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消息,“缺芯”潮仍在欧洲蔓延,自28日起,宝马、戴姆勒、大众、雷诺等欧洲主要车企相继宣布停工计划,并缩短员工工时。
面对此局面,欧盟拟建立一个本土半导体公司的芯片联盟,旨在摆脱对外国芯片制造商的依赖。在企业层面,大众公司日前宣布,将考虑自研芯片,并加大对电动汽车电池的投资。
欧盟内部市场委员布雷顿29日表示,欧盟22个成员国已经支持自主研发芯片的倡议。“欧盟要成为领导者而不是追随者,欧盟需要在芯片、云技术、量子技术方面采取行动。”他称。
两大目标
此次芯片联盟计划涵盖意法半导体、恩智浦半导体、英飞凌和艾司摩尔等公司。政府将加大对芯片行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以实现产业自主。此外,该计划还将包括“欧洲利益重要项目”(IPCEI),根据该项目,欧盟芯片行业最高可达500亿欧元资金补贴,20%~40%的资金来源于政府补贴。
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之一,位于荷兰的艾斯摩尔公司证实,该公司已加入了芯片联盟计划。“我们会将芯片设备制造商的观点带到谈判桌上来。”该公司称。另一家芯片制造公司格罗方德也称,正与欧盟及德国政府洽谈。
欧盟曾在3月提出《数字罗盘2030》计划,旨在发展本土芯片行业。
根据规划,欧盟希望,在2030年前,欧盟占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份额提升至20%,并实现2纳米工艺制程。目前欧洲芯片份额占全球4400亿欧元芯片市场的10%,主要依赖于从美国和亚洲国家进口。德国智库Stiftung Neue Verantwortung(SNV)的报告称,欧洲的芯片制造集中在180纳米以上成熟制程,整个欧洲没有10纳米及以下芯片工厂。
上海决策咨询基地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余南平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欧盟想实现上述两个目标,有一定的可行性。“上述欧洲本土芯片公司拥有一定经验,其芯片产品在机械制造业、汽车行业已有广泛应用。”他称。
咨询公司罗兰贝格执行总监时帅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芯片设备是欧盟的传统优势领域。如荷兰的阿斯麦(ASML)是目前为全球唯一的EUV光刻机制造商。在材料领域也仍有一定竞争力,如Siltronic是全球领先的超纯硅晶圆制造商。此外,德国Fraunhofer、比利时IMEC等知名研究机构也为欧盟奠定了良好的技术研发基础。
“具体到国别,德国可能拥有一定突破机会。”时帅称,“德国半导体产业结构稳定且掌握核心技术,上游拥有硅晶圆制造、制造设备、关键镜头组件等企业,全产业链上有英飞凌,使其在行业中具有话语权。在下游来看,德国还拥有大量领先的高端装备、汽车等制造商,可为半导体提供B端下游市场,为未来细分市场增长提供保障。”
专家:欧盟想挤进该产业链尚有难度
目前欧盟芯片联盟计划尚未正式公布,但是欧盟内部已有质疑。
法国官员称,欧盟内部缺乏广阔的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市场。如果未来欧盟扩大芯片产能,欧盟内部能否消化这么多产出?外媒援引另一名欧盟官员的言论称,欧盟如果只是将自产芯片供欧盟企业使用,是否会被质疑保护主义?
此前,SNV也对欧盟芯片产业自主提出质疑。该智库认为,欧盟在消费电子市场相对较弱,这就意味着欧盟缺乏真正意义上本土芯片设计的需求,这是欧盟芯片产业无法成功的关键。
余南平认为,相对于美国和亚洲芯片企业,欧洲本土芯片企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客户类型、市场类型不同。美国和亚洲的芯片企业主要服务于手机、电脑等消费电子市场,而欧洲芯片企业则主要服务于制造业和汽车市场。对于不同的客户类型,所研发的芯片不尽相同。此外,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目前芯片设计主要在美国,代工在亚洲,欧盟想挤进该产业链尚有难度。
“芯片的设计和制造周期相对较长。如果欧盟想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根据其现有基础来看,难度可能有点大。”余南平称,“更重要的问题在于,欧盟缺乏优势的IT终端设备商,这意味着欧盟难以构建以此为中心的生态。而欧盟如果想构建手机生态,难度将更大。”
在时帅看来,如果欧盟想实现芯片产业的赶超,成功的关键要素是技术与资金。在技术方面,欧洲在尖端领域的落后局面难以完全依靠内生的方式实现赶超,因此欧洲应采取并购、引进或与非欧洲领先企业合作的方式提升其技术实力,获取高端人才。在资金方面,如果欧盟能够实现千亿美金级别的投资,可以缓解过去投入不足的困境。
原标题:欧盟拟成立芯片联盟,强“芯”计划能否顺利推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