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门传奇商人:时代造就的创富神话
“走,逛朝天门。”在重庆人心中,这曾是一句再熟悉不过的话。
上世纪90年代,是朝天门最为繁荣的时期,被称作“淘金时代”。在这样一个传奇的时代背景下,造就了一个个创富神话,涌现出了一批批传奇人物。朝天门早期的批发商人王刚与刘小娅两夫妻,以及号称朝天门码头“一姐”的陈金碧,就是这个时代下打拼出来的传奇商人,在他们的身上也上演了诸多的传奇故事。
故事一
王刚:从小商贩到亿万富翁 创业只为生活过好一点
图为王刚夫妻
在老重庆人的眼中,朝天门市场就是价廉物美的“代名词”。市民想要买衣服鞋帽,选购小商品,最先想到朝天门。而且,市内外众多商贩,也要来这里进货,游客也喜欢来这里逛逛,买些喜欢的物品。
1988年,重庆朝天门市场的成立吸引了众多的年轻人。“80年代末从稳定的单位辞职,开始做服装生意,一开始并没有现在年轻人创业的宏图大志,我的愿望很朴实:只是想父母娃儿过得好一点。”王刚回忆,那时也就20多岁,想到,就下定决心去做了。
从最开始新华路上只有几个平方的露天小摊摊儿,到屋顶花园批发市场,到协信商厦再到如今的圣名时装城,店面在扩大,两口子的钱也越赚越多。
图为王刚夫妻年轻时的合影
朝天门批发市场当时是凌晨三点半开门,下午一点钟就关门。王刚两口子笑称,那个时候是从来没见过早上的太阳,也没见过晚上的月亮,忙起来的时候是既照顾不了自己,也顾不上家。
“以前在商家们之间都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一二三四五,风吹过来又重数。”刘小娅说,这句顺口溜描述的是当时一天营业额盘点的现象,而在这背后还有一段故事。
刘小娅接着补充道,那个时候没有点钞机,全靠人工清点。“全是零钱,每次结束一天营业后,就堆积了很多的零钞,晚上在盘点时,因为累了一天特别困,但又不得不清点,于是,通常就是一打瞌睡就忘记了数到哪里,又得重头开始,所以数钱数到手抽筋就也就是常有的事。”
创业最大的困难是钱太多 最大的亏欠是家人
日子渐渐变得宽裕,王刚两口子的干劲也更足了。“尽管钱来得容易,但也遇到了不少困难。”王刚两口子则笑称,钱太多不安全算一个,还有身边人的看不起。谈到这,王刚解释到:“那时候都是现金交易,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到银行去存钱,去沿海地区进货都是背着大量的现金。这不安全啊,所以那个时候朝天门的商户都是用一种牛筋做成的包来装钱,因为牛筋结实,小偷划不烂。”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每月工资二三十块钱。刚辞职下海时,目标是挣一万元,后来,不知不觉挣到了十万元,一晃又是几年,存款上的数字变成了一百万、几百万、上千万甚至更多。”刘小娅又接着说,没想到突然就成功了。
谈到现在的身家,笔者问到现在是否已跻身亿万富翁,王刚两口子则是笑而不语。
“刚开始做生意时,旁人是看不起商人的,他们会觉得这样的职业地位低。”王刚淡定地谈着,“现在想想,这都不算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真正亏欠的则是家人与孩子,对他们陪伴太少了。”
由于工作忙,从幼儿园开始王刚两口子值得孩子就是住读,这也使得孩子比同龄人都更加独立,成熟。“长大后孩子们也常常抱怨,没有陪伴他们,这一点,尽管他们现在理解了,但是对于自己依旧是个遗憾。”刘小娅说。
做公益做慈善 尽力回报着社会感激着朝天门
经历了人生的大风大浪,20多年过去了,两口子依旧保持着初衷。此前,有网友这样总结过朝天门批发市场的商人:能干泼辣、吃苦耐劳、只知挣钱、财大气粗。但王刚两夫妻并未如此。
1998年发洪水,两口子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地捐资捐物,最后直到电视台的工作人员都说太多了不收了。经过此事之后,两人突然顿悟,觉得是时候回报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了。
这样的善举数不胜数,王刚说,突然感觉又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刚哥两口子给人的感觉也是平易近人,很随和。”跟着王刚两口子工作了20多年的店员告诉笔者。
王刚留着年轻人时兴的寸头,脚穿一双板鞋,没有中年人特有的啤酒肚,从背影看,就像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
问及以后的打算,王刚两口子各有不同。刘小娅说,干了大半辈子准备停下来,回归自身回归家庭。而王强还是停不下来,除了每周三周六打保龄球的时间,他还是要去市场转转。
谈起对朝天门的感情,两口子则是感触颇深。“朝天门的老房子我们还留着,就是想留住这一份情怀。人发展好了不能忘本,要把根留下,是朝天门给了我们机会,给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应该心怀感激。”
故事二
陈金碧:头顶一艘“船” 获称中国嬢嬢头界的“珠穆朗玛”
“中国嬢嬢头界的珠穆朗玛”、“重庆武则天”、“朝天门码头一姐”......这都是陈金碧的江湖称号。未见到本人前,笔者就已经被陈金碧的称号所震惊。这不禁引人思考,她究竟是怎样一个传奇的人物?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名号?
