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今天(27日),国际科学期刊《科学·进展》发表了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科研团队在月球深空探测领域取得的重大发现。该研究团队利用嫦娥四号测月雷达,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着陆区域地下40米深度内的地质分层结构,这一研究成果对于了解撞击过程对月表的改造等具有重要意义。
测月雷达好比是一台给月球做CT的设备。嫦娥四号探测器2019年初在月球背面着陆后,玉兔二号月球车上搭载的测月雷达基于前两个月昼期间高频通道雷达所探测的数据。根据获得的物性参数和雷达图像,沿着月球车行走的106米的路径,在深度40米的范围内,识别出了三个不同次表层地层单元。
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嫦娥四号任务地面应用系统主任设计师 苏彦:第一层从月表到地下12米,是一个均匀的细腻的月壤层。然后是从12米到24米可以看出就分布着大量的石块,这一层也是雷达波回波最强的一个部分,甚至形成了这种石块层和散石块堆,有三个碎石堆。然后第三层是从24米到40米,那么在雷达回波上可以看出它是明暗相间的,那么里面有细粒物质,也有这种分散的石块。
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嫦娥四号任务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 李春来:发现这种溅射物有很多层,每一层还不一样,可能就是说这个地方接受了很多次撞击抛过来的东西。说明过去的撞击历史是非常复杂的,而且是月球的表面经常被别的小天体会被砸到。物体就抛射到冯卡门的撞击坑的底部,正好这个的话就记录了月球历史上它撞击的一个过程。
研究团队介绍,这项研究工作通过嫦娥四号测月雷达的直接就位测量,首次揭开了月球背面地下结构的神秘面纱,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对月球撞击和火山活动历史的理解,并为月球背面的地质演化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嫦娥四号任务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 李春来:嫦娥四号月球车已经走了300多米的这样一个路径,我们希望能够走出抛射物的覆盖地区。要是能够走到玄武岩的地方的话,可能会更好地去认识它撞击的抛射物的一个分布和它的结构的形式。可能会有1.8公里左右的这样距离,我估计可能还有一年以上的时间,我们才能走出抛射物的分布范围里面去。
原标题:嫦娥四号新成果:我国科学家首次揭示月球背面地下浅层结构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