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前瞻|王毅今日答中外记者提问:疫苗合作、中美关系等受关注
03-07 11:29:5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消息,3月7日下午3时,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将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这也将是王毅第八次在两会记者会的现场回答记者提问。

一直以来两会外长记者会都是中外记者了解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权威平台,中方也会借此机会阐述对于当前国际热点问题以及全球宏观发展的立场与态度。去年5月24日,在全球抗疫的背景之下,外长记者会的现场提问也创纪录地达到23次,今年的记者会提问是否会再次破纪录也受到外界关注。

2021年是一个囊括诸多关键时间节点的年份,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联合国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50周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基辛格秘密访华50周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等等,与此相关的问答有可能会被涉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围绕这些话题,中国在多边主义进程中发挥的作用会成为外界关心的焦点。当前国际社会多边主义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虽然美国新政府宣布“重返”,但是否能够重新对多边主义产生支撑作用仍未有定论。在这个背景下,许多国家仍然期待中国发挥作用,希望中国能够发出清晰、明确的声音。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也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大国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会成为外界热议话题,当前最重要的就是两国关系能否以某种方式尽快重启。美国新政府上台以来,我们已经看到中美双方在一系列场合释放的信号,但目前中美关系整体上仍然处于喊话和观望的阶段。下一步双方如何加强互动、恢复接触和交流最为重要。

疫苗国际合作受关注

去年外长记者会举行时,世界各国正在奋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因此现场几乎一半的问题都与疫情相关。习近平主席此前郑重宣布,中国新冠疫苗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眼下伴随着各国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与推广,围绕疫苗等展开的国际合作成为焦点,人们期盼能够尽早走出疫情阴霾,重新开启正常的交流与接触。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日前刊发文章指出,只有通过全球合作才能控制住新冠疫情,而这需要中美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积极参与。就在3月2日的国际疫情防控专家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与美国著名传染病学专家福奇博士进行连线对话时强调,新冠病毒是全人类的敌人,假如新冠病毒还在个别国家蔓延,新冠肺炎就不可能在全世界得到控制。我们想终止这个疫情,就需要由每个国家的决策层基于科学、基于证据去进行恰当的决策,大家都尽最大的努力,所以需要全球的团结。

福奇也说道,全球合作之所以重要,第一个原因是出于道义责任,第二个原因在于病毒变异。仅仅一个国家的成功防疫是不够的,如果不开展跨国合作,病毒会在跨国传播中快速变异,反过来又会冲击已经成功防疫的国家。

钟南山还预测,随着疫苗的研发和陆续上市,至少要有2-3年的时间才能实现世界范围内的群体免疫。

眼下,世卫组织以及各个大国正在疫苗国际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中国也正发挥积极作用。中国此前已经加入世卫组织“新冠疫苗实施计划”(COVAX)并决定向计划提供1000万剂国产疫苗用于满足发展中国家的急需。根据外交部官方信息显示,截至3月1日,中方已经向53个提出要求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已经和正在向27个国家出口疫苗。与此同时中方也已经决定参加“维和人员新冠疫苗之友”小组,向联合国维和人员捐赠疫苗。

目前,印尼总统佐科、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约旦首相哈萨瓦那、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等多国领导人已经公开接种了中国疫苗。苏晓晖认为,去年两会召开时,疫情仍然在全球肆虐,并处于蔓延过程中。今年两会全球疫情形势虽然严峻,但随着疫苗的研发和推广,人们更加关注疫苗对于未来疫情走势的影响。目前国际上仍然存在“疫苗民族主义”的现象,国与国之间因为疫苗不时发生矛盾。中国首先提倡疫苗必须要成为全球公共产品,因此人们也会期待外长在两会记者会围绕全球疫苗合作以及疫苗的公平分配问题上的相关论述。

中美关系是重点

回顾过去七年王毅国委的两会外长记者会答问可以发现,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欧关系、中非关系等重要双边关系提问每年都有涉及,“一带一路”倡议、涉港涉台、外交领事保护等内容也屡屡出现。在这之中,中美关系由于拜登新政府的上台预计将被重点问及。

