,挽救的绝不是婚姻质量。
而在小孩长大离家后,有些夫妻感情会触底反弹,有些夫妻则发现彼此已经无话可说,索性分道扬镳。
讽刺的是,只有在婚姻破裂时,妈妈们会被教导应以伴侣为重——毕竟孩子需要稳定温暖的家庭。
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妻子最好能留住丈夫。
这种训诫听起来既分裂又功利主义:战略上要重视孩子,战术上要重视丈夫。
熊猫重于家猪,除非家猪打算叛逃。
老公可以比孩子重要
前提是参与到育儿中来
然而,只要社会还在神圣化母亲的付出,还在暗示母亲的照顾无可取代,熊猫就永远会重于家猪。
只要舆论讨论的仍然是:
母亲全职会不会对孩子更好?
职业女性到底能不能养好孩子?
而不是:
父亲全职会不会对孩子更好?
职业男性到底能不能养好孩子?
熊猫就永远会重于家猪。
不是说熊猫不可以重于家猪,只是这本来应该是个可选项,而不是必选项。
母亲固然重要,但一只熊猫需要的,可能是一群可以互相替班的饲养员。
2015 年,多伦多大学的一个研究就显示,并不是“母亲陪伴的绝对时间越长,孩子的未来越光明”。
母亲的亲自陪伴固然重要,但家庭收入,母亲的教育水平,母亲是否压力大、睡眠少、焦虑内疚,这些因素对孩子未来的影响更大。
总言之,如果母亲们能更重视自己,没准孩子能长得更好。
琼瑶曰:"一个破碎的我,怎么帮助一个破碎的你?”
伴侣家猪且不论,自己这头家猪,最好重于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