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厕所蹲着好还是坐着好?别争了,这个“姿势”拉粑粑最通畅
说到大便,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重口味。但作为几乎每天都要进行的生理活动,你也许真的不了解它。
比如,有的人说大便一天一次才正常,如果不在这个范围之内,就不健康,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邀请专家,破除你对排便的误解,介绍正确的排便“姿势”,让它更通畅。
受访专家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肛肠外科主任 田素礼
你对排便的5个误解
排便是人体的正常行为,几乎每天都要进行。但我们是否了解这些身体排出的废物?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总结了人们对大便的5个常见误解。
误解一:每日排便才是正常的
胃肠病学专家认为,如果粪便不是太松软或是太坚硬,人们从每天排便3次到每周3次都属于正常范围。
也就是说,排便有规律并不意味着每天都应该排便,而是自始至终保持稳定一致的习惯。只有在排便频率发生突然变化时,才应引起注意。
误解二:大便应该很臭
大便的气味不好闻,但也不应当有腐臭味。如果大便的气味极度难闻,那么可能是感染的迹象,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发展为节段性肠炎、乳糜泻或溃疡性结肠炎。
贾第鞭毛虫病(一种寄生虫感染)是让大便气味变得更臭的原因。如果排便时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去看医生。
误解三:结肠需要很好地冲洗
从长期来看,清洗结肠对健康很有害,它在冲刷掉坏细菌的同时也把好细菌冲刷掉了。
有近1000种细菌生活在结肠内,对最后阶段的消化起到帮助作用,其中包括吸收水分、让膳食纤维得到发酵和吸收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K、维生素B1、B2等。
误解四:多花些时间排便有益健康
长时间坐在马桶上排便并不是个好习惯。首先,在马桶上坐的时间太长易长痔疮,会引起肛门放松。
其次,会反复刺激对直肠周围有助于控制排便的组织,形成“肛垫”,它会导致痔疮,或是这个部位的静脉发炎。
多项研究发现,痔疮患者更有可能在马桶上长时间停留。其次是脏。如厕时阅读材料或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人们受到粪便细菌的污染。
误解五:排便更多,体重减轻更多
这种看法似乎与物理学定律相吻合:有更多的物质从体内排出,体重自然就减轻了。
实际上并非如此, 很多人喝泻药或饮用“减肥茶”,希望通过排便减掉热量。但热量吸收主要发生在小肠内,而泻药针对的部位是大肠或结肠。
排便有个正确姿势
坐在马桶上好久,却怎么也排不出来,这时不可强行排便,每次排便时间也不能过久,否则可能引起痔疮。
正确的排便方法有助于缩短时间,预防痔疮。
注意姿势:从理论上讲,肛肠角越大,直肠越直,排便就越顺畅,因此可采用蹲姿,或坐姿时在脚下垫个小板凳。
排便困难时可顺时针按摩腹部,有利于刺激肠道,增加便意;直肠紧挨骶尾骨后方,轻轻拍打骶尾骨,有利于将力量传递到直肠,通过振动刺激肠道,利于排便。
控制时间:不可蹲厕过久,3分钟搞定是最好的,如果超过3分钟仍无便意,应停止排便。
控制力度:排便时不宜用力过猛,以免损伤肛门,应缓慢增加力量。
注意专心:上厕所要专心,不要看报纸、玩手机等。
坚持锻炼:排便后,有意识地做3~5次肛门收缩,能增强括约肌功能,消除疲劳。
便后的肛门保护,对于预防痔疮很有必要。具体方法有:
按摩肛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方法是在每次大便后用软纸在肛门部位按揉,可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替按摩10~20次。
便后用温水坐浴,既可以洗净肛门皮肤褶皱内的污物,还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保持肛门的清洁和生理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养成5个习惯让排便通畅
便秘就像堵车一样,让人既痛苦又焦躁。养成下面5个好习惯,让排便通畅起来。
外出旅行多喝水
有些人在家排便正常,一出门好习惯就被打乱。喝大量的水有助于保持肠胃运动。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医学中心首席胃肠病学家阿尼什·谢斯博士解释,当人们旅行穿越不同时区时,会影响生理节奏,进而导致肠胃功能失调,造成便秘。
固定作息时间
大部分排便顺畅的人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排便,通常是在起床后的头两个小时之内或吃过早餐后。
排便时间没规律会造成慢性便秘。当大便在结肠内停留的时间过长,就会变得又干又硬,更难排出。
运动不过量
适量运动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但如果运动过量,身体会将血液从肠道流向肌肉,这就放缓了消化道的移动速度。
如果从事1个小时以上的运动,在锻炼前的4~6个小时内,避免摄入咖啡因,也不要吃高脂和高纤维的食物。
练习瑜伽
压力焦虑会放缓肠道肌肉的收缩,造成便秘。研究表明,练习瑜伽有助于减轻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括腹泻和便秘)。
体育活动能让肠胃运动起来,而瑜伽有助于减压。
慎重服泻药
如果经常性地服用缓泻剂,会导致身体对这类药物上瘾,效果也不明显,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可以尝试服用乳果糖等药物,通过渗透作用增加结肠内容量,缓解便秘。
经常服用益生菌也有助于减轻便秘,因为它能为肠道内好的细菌补充力量,有助于保持胃肠道的良好运行。▲
本期编辑:邓玉
觉得文章不错?别忘给生命君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