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论场 > 正文
流量夹缝中的打假博主,能否走出三重困境
2024-06-14 10:01:54 来源:红星新闻

黄金回收店用“五两鬼秤”、出租车宰客、餐饮店请托排队……据报道,近段时间来,越来越多的打假博主涌现在公众视野中,他们用独具个人特色的方式,借助短视频记录打假过程,以此快速收获一大批粉丝。而他们发布的这些打假作品常常引发公众热议,有时甚至会倒逼涉事地市场监管部门出场,介入解决某些市场乱象。

打假,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条热门赛道。有博主表示,其掌握的“流量密码”就是打假,只要发布类似视频,就容易得到平台的推荐。比如打假博主“狂飙兄弟”主推“打假缺斤少两”和“不同城市测评”,自2023年5月22日在B站上发布第一条打假视频起,至今已做出多条超百万播放量的视频。

打假容易获得高流量不假,可打假博主的日子却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光鲜。事实上,做打假内容的自媒体账号从一开始就面临一个核心问题:作为一份职业,打假如何赚钱?

打假博主和宠物博主没本质差异

说起打假,最广为人知的应该是成名已久的职业打假人王海了。在多年前接受采访时,王海就透露过他主要是通过索赔来赚钱。后来也有企业主动委托他打假,但随着一些伤害时有发生,这种“职业打假”往往伴随着高门槛、高风险。

到了互联网时代,打假的门槛被拆除,乱象在曝光之后也往往会很快得到监管部门的介入。而身处其中的打假博主,打假目标更多是民生市场乱象。

风险降低,也意味着收益降低。这些打假博主最后维持生计的来源,靠索赔显然是杯水车薪。理想中的商业模式,还得回到流量和广告收入上来。换句话说,打假博主本质上和宠物博主没有什么差异,只是身处的赛道不一样而已。

从报道中可以看到,很多打假博主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品牌和平台的广告投入。这与他们具体打假什么没有太大关系,主要还是其理性、客观公正的人设,吸引了希望为销量加持的品牌主。而且,那些行为失范或者表现激进、冲突性强的打假方式,很多不仅面临平台的封禁,对于广告主的吸引力也并不高。

短视频时代的打假博主,和当年的职业打假人已经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打假博主困在打假的流量中

作为打假人,当其曝光的公益价值消失之后,几乎又意味着其存在合理性的下降。

毕竟,网红和带货的赛道并非轻易就能挤入,如果不是其个人具有超强的人格魅力,恐怕打假博主真正能够激发消费者购买欲的地方并不多。相反,一旦在带货过程中遇到什么质量问题,也意味着其“翻车”会比其他博主来得更为惨烈。

比如,此前因为“科技与狠活”而出圈的辛吉飞,他的视频内容多以揭露食品添加剂内幕为主,短时间内吸粉数百万。而在走红之后,有网友扒出辛吉飞早前曾在视频中声称“好水果不做好果汁”,但后来却在反复强推一款号称鲜果榨汁的枸杞原浆,引发质疑。现在,甚至有打假人专门打假“打假博主”带货的商品。

不仅仅是商业化的焦虑,平台对于打假类视频的流量推荐也在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打假博主发现,打假赛道正在进入瓶颈期,这本质上依然与打假博主本身的尴尬定位有直接关系。虽然此类视频往往能够引发大量关注和讨论,但同时也在不断向外传播焦虑和负面情绪。而且,从平台的视角来看,一旦此类视频被太多创作者视为“流量密码”,也不免会产生矫枉过正的情况,甚至不排除一些博主为了博取流量,故意在短视频中放大某种现象。这显然不是平台愿意看到的。

也正因为此,越来越多的打假博主们,被困在了打假的流量中。

打假博主如何走出三重困境

不可否认,打假博主的存在对市场环境的改善是有帮助的。相比普通消费者的无力,掌握流量密码且懂得制造“节目效果”的打假博主显然更具威慑力。从此前的案例来看,打假博主下场、监管部门出手,也往往成为了一套标准动作。

但如果切换回市场环境的视角来看,如果凡事都要依靠打假博主也并不现实,治标不治本。相反,站在监管者的角度来说,用更严格更规范的管理来压缩打假博主的“节目效果”,才是市场监管工作落到了实处的体现。央视网就曾经评价,网红打假在一定程度上,“打”的不只是市场乱象,更是监管缺位;检验的也不仅仅是经营者的素质,更是市场管理水平。

也就是说,打假博主的存在固然有其作用,但具体对一个地方的市场环境优化作用有多大,还是一个未知之数。更何况,很多打假博主在商业化之后本身就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他们和媒体并不一样,也很难真正意义上承担起严肃的社会监督角色。如果试图依靠打假博主来维持消费市场的秩序,显然是本末倒置。

在商业化、流量、监管的三重困境里,如果非要说打假博主这条路未来还有什么可能性的话,像王海这样的职业打假人路径不失为一个参考。打假本质上并不是一门好的生意,它对公心的需要甚至远大于对盈利的渴求。而对于监管者来说,打假人未来的日渐职业化同样是一件好事,不仅能进一步倒逼监管的专业水平提升,也能最大程度降低监管成本,更有效地维护市场正常交易秩序。

编辑:康磊    责编:邹渝     审核:龙春晖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家居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网络暴力
获取验证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