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不能简单粗暴地把这场讲座的内容直接说成是享誉全国的纯文学刊物《人民文学》的选稿标准,但现场的满满“干货”依然赢得了现场文学青年、文学中年们的满堂喝彩——5月8日下午,一场名为“理想的文学创作”的讲座如约在渝中区曾家岩书院举行,原《人民文学》副主编宁小龄细致、不失风趣地分享了自己从业30余年来的宝贵经验。
《人民文学》原副主编宁小龄回到家乡重庆在曾家岩书院带来了一场“理想的文学创作”的讲座
“每个人的生活有共性的一面,但也肯定有独到的一面。”“大家一定要尽量写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我们需要有一双不一样的眼睛,去发现与众不同、需要抒写的东西,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者的责任!”……在现场,宁小龄可谓金句不断。
本场由渝中区文联主办,渝中区作协承办的“理想的文学创作”讲座也是渝中区作协中青年作家培养计划的一部分。渝中区作协表示,之所以邀请到宁小龄回到家乡重庆开讲,主要是因为他自1983年从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就进入新中国第一份文学期刊《人民文学》(创刊于1949年10月25日)杂志工作,先后担任过编辑部主任、副主编,编发过众多文学新人与作家的作品。“他具有独特的文学审美力、鉴赏力,挖掘和培养了不少文学生力军,对重庆家乡的创作队伍更是分外关注。”
“关于今天的主题,我最初的想法是‘有难度的写作’……”讲座一开始宁小龄就感慨,当下的文学创作给人的印象是“越来越没有难度”了。作为写作者,或者说对写作有着浓烈兴趣的爱好者,到底该写什么?如何写?宁小龄从一个接一个自己遇到的实际例子开始了解读。
他给出的第一个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成功范例是知名作家张者。“他出名的几篇小说都是写自己的研究生生活的,都从学生的角度来写导师和自己的同学,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比如他给导师取了“老大”这么一个绰号,让人感觉既亲切又不失尊重。”宁小龄说,这样内容刚好是之前没有人写到的。
“我相信大家都有生活的积累,但问题是你有没有意识到该写什么。”宁小龄说,每个人生活有共性的一面,但也有独到的一面。
宁小龄
宁小龄继续举例说,自己最佩服从重庆走出去的女作家虹影的就是她的勇气。“她敢于把自己特殊家庭,自己的艰难的童年、成长写出来。”宁小龄说,自己这么说并非是鼓励大家都把自己的“家丑”写出来,但“我是想大家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领域,在这里面你是最有发言权,的,它可以给你非常多的(可以写作的)细节。”宁小龄说,“当我们的想象力还没有强大到凭空虚构的时候,可能还是要依赖直接的经历。”
让他同样印象深刻的还有来自江苏的70后女作家鲁敏。“她跟我讲过自己父亲的故事。她的父亲是一个非常不正经的人,可以说给她和母亲带来了非常大的困扰。”宁小龄说,后来她把自己这些苦恼写成了散文。“父亲晚年生病住院,已经离婚的母亲也不愿意去照顾,是鲁敏去陪伴了父亲好几个月。她写的就是最后面对父亲的奄奄一息时内心的复杂。”
宁小龄说,相信大家都看过了无数写父亲、母亲的作品。“基本都是肯定、歌颂、褒扬,都是父母如何含辛茹苦、父爱、母爱伟大。”宁小龄说,是应该这样写,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所有人都这么写,就有了趋同性。“我们应该避免这种趋同,我们应该找到另外的路径。这才是我们文学刊物需要的。”
“大家动笔前应该想一想自己想写的是不是‘撞车’了、是不是和别人一样了?”宁小龄说,可能大家都受到过朱自清《背影》的影响,但这样的散文已经泛滥了。宁小龄坦言,鲁敏的例子确实是极端的,“但我们就是需要有一双和别人不一样的眼睛,去发现与众不同、需要抒写的生活,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者的责任。”
在宁小龄印象中,称得上是“颠覆”了传统套路的创作还有两位代表。“纳兰妙殊在《人民文学》发表过一篇散文《从透明到灰烬》。”宁小龄说,表面上看这篇散文主要就是讲述了自己姥姥生命的最后时光。“她这篇散文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发现了没有写过的东西。”宁小龄说,她写了姥姥晚年得了阿兹海默症,六亲不认。“有一个细节是,姥姥非要说女儿(作者的母亲)偷了她的钱,大声斥责她。妈妈没办法,只好把钱包里的钱掏出来都给她,重复了很多次。”宁小龄说,这无疑揭示了我们生活的另外一面:老人晚年生命质量非常差的时候,给家庭带来的无穷无尽的烦恼。“它是有力量的,和日常的散文划清了界限,写出了我们日常没有太注意的宝贵的文学资源。”
“还有蒋方舟写自己的童年,我也印象非常深刻。”宁小龄说,通常大家写到孩子、童年都会默认是天真无邪的。“她捅破了这层纸。”宁小龄说,蒋方舟更多写的是自己小时候父母就离了婚,母亲新交了男朋友之后,她也开始撒谎,通过各种手段来捉弄母亲和男友。“我想强调的就是,大家一定要尽量寻找和其他人不太一样的路径来写。”
此外,宁小龄在谈到“生活和写作的关系”时还提到,其实现在很多文学作品是“小于生活”、远不如生活精彩、复杂的。“现在很多作家写出来的东西非常狭窄,很多领域涉及不够。”他举例说,比如医学背景的作品就很少。他举例说,自己多年前碰见过一位浙江的女作者,“她跟我说,因为自己出生、成长在海边,很想写渔民。”宁小龄说,自己后来才知道,她是从妇产科医生岗位上辞职专心写作的。“我就说,你怎么不就写写自己做妇产科医生时的故事呢?这个现象非常突出。很多人其实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捧着的就是(创作题材的)‘金饭碗’。”。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文字/视频 裘晋奕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