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老人横穿篮球场被打球大学生撞伤索赔5万 法院判撞人者不担责
@人民法院报消息,2019年11月3日17时许,大学生张军与同学在某大学篮球场自发组织篮球比赛。比赛时,68岁的李婆婆横穿篮球场。张军在接球跑动过程中,后背不慎碰到李婆婆,将其撞倒在地。李婆婆受伤后被就近送往医院治疗,住院加门诊治疗,共计支付医疗费3.3万余元,其中张军垫付6,000元。经司法鉴定,其伤情不构成伤残。其后,李婆婆找张军索赔未果,将张军及学校起诉至区法院,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张军赔偿各类费用5万余元,学校就赔偿承担连带责任。
一审法院认为,张军与在篮球场通行的李婆婆发生碰撞,造成李婆婆受伤,存在疏忽大意的过失,应承担40%的责任,计1.2万余元;学校作为篮球场的管理人,在篮球场未设置安全护栏和安全标志,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应承担10%的责任,计0.47万元;李婆婆无视篮球比赛作为一种激烈的对抗性竞技运动的危险性,自行横穿正在进行比赛的篮球场,疏忽了自身应负的安全注意义务,应自担50%的责任。
张军及学校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武汉中院审理认为,篮球运动作为典型的群体性、对抗性体育运动,在剧烈运动中出现身体碰撞行为是正常现象。张军在篮球场上背身跑动接球,系篮球运动中的常规动作,即使与其他球员发生碰撞,亦不能视为其存在过错;更何况其位于合理场地中,对行人横穿场地并无预见性,不能苛求其尽到对不可预见性行为的观察注意义务。因此,张军的行为已尽到了合理注意义务,并不存在主观过错。而学校在篮球场周围涂有醒目的边界线,场地也被刷为绿色,明显区别于一般通行道路,亦尽到了合理的管理义务,不存在过错,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李婆婆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懂得篮球场明显区别于一般道路,看到球场上有学生进行对抗性的篮球比赛,应当预见横穿球场潜在风险,但李婆婆仍选择横穿球场,应视为“自甘冒险”行为,所产生的损害后果应由其自行承担。
2021年4月20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判令撤销一审民事判决,驳回李婆婆的诉讼请求,一、二审案件受理费均由李婆婆承担。(当事人为化名)
承办法官认为,本案的典型意义在于,法治社会理应保护合法行为的正当范围,对于因行为“越界”而致自损的行为,必须是非分明,坚持不牵涉无辜,坚决不“和稀泥”。本案判决忠实践行“过错与责任相一致”民事法律原则,彰显了司法对社会行为的引领、示范作用,法院在对受害者“自甘冒险”行为进行否定性评价的同时,保护正当体育锻炼行为的合理边界,体现出鲜明的“司法态度”。
【观点】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称需提高生育意愿
@中国新闻网消息,5月13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了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李晓超就人口普查数据接受媒体专访的文章。李晓超指出,2020年总和生育率1.3,确实是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这实际上是和我们当前人口结构有很大关系,一是育龄妇女减少影响了生育率,还有一个生育意愿总体上并不高,这其中因素很多,有一些可能是工作、生活条件的压力,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节奏加快,大家可能工作压力都比较大,相应来说婚期也往后推迟,生育意愿也没那么高,这就直接影响到总和生育率。我们需要提高生育意愿。现在可能有很多人不愿意生育,具备条件了也不一定生,社会各方面还需要去形成一种共识。
【鸡汤】
短暂的都是风景,留下的才是人生
1
有人说,真正的离开从来都是悄无声息的。只是挑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穿了一件最常见的衣服,悄悄关上门,然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真的就是这样。
有很多我们曾经觉得无比重要的人,走着走着,就消散在了风中。没有争吵,没有拉黑,就那样默契地彼此疏远,直到不再联系。 有一天,再回头看,根本都说不出是谁的问题。
曾经会走到一起,是因为有过生活轨迹的交集,后来会分开,则是因为彼此要走向各自不同的路途。
不管愿不愿意承认,从意识到没有共同语言的那一刻起,这段关系基本上也就到头了。
缘聚缘散终有时。 与其说是感情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不如说是时间改变了三观和认知。
当所处的环境、经历的事情、追求的目标都已变得截然不同时,留给我们的,就只能是渐行渐远渐无言的结局。
有些人,注定是过客。他有他的人生,你有你的旅程,这无关对错,却是无法强求的事。
2
三观不一致了,还勉强在一起,到底有多累?
网上有人这样总结道:我分享的快乐,在你眼里都是显摆;你道出的苦楚,在我耳中尽是懦弱;我说大海很美,你却说大海淹死过很多人;你说健身很棒,我却说不过是花钱买罪受......
其实把这些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三观不同,意味着看待事物的立场和观点不同,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理解或包容可以解决的问题了。
两个人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没有滋养,只有消耗,时间久了必然会变成彼此的负担。 面对这样的关系,要懂得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能改变的部分,是自己的心态,放低期望值,别试图去说服或改造对方来配合你。尽力调整自我之后,如果确实感觉无法相处,那就接受这个事实,放手让它结束。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越早看清这一点,对彼此越好。
成熟的人生,是有能力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关系,而不是为维系一段感情,拼命委屈自己,一再打破自己的原则和底线。那样的话,就已经完全违背了在一起的意义。
有开始就有结束,有相聚就有分离。
两个人的世界若已南辕北辙,记得别勉强,好聚好散,才是对曾有过的情谊应有的尊重。
3
越来越觉得,岁月犹如大浪淘沙,淘尽生命中的匆匆过客。那些不适合的人,无论相遇多久,迟早还是会被时间的浪潮带走。
离开的都是风景,留下的才是人生。
聚散离合既是常态,亦是命运给人的一种启示。是在以某种方式提醒我们,不是每个人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性格或许可以磨合,三观却无法将就。很多时候,一别两宽,恰恰是为了各生欢喜。因为只有经历过不适合的,才能明白到底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
余生很宝贵,该释怀要释怀。到最后会发现,真正舒服的关系,可以很简单。因为惺惺相惜,所以能够彼此尊重,彼此体谅,彼此懂得。
在我面前,你无须伪装,尽情做自己就好;同样,在你面前,我也不必察言观色,小心翼翼。 这就是三观一致最好的体现。
事实上,遇见的人越多,越会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真的是有磁场的。磁场相合,就能产生同频和共振,那种感觉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当然,它并不代表两个人完全没有分歧,而是双方在为人处世的大方向上不会有冲突,并且也愿意为了对方做出适当的让步,让彼此既亲密又有界,既求同又存异。
正如有句话所说:“懂你的人不言而喻,不懂你的人百口莫辩。”
既然如此,那就学会释怀看淡,随缘随心就好。 生命来来往往,一路走来,我们都在不断地遇见与告别。其实,去也好,留也罢,只要曾相逢过,都值得铭记和感激。
但与过去相比,我们还是要把眼光放在未来。
总有人与你不辞而别,也总有人与你不期而遇。
来源:念念沐心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