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付6类疾病,针灸很有发言权
俗话说,“针灸拔罐,病去一半”。作为中医文化里的精华,针灸在2010年就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针灸起源于中国,从最早使用砭石治病算起,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氏族公社制度的后期,人们已能够制作出适合刺入体表以治疗疾病的精致石器,“砭而刺之”发展为针法,“热而熨之”发展为灸法,这就是针灸疗法的前身。
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183个国家在使用针灸,20多个国家实现了针灸方面的立法,还有很多国家已将针灸列入了医保范围。
《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专家,为你全方位解读我国传统中医疗法——针灸。
受访专家
中国针灸学会会长 刘保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主任医师 娄必丹
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 陆瑾
何为针灸
针灸包括“针”和“灸”两个概念,前者以针刺为主,后者多指艾灸。
中医认为,人体有12条主要经脉,这些经脉与人体五脏六腑直接相关,在经络所经过的特定部位施以刺激,就能起到一定的防病治病作用。
针灸之所以能治病,根源是通过穴位刺激,调动起人体自身的防病抗病机能,因此不仅副作用极小,还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针”
针灸科常用的“针”一般有以下4种。
1.三棱针,由古代九针“锋针”发展而来,多用于瘀血证、实热证、急症。
2.皮肤针,由“毛刺”“扬刺”“半刺”发展而来,有通行气血、调整脏腑的功能,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
3.火针,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祛腐生新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痈疽(yōng jū)、痔疮等。
4.电针,即用电针仪输出脉冲电流,通过毫针等作用于体内经络腧穴。电针根据波形不同,发挥不同的功效。
如密波可止痛、镇静、缓解肌肉血管痉挛,可用于针刺麻醉;疏波可治疗痿症,如各种肌肉、关节、韧带的损伤;疏密波可消炎除水肿,多用于治疗扭挫伤、坐骨神经痛、关节炎等。
“灸”
“灸”多指艾灸,艾灸疗法对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可以活跃脏腑功能,改善新陈代谢,调节人体免疫力。其适应证以寒证、阴证、虚证为主,对慢性病及阳气虚寒者尤宜。
《扁鹊心书》记载:“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虽未得长生,亦可得百余岁矣”。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如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施灸,可以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延年益寿的目的。
艾灸的操作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4种。
1.艾炷灸法:将艾绒做成大小适宜的艾炷,放在皮肤上施灸;或将艾柱放在药物(如姜片、盐等)上,再置于皮肤上施灸。
2.艾条灸法:将一根艾条点燃后对着穴位施灸。
3.温针灸法:先予以针刺,再将艾绒裹于针柄上点燃,使热力通过针体传入机体,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4.温灸盒灸:将长短适宜的艾段点燃后放入温灸盒内,再将温灸盒置于应灸部位,进行熨灸。
针灸擅长看哪些疾病
“针灸有自己的适应症,或者说相对更擅长的疾病。”刘保延表示,在以下几类疾病的治疗上,尤其体现了针灸的明显优势。
急慢性痛症
无论是牙痛、头痛、关节痛,还是其他原因引发的各种疼痛,针灸都可以有效缓解。国外发展出一种名为“干针(dry needle)”的疗法,即在特定压痛点上进行针刺,起到缓解之效。
神经类疾病
对于面神经麻痹、股外侧皮神经炎、各种神经炎、神经痛以及神经退行性病变等,如糖尿病并发的手指发麻等,针灸治疗都有独特的优势。
妇科疾病
如缓解痛经、卵巢早衰、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生殖辅助等。
皮肤病
顽固性皮肤病,如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痤疮等都属于针灸的适用范围,还有助避免患者在治疗后出现神经痛等问题。
消化道疾病
除胃炎、胃胀等常见疾病外,针灸还可以同时缓解顽固性便秘和腹泻。
儿童疾病
小儿消化不良、小儿易感等常见病,也是针灸能够发挥所长的领域。
针灸有六忌
针灸虽然可调节脏腑功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但也要注意六“忌”。
一忌
不分皮肤情况
针灸对患者皮肤有一定要求,3类人不宜针灸。
1.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较难,即便小小的针口也不容易愈合,若不注意处理,还可能引起感染。
2.有凝血功能障碍的人:比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其凝血时间较长,针灸可能导致针口流血不止。
3.皮肤感染、溃疡和肿瘤患者:对这类人针刺容易适得其反,可能会加重疾病。
二忌
过饥、过饱、过劳
《素问·刺禁论篇》中说:“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人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
现代研究也表明,在饮酒大醉、劳累、过分饥饿等情况下针灸,可能导致患者脉乱气散。过劳、过饥、过饱的人建议推迟针灸时间,待体力恢复、进食后再治疗。
三忌
过分紧张
《灵枢·终始》中提到:“凡刺之禁,大惊大恐,必定其气乃刺之。”
患者过分紧张,机体会处于脉乱气散状态,容易引发晕针等不良反应,建议患者情绪平稳时针灸。
四忌
化妆、喷香水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患者化妆、喷香水容易影响医生准确判断、辨证论治。
五忌
憋尿
针灸前建议去一次厕所,避免针灸后留针出现不适,或针灸腹部时对膀胱产生刺激。
六忌
皮肤不清洁
针灸前后应注意皮肤清洁,避免针口感染。针灸后不需要专门进行皮肤消毒,只要不接触脏水、油污等即可,也不要立即洗澡或接触冷水、凉风,否则患者可能出现类似外感症状或局部轻微感染。
最后,生命君想提醒大家,针灸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治疗手段,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接受针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