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声消息,从1月6日,隶属伊朗光辉海运有限公司的巴拿马籍油船“桑吉”轮与中国香港籍散货船“长峰水晶”轮发生碰撞,到这艘油轮14日沉入海底,一共历时8天时间。由于船上满载了13.6万吨凝析油,这8天里,桑吉轮始终笼罩在爆燃和大火之中,火焰最高达到800至1000米左右。
爆燃时有发生,船温超过80度
就在这种情况下,中方四名搜救人员——上海打捞局的徐震涛、徐军林、卢平、冯亚军冒着生命危险登上了“桑吉”轮,发现并带回了两具遇难船员遗体,也带回了失事船只的“黑匣子”。中方在搜救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也得到了伊朗劳工部长、桑吉游船事件调查委员会主席的认可。
登上“桑吉”轮的瞬间经历了什么?
1月6日晚上,长江口以东约160海里处,突然火光冲天。这时,与长峰水晶轮发生碰撞的“桑吉”轮已经开始起火燃烧。
随后,交通部、国家海洋局启动应急响应,全面部署人员进行搜救、船舶灭火、清污等工作,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及上海海上搜救中心承担了主要的搜救工作。
从7日到12日,“海巡01”、“东海救101”、“东海救117”等救助船在事故地1000平方海里展开搜索,救助,并在桑吉轮船体不断燃烧,漂移的情况下,试图冒险靠近“桑吉”轮喷洒泡沫灭火,并进行搜救。但由于因“桑吉”轮剧烈爆燃,现场灭火作业数次启动,又数次被后撤。
13日,桑吉轮附近风力比之前稍弱,浪高两米,这成为救助人员登轮搜救的时间契机。早上8点37分,四名救助人员被吊臂送上了“桑吉”轮的甲板。
四位中方救助人员登船展开搜救行动
现任“深潜号”工程监督徐军林回忆:“这样的难船在我们以前的救援当中也从来没有遇到过,潜在的危险非常多,包括船上的高温、浓烟、毒气、倾斜的滑落。当天我们登船的时候,相对风浪是小了一些,但是整个难船的右弦从前到后都是被浓烟和大火包裹的,船的倾斜度也比较大,大概有20度左右。”
高温和火光是救助人员说先遭遇到的难题。徐震涛从业三十年,这样的情况也从来没碰到过。
徐震涛:“我参加工作三十年了,这么大的火,这么大的烟,这么高的高温我都是第一次看到。现场我感觉特别得惨烈。”
“感觉里面很烫很烫,大概八十几度”
四人登船后分两组行动,上船仅3分钟,就在甲板上发现了两具遇难者遗体,这让上船前有些紧张的卢平,心里咯噔一下。
卢平:“在A甲板上发现了两具遗体,心里咯噔一下,还有在右弦比较倾斜的地方,人走过去基本上要贴在顶上,一点点爬过去一样,弓着身体,那时候是有点困难的。感觉我们工作的环境都处在一片的火海之中,我们呼吸进去的气感觉还是比较烫,感觉到灼热的感觉。”
四位救助人员登船展开搜救行动 (来源:交通运输部)
随后搜救人员进入驾驶台,但未发现遇险船员。找到黑匣子,成为卢平和冯亚军的目标。
冯亚军:“在找黑匣子的过程中,没想到它就在右弦,右弦又正好是浓烟覆盖的地方。我们也正好带着呼吸器,也顾不上那么多,时间有限,我和卢平也在浓烟滚滚中把它取下来了。”
而在另一边,徐军林和徐震涛试图进入船只生活舱搜寻人员,但一开门,高温就阻住了他们的脚步。徐震涛回忆,当时室内温度接近90度。
徐振涛:“上去的时候一阵阵的浓烟从我的旁边过去,到那个房间的时候感觉里面很烫很烫,我们用检温器看了一遍大概八十几度。”
这时,搜救进行了20多分钟,现场风向发生转变,燃烧产生的有毒浓烟加速向船尾扩散。危急之下,救助人员迅速对两具遇难船员遗体进行妥善处置,连同“桑吉”轮“黑匣子”一同带回了“深潜号”。而就在他们离开桑吉轮不久,身上背着的氧气瓶警报就响了。短短的26分钟,可以说是一次不折不扣的生死搜救。
四位救助人员登船前合影。(来源:交通运输部)
目前,距离碰撞事故发生已经是第11天,国家海洋局海警2901、2146船和海监3837飞机继续在现场监视监测,积极开展应对事故工作。
根据国家海洋局15日发布的最新消息,现场监视多次发现原有油污带向东、向北延伸,油污带面积明显扩大。观测显示,目前油污带面积约达到58平方公里,附近海域部分监测站点水样石油类物质浓度达1261μg/L,为劣四类海水水质。溢油对事故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监测评估。
原标题:“里面很烫很烫,大概八十几度”...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