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报云:法都巴黎拟造一铁塔,高一千尺,以夸耀于天下,不知能竣工欤?抑半涂(途)而废欤?目下尚难臆断也。”1888年2月,《申报》率先报道了埃菲尔铁塔的消息,此时开工已一年多,并非“拟造”。
1889年3月31日,埃菲尔铁塔正式建成,距今恰好130周年。
1905年,康有为到巴黎逗留10余天,三登埃菲尔铁塔,撰文称:“自远望之,如天际云中,玲珑档阁,几疑蜃楼海市焉,其宏观大起,杰构千尺,未有若巴黎铁塔之博大恢奇者,天下之大观伟制,莫若巴黎之铁塔矣!吾当首登之,以望巴黎焉。”
康有为喜冒险,在巴黎,他还乘坐了热气球,但所谓“首登之”,却非事实。
埃菲尔铁塔落成后,1890年春季号的《格致汇编》已有报道,称:“前年法京大博物院前造一铁塔,其高莫伦,计有千尺,俱以热铁为之……塔内有起落架,容客数人,以压水法起落,数分时即可上下,大省人步,塔内有卖食物饮物之处,并有憩息远眺之处,最为方便。”
《格致汇编》是上海最早的科学杂志,时任主编为英国人傅兰雅。此文记述生动,恍若亲历,此时至少已有4名中国人登过铁塔。
1890年,清政府派著名外交家薛福成出任驻英法意比公使,薛于1月31日启程,3月13日,薛福成登上了铁塔,他在日记中写道:“乘机器而上,凡四换机器而至顶。每高一层,则下见川原庐舍人物车马愈小一倍,俯视巴黎,全城在目,飘飘乎有凌虚御风、遗世独立之意。”
与薛福成同时登塔的,还有黄遵宪和世增。
世增是名将祖大寿的后裔,汉军旗人,毕业于同文馆,通法语,曾译《西伯利亚铁路图》等,后任云南布政使,辛亥革命时被推为都督,世增坚拒,因而遇难。
黄遵宪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曾掀起“诗界革命”。时由薛福成荐任驻英二等参赞,与薛同船赴欧,他专为埃菲尔铁塔写了一首长诗,称“一览小天下,五洲如在掌”。此外他还写过《今别离》,也以铁塔为主题,称:“并世无二尊,独立绝依傍。即居最下层,高已莫能抗。”
然而,晚清明臣张荫桓比他们三人更早登上埃菲尔铁塔。
张荫桓是广东南海人,应科举不利,靠捐纳当上了知县,颇受同侪轻视,但他做事干练、认真,名臣丁宝桢曾说:“余子碌碌,能办事者,惟张某耳。”后得到慈禧的青睐。
张荫桓年轻时便重视洋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国旗——龙旗的设计者。
1889年,清政府任张荫桓为驻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公使,转道欧洲赴任,途经巴黎。
在巴黎,张荫桓曾到世界博览会参观,并“高步共登云外塔”。张荫桓登至铁塔最高层,今天大多数游客只允许到第二层。张荫桓还写了《巴黎铁塔歌》,称:“制为铁塔垂百丈,玲珑钉缀铢两匀。中分三级下四足,地震不倒雷无神。绝顶飞笺达诸国,下层会食容万人。”
钱锺书先生曾说:“张荫桓的诗和骈文,都不愧名家。”
张荫桓写过不少科普诗,如谈到地球为圆形时,他写道:“两洲天线各峥嵘,海势无风亦不平。大地如球颿与转,候潮有信表同声。”
张荫桓最早通过密折向光绪皇帝推荐康有为,并拉拢翁同龢共荐,被时人视为戊戌变法幕后的操盘手。后张、康关系破裂,张置身局外。戊戌变法失败后,张荫桓几乎就戮,在外国公使干预下,被发配新疆,1900年被慈禧下令秘密处死。
以康有为和张荫桓的关系,应知张早就登过埃菲尔铁塔,为何还要自称“首登之”?
一方面,康有为个性夸张,好作大言;另一方面,他可能知道1896年李鸿章拒登塔事。
1896年,因甲午战败,李鸿章失去了全部重要职位,被清廷派往欧美巡游。恰好7月14日是法国共和国国庆,法国外交部设宴“百丈楼”(即埃菲尔铁塔),宴后请李鸿章登塔,但李表示“伤于风”,拒绝登上顶层。
李鸿章为何不肯登顶?时人多有猜测,或因此前中法战争,法国民间对李鸿章态度冷淡,法国政府为争取军火订单,安排李鸿章住豪华宾馆,一时舆论大哗,政府只好公布细账,表明全部招待费不超8万法郎。
李鸿章拒登顶事影响甚巨,可能给康有为以错觉,以为自己做到了李鸿章未做的事,就算“首登之”了。
原标题:第一个登上埃菲尔铁塔的中国人,到底是不是康有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