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县北屏乡月峰村,是大巴山深处一个只有900余人的小村庄。
今年年初,我们从城口县城出发,沿开城高速行驶十多公里,便进入蜿蜒盘旋的县乡道公路,继续向大山深处前行。越往前走,山势越陡峭,道路不宽,遇到对面来车,驾驶员则需要小心翼翼找个稍微宽点的地方会车。好在路况良好,水泥硬化的道路在冬日暖阳下泛着白光。道路两旁的护坡路坎,清一色就地取材,用大青石砌得整整齐齐,护栏崭新结实,让人安全感十足。护栏外是一条小河,河水水量不大但清澈流淌,在稍微平缓一点的地方,形成一汪水潭,潭底卵石肉眼可见。
一路欣赏着自然风光,我们不知不觉就进行入了北屏乡月峰村。两边是高耸着的大山,层林尽染。天空湛蓝,不时有白云飘过,让人赏心悦目。小河从山上下来,穿村而过。河道上有村民们修筑的小拦河坝,河床很浅,约有半米深。河底铺满了粗粗的沙石,显得十分平整。村支书老马告诉我们,这是专门修建起来供夏季游客们嬉水的场所。原来,这个村在开发避暑休闲旅游。这不,在河道两边用青石板修建起人行步道,依山就势建有小型停车场和野炊场所。
沿河而上,我们来到一处名叫“打锣岩”的网红打卡点。一个小小的木亭子里挂着一面大大的铜锣,用木槌敲击铜锣,声音浑厚,在两边的岩石上回音宛转,很有趣味。对于这样一个山高路远的偏僻村庄,虽然自然风光不错,但能否搞得起来旅游,我有些半信半疑。
陪同我们的乡党委书记姓孙,是个地道的山东汉子,在重庆念完大学后考到城口,工作已有16年了。他告诉我,近年来,城口全县充分利用秦巴山绿水青山的自然资源,搞起了避暑经济,特别是城开高速开通以后,依托开州、万州、达州这些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来城口休闲避暑的自驾游客越来越多。村里建起了旅游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搞起了农家乐和民宿,村集体经济得到了稳步发展。一些农户开办民宿农家乐,年收入多的有10余万元,少的也有五六万元。
村里的民居,大多是砖混结构的二层小楼,错落有致地散布在道路和河道两侧。土黄色和白色墙体,与当地的自然生态十分协调,既有传统乡村风貌特征,又有现代生活气息,相映成趣。每间农舍周边和院坝都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小菜园全部用当地的木荆条或竹块扎成篱笆围起来,规范有序。村里居民主要有唐、李、佐、马、杨等姓氏。每家院子大门口由村里统一制作了一块木匾,刻有家训。如李氏家训:“重孝重道,互敬互爱;遵纪守法,勤劳发家;团结邻里,与人为善。”各姓氏的家训大都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新风尚相结合的特点,非常有意义。来自重庆商务职业学院的韩晶老师是月峰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他告诉我说,这些家训是村里在乡村治理方面的一大特色。村里组织各个姓氏的村民一起讨论,共同定下家训,作为大家的道德准则,既营造了和谐氛围,又树立了乡风文明。
我们一行人信步来到唐家院子,大门上一块“乡贤讲堂”的牌匾十分醒目。院子主人老唐是一位退休老干部,他退休前在北屏乡政府工作,担任过副书记。虽然已经退休,但村民们还是习惯称他“唐书记”。老唐七十多岁,满面红光,说话声音洪亮,他热情地招呼我们到院子里坐下,并吩咐老伴掺茶倒水。
说起“乡贤讲堂”的故事,老唐滔滔不绝,讲得眉飞色舞。他说自己的子女都不在身边,退休后又闲不住,于是想着回村居住。养两头猪,喂一群鸡,种一点蔬菜,除了老两口吃以外,子女回来都可以带一些回城里去吃。农闲时节或者雨天不忙的时候,老唐喜欢把周边的邻居邀请到家里来“摆龙门阵”,讲讲国家大事、讲讲农村政策。渐渐地,村民们有什么困惑和疑问,都愿意找他问询;邻里之间有了小纠纷,也愿意找他调解。
月峰村组织“和美乡村”示范创建以后,村党支部开展“乡村微治理”,群众选他为“院落长”,乡政府就特意制作了这样一块“乡贤讲堂”的牌匾赠送给唐家院子。老唐说,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太大了,过去的破房子,国家补助修好了;通村的公路全部硬化,加宽加固了;村里搞避暑旅游开发,村民们有的开起了农家乐,有的养起了“城口黑鸡”,家家户户都富起来了。
游客来了,村民们的眼界开阔了,邻里关系也越来越和睦。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人都觉得生活有盼头。说到高兴处,老唐随口吟诵了他自己编写的一首描写村庄现状的打油诗:“犬吠猪呼噜,鸡歌鸭鹅舞,山上牧牛羊,红椿泛清香,山下沃野土,农夫种田忙。过河观鱼跃,驻足看荷塘,道旁玫瑰红,游客说芬芳,东西南北走,农户嘎嘎香。”(注:嘎嘎香,西南地区方言,指炒腊肉或煮肉的香味)这首打油诗引得大家开怀大笑。
我将这首打油诗,配上村庄图片发在朋友圈里,获得了数百个点赞和评论。这也许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乡愁乡味吧!
文/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孟奎
编辑:滕飞飞 责编:郭承斌 审核:程红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