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2年305亿收购案停摆 巨人网络遭遇了什么?
“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放在中概股上,或许该换一换顺序了。曾经,初回A股的中概股股价狂飙,让投资者们“高攀不起”,如今股价大幅回落,而投资者们态度也变得“爱答不理”。
2018年,对于中概股巨人网络来讲,或许是时运不济的一年。今年以来,巨人网络不仅股价遭遇腰斩,如今,就连回A后首次筹划的百亿收购案,也在筹划近2年的时间中,接连受挫。
风光无限
股价飙涨,305亿收购案大咖云集
三年前,巨人网络回A,无限风光。2015年11月,巨人网络借壳世纪游轮回归A股,作为分众传媒之后第一个回归的中概股,巨人网络在借壳之初受到资本市场追捧,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都保持“一”字涨停,股价从31.65元/股狂飙至212.94元/股。
而在2016年年初,出走3年的史玉柱重出江湖,回到巨人网络担任董事长一职,声称将带领全公司研发高管聚焦精品手游研发。而在短短半年后,巨人网络就拿出了一份重组方案。据了解,巨人网络打算用发行股份和现金支付的方式,以305亿元收购以色列棋牌游戏公司Playtika。
据了解,巨人网络的交易对象,包括重庆拨萃、泛海资本、上海鸿长、上海瓴逸、上海瓴熠、重庆杰资、弘毅创领、新华联控股、四川国鹏、广东俊特、宏景国盛、昆明金润、上海并购基金共13名机构法人,背后云集了马云、卢志强、柳传志等多位大咖。
证监会暂停审核
历时2年收购案陷入停摆
尽管“卡司”阵容强大,方案出炉也较为迅速,但这次资产重组的推进却并不顺利。
事实上,早在巨人网络公布具体购买方案后不到一个月,即2016年11月,证监会就开始受理其资产重组的申请,12月,巨人网络就收到证监会的反馈意见,问题多达20个,对本次重组的必要性、Playtika公司的成长性以及交易对象的相关情况进行询问。
十天后,巨人网络就给出了回复,但1个多月后,即2017年1月19日,证监会发布二次反馈意见,再次提出7个问题,对Playtika及其股东进行询问。一周之后,巨人网络再次予以回复,不过证监会当时并未作出回应。
在之后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巨人网络曾6次披露此次重大资产重组的补充资料,直到上个月初,证监会表示将对其资产重组进行审核。不过,8月10日,巨人网络收到证监会通知,因巨人网络涉及重大事项检查,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决定对其收购项目暂停审核,待相关事项明确后视情况而定是否恢复审核。
如今,9月17日,巨人网络公告称,因为本次重组历时较长,有交易对方提出解除原《资产购买协议》并撤回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申请文件,及提出对重大资产重组方案进行调整变更的要求。
因此,巨人网络表示,公司打算与有关各方就该等事项进行协商,拟对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方案进行调整,预计达到重大调整标准。也因为如此,巨人网络撤回了本次资产重组的申请文件,打算与相关各方继续就重组方案和关键条款进行重新商议,筹划修订后的重组方案。
本次收购案陷入停摆。
股价腰斩
交易对手要求调整重组方案
那么,为何交易对手要求对重组方案进行调整?
按照当时的重组方案显示,巨人网络和交易对手之间的交易总额为305亿元,但交易方式,主要是采取上市公司发行股份的方式,占总交易金额的83.61%,涉及约255亿元。而现金支付只占了其中的16.39%,约50亿元。需要说明的是,巨人网络向其发行股份的价格为32.45元/股。
颇为尴尬的是,巨人网络股价在2017年3月经历了高达77.87元/股的高点后,股价开始缓慢下行,尤其是今年以来,根据同花顺数据显示,巨人网络股价从36.6元/股下跌至如今的18.98元/股,跌幅高达48.14%,股价几乎腰斩。
如果资产重组仍按照32.45元/股的价格实施,那上述13位机构投资者,将直接浮亏约87.29亿元,已经超过发行股份这部分交易总额的三成以上。
就此,本报记者拨打了巨人网络董秘办公室电话,想就本次资产重组的具体情况及交易对手要求调整的原因做进一步了解,不过对方一直无人接听。
华龙证券永川营业部总经理牛阳告诉本报记者,交易价格可能是原因之一,因为单纯就价格来讲,305亿元的收购价确实有点高,而最近商誉减值的企业也比较多。“另外,交易对象想要调整方案,也可以能与目前市场大环境有关。”牛阳表示。
国元证券观音桥营业部投顾孔小东也表示,交易价格高应该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因为一般来讲,发行股份主要采用定增的方式,定增价格也是在当时的价格基础上打个九折,但现在股价已经几乎腰斩了。
囧态百出
中概股回归股价大幅回落成常态
事实上,作为第二支回A的中概股,巨人网络如今的情况令人唏嘘。
此前,巨人网络因不满美国市场对游戏公司的估值,2014年7月,巨人网络以28.68亿美元(按当时的汇率,约176亿人民币)完成私有化,从纽交所退市。而在第二年,巨人网络借壳世纪游轮复牌,一连20个涨停,使得其市值一度超过千亿,高达1383亿人民币。
然而,如今,巨人网络股价回调,按照其最新股价计算,其总市值约384亿元,相比2014年从纽交所退市时的市值,仅增长了1.18倍,而相比2015年时的最高峰,则已经蒸发了72.23%。
事实上,除了巨人网络,昔日回归A股的其他中概股,表现也不尽人意。
比如分众传媒。早在2013年,分众传媒以35.5亿美元(约220亿人民币)完成私有化,从纳斯达克退市。而在2015年,分众传媒借壳七喜控股上市,其后股价连续多日涨停,市值一度高达2164亿元。然而,如今,分众传媒最新市值为1149亿。
还比如去年年底回归A股的三六零。去年11月,三六零借壳江南嘉捷回归A股,一脸获得18个“一”字涨停,之后虽然打开涨停,但股价持续上扬,根据同花顺数据显示,从2017年11月7日至今年1月5日,36个交易日内,三六零股价累计上涨530.7%,股价一度飙至66.5元/股。然而,如今,三六零最新股价为27.54元/股,相比初回A股时的最高价,已经下跌近六成。
另外,像2015年借壳回A的中概股ST中安,股价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涨幅超过300%,市值也一度超过600亿元。然而,2017年,ST中安因公司遭遇立案调查、大股东股份被司法冻结等负面影响,股价连续16日跌停,如今最新股价仅为2.25元/股,市值仅为28.87亿元。
孔小东表示,中概股在成功回归A股之初,通常都会获得市场资金的积极追捧,股价在短时间内会暴涨、市值得到巨幅提升,这是因为国内优良的好公司相对较少,这些回A的中概股较为稀缺,所以估值也相对较高。“这跟发行定价方式有关,有的定价太低,二级市场肯定要爆炒,之后股价回落也是必然的。”孔小东表示。
另一方面,孔小东表示,除了估值回归外,中概股股价回落,也和目前市场整体情况表现不佳有关。当然,也有部分中概股是因为其基本面未能有所改观或突破,有的甚至相比以前有所恶化,从而促使其股价下跌。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首席记者 张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