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化验单上那些箭头后藏着什么病?检验科医生为你一一解读

生命时报2018-12-05 10:30

拿到检验报告后,看着各种符号,不少人一头雾水。化验单到底应该怎么看?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邀请检验科权威专家,教你读懂化验单,避开体检常犯的7个错误。

受访专家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检验科主任 芦慧霞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博士 欧阳碧函 □主任 刘绍辉

化验单怎么看

总的来说,化验单上的定性项目如果出现“+”号或“阳性”,意味着存在异常,需进一步判断病因;“-”号或“阴性”代表正常。

定量项目如果出现“↑”或“H”,说明结果高于参考范围,“↓”或“L”表示结果低于参考范围。

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可为诊断疾病提供有用线索。很多疾病血液中的各种细胞数量会发生变化。

临床医生首先关注的指标是: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

当白细胞数值增多并伴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时,可能有细菌感染,比如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炎等。

病毒感染常常不会导致其数量有明显改变,甚至降低。白细胞数量一般早晨较低,下午较高,波动最高达50%。

若血小板结果低于参考范围,并伴有出血倾向,要查病因。需要注意的是,血小板也会受到某些生理状态的影响,如女性月经期。

男性的红细胞参考范围比女性高。当红细胞降低的同时血红蛋白也降低,有贫血的可能。红细胞数量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其水平也会发生变化。

尿常规

尿常规主要是辅助诊断泌尿系统感染、结石、急慢性肾炎、糖尿病、黄疸类型等疾病。

尿蛋白正常结果为阴性,若尿蛋白持续出现“+”或“阳性”,常意味着肾脏病变。

尿隐血出现“+”或“阳性”同时显微镜检查有红细胞,就是所谓的“血尿”,可见于泌尿系统炎症、感染、结石、肿瘤等,应予以重视。

尿葡萄糖一旦出现“+”,建议检测静脉空腹血葡萄糖,明确是否有糖尿病,但也有部分人血糖正常而尿糖异常,医学上称为“肾性糖尿”或“应激性糖尿”。

尿液常规需注意,女性避开经期,以免采集标本时被污染,出现假阳性。另外,如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能会影响尿常规中的白细胞、隐血、酮体、亚硝酸盐的检查结果,而出现假阴性。

便常规

便常规常用来检查消化道疾病,主要是判断肝胆系统功能,了解消化道病理情况。

如果有腹泻症状,医生常会建议粪便常规检查。如果粪便隐血试验(OB)呈阳性(“+”),要进一步查因,排除消化道出血、胃黏膜损伤、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等问题。

持续的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应做直肠检查,排除直肠肿瘤风险。

血液生化检查

肝功能检查的常规项目包括: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胆碱酯酶。

反映肝细胞受损的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如上述酶类的血清水平升高,可能与运动、服用药物或病毒性肝炎等有关,最好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是否为肝炎。

反映胆汁淤积的项目有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氨基转肽酶,后者又与饮酒有关。

肾常规

肾功能常规主要有尿素氮、肌酐及尿酸等。尿素氮升高,要排除急慢性肾炎等疾病。

若肌酐超出参考范围,要明确是否有肾功能损伤;尿酸高反映体内嘌呤代谢情况,长期持续尿酸高会导致肾脏损害和痛风。

体检常犯的7个错误

一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可能让体检结果打折,从而错过揪出疾病的机会。

误区一:体检前不用做准备

体检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当前健康状态,为了体检结果不受影响,应注意以下几点:

体检前勿大量饮酒、大鱼大肉、熬夜或短期剧烈运动。

体检前一天晚餐后不应吃东西,但可以喝少量水。因为采血、肝胆B超都需要在空腹状态下进行。

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应照常吃药,以免引起心脑血管意外。

体检当天宜轻便着装,不戴隐形眼镜、不化妆、不戴首饰,女性月经期不做妇科检查及尿检。

误区二:费用高、项目“高精尖”的好

人们往往喜欢“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对于体检,越贵的方案自然包含的检查项目越多,反映身体健康状况也越全面。

但怎么才能最经济实用?建议从普通筛查项目开始,循序渐进,项目尽量覆盖多系统。

同时,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个性化体检方案,才能得到全面科学的体检结果。

误区三:所有年龄段检查项目都一样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疾病谱是不一样的,疾病发生往往也与遗传、生活环境和习惯密切相关。

建议不妨选择“1+X”个性化体检方案,即基础检查“1”+专病(或专项)风险筛查“X”。

基础检查评估基本健康状况,再综合家族病史、既往疾病史、个人生活习惯等选择一项或多项专病风险筛查,可实现个性化和深度化体检。

误区四:嫌麻烦不验尿和便

尿检是肾脏、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第一道风向标,且敏感性高。

大便隐血试验可检测到肉眼看不见的胃肠道出血。若放弃大小便检查,极有可能错失早期发现疾病的良机。

误区五:怕辐射不拍胸片

很多人“谈 X 线色变”,体检不拍胸片,这其实是得不偿失的行为。拍胸片可大致了解胸部情况,发现部分支气管疾患、结核、肺癌等。

拍一次胸片的辐射量很小,仅相当于7~10天自然辐射量,对普通人身体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

孕妇或计划3个月内怀孕的女性可不拍胸片。

误区六:只重视心肝肺,忽视耳鼻眼口

若体检时放弃五官科检查,可能错过发现很多疾病或癌前病变的机会。

耳鼻喉科不仅可发现大部分急慢性炎症,还可筛查浅表肿瘤。

眼科对青光眼、白内障、眼底出血等常见病检出率非常高。口腔科除了可发现牙齿和牙周问题,更能发现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如黏膜白斑、纤维化等。

误区七:看到检查呈“阳性”就害怕

“肝功能异常”“高血脂”“甲状腺/乳腺/肺结节”……一本厚厚的体检报告可能会罗列几条甚至十几条“阳性发现”,很多人常被吓得寝食难安。

正确做法是,拿到体检报告后,先仔细阅读结果、解释及主检医生建议。大型体检机构通常会提供专业检后咨询,由医生面对面答疑解惑,这也是获得靠谱医学知识的好机会。▲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