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渝商周刊丨44岁易如波掌控300亿产值企业
    11-10 07:38:19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中昂集团位于上清寺1号。15年前,易如波曾计划在此修建一栋48层楼的大厦。这栋楼的计划最后未能实施,却促使易如波到了上海、北京。15年后,中昂地产已位居中国地产百强,在最新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中昂位居304位。

    我们能找到易如波的背景资料极少,网络上更喜欢把他列入各种“白手起家”榜单。近日,44岁的易如波接受了《渝商》周刊专访。

    1997年,大学毕业后,24岁的易如波成为一名公务员。当了1年多的公务员,在刚提干不久,不到26岁的易如波就提出停薪留职,进入了丝绸行业。彼时中国的经济正在发生两个重大的变革,一个是外贸行业进出口权正在向民营企业开放,另一个就是国企脱困。

    重庆是传统的茧丝绸生产基地,但当时国营丝绸企业因为技术落后、三角债频发、企业之间条块分割严重而身处困境。易如波清楚地记得,他当时拿着5000元的定金,向重庆一家丝绸企业提出承包一个车间。易如波的思路很清晰:当时他掌握了一项茧丝绸加工新技术,能将行业传统视为废物的次级蚕茧重新提取蚕丝。

    但即使是购买次等蚕茧,还是需要一笔资金。易如波拿着丝绸样品找到生产成品的广州绢麻厂、桂林绢麻纺织厂。厂家对易如波的样品和价格都很满意,于是同意预付一笔货款。拿着预付款,易如波最终顺利地采购到了原料,添置了设备。

    由于将整个产业链条完全打通,并且产品来自成本低廉的次级蚕茧,易如波每吨蚕丝的利润都做到了一倍以上。

    雪球越滚越大,重庆本地蚕茧已经不够了,易如波就到越南和中亚采购。产能不够了,他又将承包国企的车间扩大到四个,并在湖北包下了车间。短短一年多时间,易如波就完成了从5000元到1000万元的财富积累。

    在经广东地区出口过程中,易如波有机会关注到香港的房地产市场。易如波对当时并不熟悉的房地产行业总结出了“一层商业楼面的利润相当于十层住宅”,这个简单的数字概念让他从中看到新的商机。

    2000年,巴南区还没有大型商业,通过竞标,易如波拿下了第一个项目,这就是日后巴南区的第一个商业综合体大厦。以易如波当时的实力,或许还不足以操作超高层商业体,但当时市场允许预售,“楼花”回笼资金迅速解决了大厦的建设和销售问题。原计划四年的开发项目只用了18个月,而易如波最终只花了200万元,就完成了一个地产商的转身。

    在商业综合体大厦修建过程中,易如波又参与了当地旧城改造,他的财富从1000万积累到1个亿,只用了1年多时间。此时易如波的目光不再局限于巴南,他随后接手上清寺1号地块。在原工业展览馆拆除之后,原计划将修建一栋48层楼的渝办大厦。项目几经周折最终失败,这也放慢了中昂在重庆的开发周期。

    2002年前后,上海房价开始持续飙涨,易如波果断将积累下来的1个亿带到上海。尽管只是一个小楼盘,但高额的回报还是让易如波下定决心走向全国。

    2003年开发沿海、苏州项目,2004年易如波决定进入北京,分享奥运会经济的蛋糕。此后十余年间,中昂在北京开发了11个楼盘,并完成了在全国十多个省市的布局,进入了中国地产百强榜。

    ■对话

    强管控便于快速复制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对于你而言,从千元到千万,从千万到亿元都非常快,从1个亿到300亿元仍很快。

    易如波:目前中国地产行业有两种比较值得学习的模式,一种是强管控模式,还有一种是合作模式。对于这两种模式,我更欣赏强管控模式,我们一直在学习这种模式,学习借鉴这种决策更快,增长更快的模式。地产行业有企业连续多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50%,这一点就得益于其管控能力。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44岁就能操作一家300亿产值的企业,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易如波:首先,企业家必须具备眼光。其次,企业家在关键时刻需要胆识。另外,还需要赋予一个扎实低调务实的企业个性。有的企业是先做品牌,再做企业,最后才是产品,而我们一定是把产品放在第一位,老老实实把产品做好。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仇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