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经常性损益刷脸 408家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水分重
目前上市公司2018年中报进入密集公布期,虽然报告期内整体盈利情况较好,但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这一要素后,却有大量的上市公司遭遇了业绩下滑甚至亏损的尴尬。有业内人士指出,非经常性收益对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存在一定的干扰,投资者对非经常性收益占比较高的上市公司最好多加规避。
38家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全靠“注水”
据记者的统计,截止8月13日已有453家公司公布了2018年中报,相关公司在报告期内总计实现净利润约1131.41亿元,同比增长约31.26%,启明星辰等339家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绩正增长。
虽然从表面数据看,已公布中报的453家上市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的经营状况相当不错,但在超过1100亿元的总利润中,非经常损益却占据了相当比例。据记者统计,453家上市公司上半年的非经常性损益总计达84.49亿元,较去年同期68.78亿元的数据增长约22.84%。
就具体公司而言,在453家上市公司中,有408家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存在依靠非经常新损益“补贴”净利润的现象,其中有77家上市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在净利润中的比重超过30%,*ST创兴、宣亚国际、丰华股份等38家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甚至超过了自身的净利润。比如龙源技术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81.06万元,同比增长39.19%,但这181.06万元的净利润中却包含了925.67万元的非经常性损益,在剔除了非经常性损益后,龙源技术在报告期内实际亏损了744.61万元。
上市公司常用四招粉饰业绩
据记者梳理,408家上市公司通过非经常性损益为公司业绩“增光添彩”的方式基本集中于以下四种途径。
一是投资收益,比如顺灏股份,上半年净利润为4539.06万元,猛增169.98%,还推出分红方案,但实际上扣非后的净利润同比下降58.32%,而在该公司上半年的非经常性收益中,各类投资收益总计高达2701.75万元,超过了利润总额的64%。
二是出售资产,以华闻传媒为例,公司之所以能阿在上半年维持盈利的状态,其关键便是公司在报告期内完成了转让国广东方19%股权,如果没有这笔非经常性收益的帮衬,华闻传媒上半年实际上将亏损约1.02亿元。
三是获取政府“红包”, 万华化学就是典型案例,半年报显示,万华化学在报告期内收到环保专项补贴、产业升级补助、两区建设专项资金等各类政府补助合计9.16亿元,约占万华化学上半年净利润总额的13.19%。
最后,债务重组也是部分上市公司实现非经常性损益的重要途径,比如,*ST安泰便在今年上半年通过控股子公司宏安焦化与奥合银行的债务重组为自己增添了2.72亿元的营业外收入。
警惕业绩“浮夸”个股
尽管资产甩卖、政府补贴等“一锤子买卖”的确能在短期内对上市公司业绩改善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这类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的实际业绩存在一定的干扰,因此对于非经常性损益在净利润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公司,投资者需慎重看待其业绩的走向。
广发证券投资顾问王立才指出,净利润指标可反映一家公司的赚钱能力,但如果衡量收益质量还需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所谓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项收入、支出。如果非经常性收益在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过大,将会干扰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实际业绩的判断,可能某只业绩靓丽的个股实际依靠的是非经常性收益的粉饰,而某只业绩“崩盘”的个股或许只是偶然受到非经常性收益的拖累,因此对于那些非经常性收益占比较大的上市公司,投资者最好多加观察并规避,以免被表面的业绩数据所误导。
华融证券投资顾问李佳认为,在2018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非经常性收益在上市公司业绩中所占的比重可能进一步提升,因此投资者在关注上市公司2018年上半年业绩的同时更应注意分析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质量。通常而言,最近3年非经常性损益在上市公司净利润中所占比例均控制在5%以内的上市公司其业绩真实性较高,投资者届时可选择其中净利润稳步增长的上市公司予以跟踪。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凌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