过去几年中美关系由于特朗普政府采取的错误政策而遭到损害,眼下重新站在“十字路口”的中美两国如何恢复沟通接触?这是外界高度关注外长记者会的重要话题。

事实上在过去一个多月时间里,中方已经数次由高级外交官员在不同场合对中美关系进行全面阐述,而两会外长记者会上中外记者会根据他们最关心的问题直接发问,届时王毅将直面中美关系中最为敏感的热点话题。有媒体记者向澎湃新闻表示,期待王毅就美方一段时间以来对中美“竞争”阐述以及美国务卿布林肯最新涉华表态的相关回应。

一段时间以来,美新政府人士多次用“竞争”来形容中美关系,2月4日,拜登在美国务院发表首次外交政策演讲,将中国称为“重要竞争对手”;2月7日,拜登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专访时就提出“中美之间会出现激烈的竞争”;2月19日,拜登又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时向其盟友说必须做好“与中国长期战略竞争”的准备。

3月3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表了他的首次外交政策演讲,列举了拜登政府的八大外交政策优先事项,其中中美关系成为了第八项,中国也成为了唯一被点名的国家。布林肯称,中国是唯一一个有能力挑战美国确立的价值观、国际秩序的国家,中美关系也是“21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考验”。同日,美国白宫刊发了一份长达24页的“临时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其中也多次涉及中美“竞争”的内容。

吴心伯分析认为,当前拜登的对华关系团队有两派比较突出,一派在对华问题上强调要维护美国价值观,像布林肯这样,表示要在香港、新疆等问题上向中国施加压力;另一派奉行传统的地缘政治安全战略,像美国防部的对华工作小组,他们强调传统的战略安全问题,把中国视作“威胁”。这两派使得当前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有较强烈的“鹰派”色彩。

谈到中美“竞争”,吴心伯表示,竞争是中美关系中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不需要回避,尽管眼下美方过分强调了竞争。中美之间要开展的是良性的竞争、负责任的竞争、有底线的竞争、有管控的竞争。与此同时在强调竞争的同时不排除合作,这样才比较实事求是。苏晓晖也指出,中国在观察到美国这些动向之后,一方面需要让美国明确一些红线与底线,防止美方因为误判造成中美关系严重受损;另一方面也要抓住合作的一面,在双方能够可做的领域加强推进合作。

此前,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回应布林肯3日讲话时重申,中美两国历史、文化、制度不尽相同,在一些问题上难免存在分歧,关键是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以建设性的方式妥善加以管控和处理。对话总比对立好,合作总比对抗强。

【王毅外长2020年两会精彩答问】

关于疫情

中国不是救世主,但我们愿做及时雨,是在朋友危难时同舟共济的真诚伙伴。

针对中国的这些“滥诉”,没有事实基础、没有法律依据、没有国际先例,是彻头彻尾的“三无产品”。

生命至上,救人第一。支持世卫组织,就是支持拯救生命,这是任何有良知的国家都应做出的选择。

关于中国外交

疫情为各国交往按下了“暂停键”,但中国外交并没有止步,而是逆势前行,开启了以电话、书信、视频为主渠道的“云外交”模式。

我们从来不会主动欺凌别人,但同时,中国人是有原则、有骨气的。对于蓄意的中伤,我们一定会作出有力回击,坚决捍卫国家的荣誉和民族尊严。

关于港台事务

维护国家安全历来是中央事权,在任何国家都是如此。

我们坚决反对以防疫合作为幌子与台湾当局开展官方往来,坚决反对违反一中原则为台湾谋求所谓国际空间,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对“台独”分子“借疫谋独”予以鼓励和纵容。

关于中美关系

令人遗憾的是,除了新冠病毒的肆虐,还有一种政治病毒也正在美国扩散。

原标题:前瞻|王毅今日答中外记者提问:疫苗合作、中美关系等受关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