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轧花车间忙碌。(图源:新华网)
“挣自己的钱,怎么叫‘强迫劳动’呢?”2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外交部举行第三场涉疆问题新闻发布会,针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记者关于“强迫劳动”的提问,阿克苏地区务工人员艾克拜尔·阿布来提在会上表示,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说新疆少数民族被“强迫劳动”,这简直是在胡说八道。他请CNN转告蓬佩奥,“我们上班赚钱是为了让自己生活过得更好,没有谁强迫我们,也不需要谁强迫。”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西方政客和媒体频繁炒作新疆“强迫劳动”话题,为限制新疆地区的棉花和番茄制品出口披上一层“人道主义”外衣。面对造谣污蔑,越来越多新疆普通人像阿布来提一样站出来驳斥种种谎言。讽刺的是,一向在涉疆问题上表现“热心”的西方媒体对这样的声音却只字不提。美国独立新闻网站“灰色地带”多次披露,“强迫劳动”完全是一小撮“反华”学者与媒体的合谋编造的谎言,目的是推动“冷战公关战”。
美媒“选择性失明”
梳理CNN、《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福克斯新闻等美媒从2月1日至3日的报道后发现,这位新疆小伙让CNN给蓬佩奥带的话基本没有被提及。针对这场新闻发布会的相关内容,美国主流媒体几乎一致地保持了“选择性失明”。
只有美联社在一篇题为《中国谴责蓬佩奥涉疆“种族灭绝”言论》报道中提到了这场新闻发布会。不过,这篇文章近一半篇幅都在揣测中国政府在拜登政府酝酿对华政策之时谴责蓬佩奥的用意。另一半的篇幅又翻炒“旧闻”,用所谓“研究人员”的估计,声称“除了强迫劳动外,人们还受到酷刑、绝育和政治灌输”。
美联社断章取义的报道。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阿布来提等几名新疆务工人员讲述的故事、分享的喜悦、提出的质疑,擅长“抓细节”的美联社记者却只字未提。
碰到涉疆问题就“选择性失明”、爱玩“双标”的西方媒体,不止美联社一家。近两个月前,在学术圈籍籍无名的德国籍反华学者郑国恩(Adrian Zenz)发布了一份长达20页的涉疆报告。一众西方媒体“如获至宝”,他们怀着“救世主”心态,想象着新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声称每年有50多万新疆民众被迫从事棉花采摘工作。
英国广播公司(BBC)以其惯用的“悲情叙事”声称棉花采摘工收入微薄、“不去摘棉花会被关进监狱”以及遭受“非人道”对待等等。《卫报》更信口开河,“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新疆棉花采摘存在侵犯人权的现象,有理由怀疑维吾尔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穆斯林被强迫劳动”。
对于这些颠倒黑白的说法,来自新疆库车的维吾尔族棉农白克力·苏吾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很费解。“我们种自己的地,收自己的棉花,挣自己的钱,怎么叫强迫劳动呢?”他介绍称,我们请采棉工摘棉花,他们两个多月就能挣一万多元,大家都抢着来。
2020年,新疆棉花长势喜人,在天山南北、塔里木河两岸绘就了一幅幅绿色画卷。来自河南、甘肃、四川等地的拾花客纷纷涌入新疆“淘金”。伽师地区2020年手摘棉收购价格最高时达到8.4元/公斤左右(不含补贴)。
白克力表示,“那些造谣的人,根本不是为了维护我们的权利,而是让我们农民的棉花烂在地里,他们是要砸掉我们农民的饭碗,让我们没活干、没饭吃,回到以前贫穷的日子,我们坚决不答应。”
“强迫劳动”根本不存在
西方舆论和媒体屡屡炒作的新疆“强迫劳动”真相究竟如何呢?1月31日,新疆纺织行业协会发布的《新疆棉纺织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把一切都明明白白摆在了桌面上。
《新疆棉纺织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提到的部分内容。
这是一份旨在客观、全面地展现新疆棉纺织行业发展历程的调研报告。从2020年5月开始,该团队走访了新疆地区数十家棉纺织企业。调查结果显示,新疆劳动者在薪酬待遇、反对歧视、职业健康与安全、行动自由、工会和集体协商等多方面都得到有力保障。
对于西方舆论广泛关注的工资问题,《报告》提到,2019年,新疆最低月工资标准分为1460元至1820元不等的四个档次。调研结果显示,棉纺织企业员工平均月工资水平为3463.2元,远高于最低工资要求。
