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消息,1月26日,位于武汉四环外的火神山医院,第一间板房建成,在前一天,武汉市防疫指挥部举行调度会决定,要再建一所拥有1300张病床的雷神山医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建设之下、防治之下,是无数的个人和家庭在努力“奔跑”。
接到前往火神山医院参与建设的前一分钟,周密好不容易打通了视频电话,嘱咐已经在武汉市七医院发热门诊连续工作4天未回家的母亲。第二天一早,父亲便开车穿过车少人少的街道,将他送到火神山医院的建设现场……
凌晨2点,王乔从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开车出来,在湖北经济学院医院社区医院药房里,轻轻叫醒伏在药房柜台上的妻子。这是他们之间的约定:无论多晚,夫妻俩都要一起回家。即便几小时后,又要各自奔赴到不同的“前线”……
一头是抢建医院,另一头是医院救人。这是武汉疫情旋涡中,无数一线“战疫”家庭的缩影。
离一线越近,就离家越近
“妈,我和爸都好,您要注意休息和防护……”1月23日,除夕前夜,周密隔着手机与四天未见的妈妈开了视频,在接通的那一刻,他突然有些哽咽。屏幕里的身影,穿着白色防护服,戴着口罩,但就算这样的满身防护,周密还是能感受到她眼睛里溢出的疲惫。叮嘱完,挂完电话,他和身旁的父亲陷入沉默,眼睛发红。
电视里、手机上在不断播报“新冠肺炎”的情况。周密的母亲是武汉市七医院CT室的医生,往年这时候,一家子已经吃过晚饭,坐在沙发上商量年夜饭的准备了,可今年不同,她第一批报名加入到发热门诊。
疫情扩散的速度,超出想象。1月20日全国确诊217例、1月23日全国确诊571例、1月26日全国确诊2744例……不断刷新的确诊数字下,是如周密母亲一样的无数医务人员,冲在疫情一线的高强度诊断和治疗。
视频通话刚结束,周密接到公司打来的电话。作为中建三局一公司中南公司的一份子,他被安排前往蔡甸区参与武汉的“小汤山”医院——火神山医院的建设。
在2003年对抗非典的战役里,7天7夜建成的小汤山医院,收治了全国1/7的非典患者,并实现医护人员零感染,成为了抗击疫情的重要转折点。当时,他们的兄弟单位中建一局参与完成了这项奇迹工程,如今新医院的担子落到他们的身上。
放下握在手上的电话,周密把要参与建设的任务告知了父亲,这个不轻松的消息,却意外得到了父亲的支持。第二天,1月24日(大年三十)一早,父亲坚持开车送他。
从家到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有30多公里,车子穿过二环、三环到四环,车很少,零星的行人戴着口罩快速走过,这是今年春节的武汉。
周密要负责物资采购和后勤保障,口罩、胶鞋、雨衣、药品、保暖裤等办工和生活物资,都归他管。但眼下的难题,是大多数的商店已经关门。在满足工地上数百人的消耗上,光口罩供应就是道砍。
尽管再熟悉采购和流程的他,这次也碰了壁。去过的大街小巷里,要么关门,要么缺货。微信步数到底刷新了多少,这个90后小伙已经没有时间关心。
让他感动的是,不少还开着门的商家,听说他们是火神山项目的建设者后,也开始帮忙四处打听清单上的物资,“一有货,我们立马就通知你们。”
1月25日,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调度会,决定除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之外,半个月之内要在江夏区黄家湖再建一所“小汤山医院”——雷神山医院。
在调往雷神山医院后,周密的工作时间达到一天19个小时,几乎都在工地、商场两头跑,“兄弟们在项目上不能停,我就去挨个问需求,他们有了保障,工程建设速度才快的起来。”
父亲听说儿子在寻找物资后,就开了车出去四处寻找;听说母亲有需要,又开车赶去接送。周密说,他们每天会在微信群报平安,但对他们一家而言,只有跑在一线,才离家人更近一些。
高速建设下
再晚,也要一起回家
38岁的王乔,比周密要多十多年的建设经验。他清楚,要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到底有多难。
作为中建三局一公司安装公司的项目经理,王乔从火神山医院项目上一路建设到雷神山医院场地,见证了劲头上来的建设者的基建速度到底有多猛。
距离汉口火车站车程约40分钟,靠近后官湖湿地公园,远离闹市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或火神山医院,按照设计方案,总床位数为1000床。ICU(极重症加强护理病房)设置两个病区;另外,设置重症护理病区两个等。
1月23日,王乔等建设者进入场地。而后他经历了建设生涯里难以看到的壮观场面:数百台的挖掘机和建设者们同时施工,不分白天黑夜。
1月26日,火神山医院的第一间板房建成;1月28日中午,火神山医院HDPE膜铺贴面积已完成60%,北区箱式板房基础混凝土浇筑基本完成,其他区域箱式板房混凝土浇筑全面展开。计划在8天建成,但他们希望再加班加点,争取6天内完成。
1月25日晚,王乔进入雷神山医院场地。第二天一早,660名建设者、40台挖掘机、36台自卸车等全部就位。他说,最近虽然天冷,但在工地上来回跑动和检查,口罩常常不经意就被汗水打湿,“擦把汗,换个口罩,还得继续干。”
家里比王乔先上抗疫一线的,是他的妻子,湖北经济学院医院(社区医院)药房的配药员。他们中,一个在医院参与抗疫救人,另一个在工地上建设新医院。
“加更长的班”,是新医院建设者的常态。王乔的下班时间往往在凌晨2点之后,“但多晚,她都在等我。”好几次,王乔凌晨下班后驾车去妻子的医院,看到她趴在药房柜台上睡着,“之前劝过不要等我下班,她说要见到了才心安。”
1月28日,久违的阳光拨开武汉上空的云雾,照进城中的千家万户,也照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的建设者身上,跟周密、王乔一样,新的一批支援建设者从四面八方赶来,参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
原标题:武汉“小汤山”医院一线家庭:丈夫儿子抢建医院,妻子母亲病房救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