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消息,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党报评论君。最近,一封小学老师的辞职信引发热议。河南某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因为把学生默写古诗的成绩和照片发到家长群,导致部分家长不满,在收到“登门道歉、否则告到教体局”的威胁后,愤而写下辞职信。事实究竟如何,有待进一步澄清。但一边是咄咄逼人的家长,一边是情绪激动的老师,辞职信背后的家校关系竟到了这样的地步,令人始料未及。
形容教育,我们常常用希望、未来等字眼,这背后是三尺讲台上无数教师的默默坚守、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悉心呵护。可以说,正是家校之间密切的合作,为孩子铺就了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在小学老师辞职一事中,老师把学生成绩公布到家长群的做法欠妥,家长反应过于强烈、面对道歉不依不饶也同样难言合情合理。其实,老师和家长都是在为孩子好,只是双方因为老师一个欠考虑的行为而产生了误解。可见,如果缺了良性的家校沟通机制,会带来不信任、不尊重、不理解和不宽容,最终让一个15年教龄的老师“跪求家长”、以辞职来表达内心的激愤。
夸大家长和教师对立并不妥当,就主流来看这种极端情况并不多见。但由此反映出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也值得警惕。其实,相比过去只能靠上门家访、开家长会等方式交流,现在家校沟通已经有了更多方法和手段。每个父母的微信中,都有不少好友是孩子的老师,微信群也让家长会随时可以开起来。不过,这样的沟通也带来线上沟通普遍存在的问题。缺少了语气和动作,让表达变得干巴巴,容易被误解;而键对键也少了些情感的温度,情绪难把握。老师的无心之失可能被放大,而家长的焦虑也会时刻在线,这就越发需要有沟通的技巧和耐心,否则一件小事也可能成为家长和老师起冲突的导火索。站在不同立场,很难有对错之分,但家校互动,最起码的前提应该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有人说,“这个世界最不应该被苛责的是老师,最不应该被娇惯的是孩子。”传统语境当中,老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在教学实践中还拥有很强主导权,由此形成了单向度的家校互动模式。当前家校互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甚至出现这样的案例,根源在于教育在适应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观念、方法乃至价值观的碰撞和张力。从家长的层面来说,无论是吐槽“三点半”现象,还是微信群中的斤斤计较,对教育期待更为迫切,对细节要求也变得更多。而从老师的角度来说,教学实践的主动权逐渐丧失,叠加部分中小学老师工作压力大、工资待遇低,由此造成的困扰,也是不争的事实。
教育是用真心换真心的事业,构建一个合理、双向的家校互动模式,信任和宽容是基础。身处一个分工更加精细的社会,失去信任就很难实现合作,只会增加教育的成本。在教育过程中,倘若因为某些极个别现象,就对教师群体横加指责,甚至导致家校合作中断,最终损害的莫过于孩子的利益。此外,人们常说,宽容是现代社会的美德。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难免会有错误,家长积极指出即可,不必咄咄逼人;家长也会因护子心切有些过激举措,老师不妨多一些耐心沟通,意气用事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当然,单纯呼唤信任和宽容不够,构建家校关系,进一步来看需要强化责任,尤其是要厘清家庭和学校的责任边界。现实中,一些老师利用家校关系中的不对等地位,把一部分职责转嫁给家长,导致不少年轻父母“亚历山大”;有些家长抱着“我交了钱就得提供服务”的思维,把孩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片面归结为老师。这些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为人父母,为人师长,说到底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尽好自己的本分,家校关系才能更和谐。
这正是:为师若园丁,莫寒师者心;家校各尽责,教育可双赢。
原标题:这封教师辞职信为何刷屏? | 睡前聊一会儿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