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0日报道,受国务院委托,审计署审计长胡泽君20日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作2017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呈现“国家账本”的喜与忧。
多位长期关注审计领域的专家学者表示,这是中央审计委员会正式组建以来第一份年度审计工作报告,意义非同寻常。“绩效”“改革”“民生”“发展”贯穿报告始终,勾勒出未来国家审计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向。
既查账又算账,紧盯钱花得好不好
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比上年增长30.3%、1289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年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超1万亿元……通读审计工作报告,门类繁多的数据背后,传递出国家审计对绩效愈加关注的信号。
“从审计情况看,中央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胡泽君说,这表现在,经济保持平稳运行,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补短板强弱项取得明显成效;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实施,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成效较好,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
以绩效为导向,报告也客观揭露出一些问题:
——抽查发现,8个部门24个项目的绩效目标脱离实际或指标不够细化;8个部门14个项目自评结果不实,其中资金使用率自评100%的2个项目实际支出为零;
——截至2018年2月底,9个省份土地确权资金累计结存61.46亿元(占收到额的44%),部分闲置1年以上,7个省份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颁证率最高12%、最低为零;
——部分扶贫资金和项目监管仍较粗放,有28.11亿元被骗取套取或挪用,举借的11.75亿元闲置,还有261个项目(投资2.88亿元)长期闲置或未达目标;
——审计35户央企发现,有175项重大经济决策事项涉嫌违规或盲目决策等,556项经营管理事项不够规范,共造成资产损失、损失风险和闲置等203.67亿元。
“无论是钱怎么花,还是钱花得怎么样,对财政资金的绩效进行监督审计,能够从各个环节上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审计与风险管理研究所所长张庆龙说,“这传递出‘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明确信号。”
为改革建言,为发展护航
财税金融、国企国资、乡村振兴、社会保障……当前,一系列关键领域改革正向深水区推进。国家审计搞得好不好,关键看能不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反腐倡廉。
报告从多个维度为改革建言,仅在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中,审计机关就促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1076项。
比如,审计机关在调查营改增等落实情况发现,制造业增值税抵扣链条还需进一步完善;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审计发现11个部门和地区的11项“放管服”事项改革不到位;在国有银行和央企审计中,4户纳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或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的企业未及时制定有关工作方案或具体细则。
报告提出,对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财政资金提质增效尚有较大空间,一些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还需加快推进,重大任务相关配套措施还需健全完善,正向激励、容错纠错和约束管控等机制还需同步发力。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汪德华表示,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审计委员会正式组建后,审计在助推改革开放、服务国家治理上将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
多方联动,共促整改
查摆问题是审计监督的主要方式,但不是根本目的。审计的最终落脚点,是要通过督促整改,完善体制机制,进而维护经济社会健康运行。
胡泽君在报告中说,目前,审计查出的突出问题都得到了整改,推动制定完善规章制度2000多项。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徐绍史表示,要深入分析审计查出问题的原因,区分违法违规问题、体制机制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发展与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等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的措施和要求,并对整改情况持续开展跟踪核查。
财政部部长刘昆当天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2017年中央决算的报告时表示,审计指出了2017年预算执行存在的不足,财政部对此高度重视,特别是对审计查出问题严肃认真进行整改,深入研究和采纳审计提出的建议。
南京审计大学副校长裴育认为,要破解屡审屡犯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应该通过深化改革,破除“条条”“条块”“块块”分割局面,调动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积极性,形成改革合力。
原标题:咬定绩效不止步 助推改革不放松——审计“国家账本”三大看点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