对于西方媒体炒作的体面劳动问题,《报告》显示,调研的26家企业中有24家企业兴建了配套公寓、自建宿舍、租赁宿舍供员工使用。93.2%的员工表示通过现场招聘会、亲友推荐等方式自愿选择进入棉纺织企业务工。
对于西方政客造谣的“酷刑”问题,《报告》指出,100%的员工在上班期间拥有行动自由。地处偏远的工厂会提供员工宿舍并补贴住宿费,补贴标准从80%到100%不等;员工可自由选择住在宿舍,也可领取补贴住在厂外。
值得注意的是,接受问卷和访谈调研的员工中,少数民族员工占比超五成。在劳动合同签订方面,企业将合同内容译成维吾尔文字,便于维吾尔族员工准确清晰理解。
为了摆脱贫穷,新疆大力实施就业惠民工程,棉纺织行业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得益于独特的光热条件,新疆成为中国最大的产棉区,年产量在500万吨左右,占国内棉花产量的80%以上。
2019年,新疆喀什地区贫困户种植棉花逾130万亩,涉及12个贫困县960个贫困村22.24万户80.6万名贫困人口。棉花种植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700元人民币,占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的7.92%。
就业扶贫,是让新疆民众过上富裕日子,这与所谓“强迫劳动”完全是两个概念。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第29号公约第2条第1款之定义,“强迫劳动”为”以任何惩罚相威胁,强迫任何人从事的非本人自愿的一切劳动或服务。”新疆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南疆四地州少数民族群众就业意愿调查结果显示,南疆城乡富余劳动力自愿外出就业的意愿十分强烈。
例如,喀什地区莎车县古勒巴格镇奥伊巴格村有劳动力1509人,其中有自愿外出就业意愿的1288人,占劳动力总数的85%。和田地区和田县巴格其镇3个村共有劳动力1699人,有自愿外出就业意愿的1493人,占劳动力总数的88%。
为打压中国“炮制弹药”
对真相视而不见,一些西方媒体屡屡炒作所谓新疆“强迫劳动”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这从美方近期的一系列举动中可见端倪。
当地时间1月13日,以“强迫劳动”为借口,美国政府宣布禁止进口所有来自新疆地区的棉花和番茄产品。根据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发布的公告,这一禁令覆盖了棉纺织品、番茄籽、番茄酱等所有棉花制品和番茄制品,包括在第三国加工或制造的相关商品。
事实上,早在美国众议院运作“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期间,美国独立新闻网站“灰色地带”就曾在2020年3月26日刊文起底所谓“中国强迫维吾尔族人进行劳动”的说法其实“是美国、北约和军火工业授意发布的,目的是推动冷战公关战”。
当时,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研究人员许秀中因《待售的维吾尔族人》一书而在欧美各大媒体上“名噪一时”。然而,“灰色地带”通过反查ASPI的参考文献发现,重要的信息被忽视,消息源受到极度恶意地解读。“误导的程度只能用学术欺诈来形容”。
“灰色地带”认为,ASPI不惜用学术造假的手段抹黑中国治疆政策,就是要不遗余力证明针对新疆地区的制裁是正当的,为美国政府打压中国这一战略竞争对手提供“弹药”。
造谣抹黑新疆,似乎成了一些“反华”学者事业的“敲门砖”。2021年初,《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署名为彭•阿米莉亚(Amelia Pang)的文章,老调重弹中国对维吾尔族人实施“种族灭绝”。
“灰色地带”起底了“反华”学者与媒体的合谋
1月28日,“灰色地带”详细拆解了这个由“反华”学者与媒体的合谋编造的“世纪谎言”——《纽约时报》一直是传递美国对华信息战的中央传送带,为此提供“可信”的新闻亮点,并向包括《纽约时报》读者在内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推销。
为了证明中国政府犯有“种族灭绝”罪,阿米莉亚暗示联合国也谴责中国的“罪行”。“灰色地带”核实发现,阿米莉亚所引用的并非联合国文件,而是臭名昭著的德国籍反华学者郑国恩(Adrian Zenz)的调查。
有分析认为,一边对真相视而不见、一边在循环使用捏造报告的过程中形成偏见闭环,一些西方媒体最终抹黑的不是新疆,而是他们自己。
原标题:海外网深一度:新疆小伙让CNN带个话,怎么没下文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