陈金碧,系金碧辉煌两江游船的老板。不过远比这艘金碧辉煌的大船更抓人眼球的,是船上的灵魂人物,也就是她本人。
重庆的夜景已经成为了城市的名片,去朝天门,也一定会看到陈金碧的船。朝天门五码头边大大小小的两江游船安静地铺开成一排,每一层甲板都灯火通明,船上卡拉OK开场,游客陆续上船,才让朝天门平添一股富贵气。
这时,你会听见一阵喇叭声异军突起:“上有天堂,下游苏杭,比不上重庆的金碧辉煌!”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码头扯着嗓子卖票的女人,她顶着一座高耸入云的嬢嬢头,足有20厘米,全部染成金黄色,用摩丝定型得一丝不乱、风吹不动,十年如一日挺立在头顶上。她正是陈金碧。
女儿称之为“皇冠”,戴着它妈妈就像家里的女皇;也有人说它是一座“珠穆朗玛”,层峦起伏;不过陈金碧最喜欢人们叫它“步步高”。陈金碧最初的想法很直接,也很执著:“我要让游船像这个发型一样乘风破浪!”
1999年的一天,在渝中区重庆饭店附近的一家美发店,她向美发师这样描述她想要的发型:头发层层叠叠地立起来,像一艘昂首航行的大船。
发型师笑惨了。爱美的嬢嬢见过不少,但这是他学艺生涯中遇到的第一个怪孃孃。发型完成,一扇冲天而起的船形发髻站立在这个女人头上,金黄耀眼。美发店里所有人都好奇地看着她,她则对着镜子爽朗大笑———“对头,斗楞个!”
从美发店走出来,陈金碧抬眼望向长江边自己刚刚装修一新的游船,她像打量自己儿子一样打量着它,信心满满地想:我一定要让它像自己的发型一样,迎风而立,满帆远航,称霸两江。
1999年的情人节,陈金碧用老船改装的“两江号”高调起航,开启了创业之旅。
守着一艘船 从3个员工打拼到朝天门码头“一姐”
陈金碧希望自己的船就像上海黄浦江上的游船一样,天天都有好生意。然而,那个时候的重庆,白天游客坐船都是游三峡,晚上根本没有人愿意上“两江号”。
那时的朝天门只算是讨活路的地方,撑不起陈金碧狂热的梦想。“最惨的时候,40多个服务员跑得只剩3个。出门借钱改造船,一摸兜,连打的的几十元钱都没有了……”陈金碧回忆。
但正所谓——别低头,皇冠会掉。她固执地守着她的船、她的帆、她的皇冠。
就在陈金碧苦熬着的时候,解放碑日渐多起来的奥拓车、百货公司和摩登的妹儿已经在暗示,她的机遇即将到来。
2002年,重庆的灯饰工程启动了,山城全面亮灯,两江夜景突然璀璨夺目起来。紧接着,“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大批外地观光者来到了重庆,客人来了!
2005年,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在重庆召开,外宾乘坐金碧辉煌游览两江夜景时,对她的发型赞不绝口:How beautiful!女外宾还主动上前合影,切磋发艺打扮,金碧火了。
当然,这十多年,陈金碧也遇到了很多挫折,像2003年的非典,拖垮了多少旅游业的生意,也差点压垮了她。有意思的是,无论好事坏事,只要经历一次大事件,陈金碧就会把自己的嬢嬢头加高一次。
到了2009年,她坐拥几千万资产,嬢嬢头也已经有20多厘米了,那个时候的她,又被夸赞为朝天门码头“一姐”。
同年,摄影师严明在码头台阶上抓拍她步下阶梯的画面,像武则天。
目前,“两江号”已经下岗,按照5星级酒店标准打造的“金碧女王号”、“金碧皇宫号”是最抓眼球的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