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路边摊”搬进门面房 多亏了社区的“法律超市”
04-23 06:12:58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downLoad-20180423061308.jpg

△占地800平方米的农超正式营业了,不仅方便了周围的居民,也解决了占道经营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前天,大渡口区古渡春色小区大门旁,占地800平方米的“古渡便民农超”正式开门营业。对于生活在这个小区的4100户居民来说,不仅出门买菜更加方便,而且还解决了以前占道经营带来的扰民、卫生等问题。

农超的开业离不开小区居民的诉求,也离不开古渡社区居委会“法律超市”的努力。

摊贩占道经营要不得

从产生想法到最终落实,“古渡便民农超”的开业也就几天时间。

这段时间,重庆市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大渡口区开展环保督察工作的事情,成为不少古渡春色小区居民议论的热点。有居民就觉得,小区大门外的空坝上,每天早上都会有人摆摊设点占道经营,不仅扰民,还存在卫生问题。

为此,有居民来到小区3栋旁边的古渡社区居委会“法律超市”,向工作人员反映此事。

“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了很长时间。”古渡社区党委书记聂坤铭听了居民反映的情况不停地点头。

“不过,也不要把他们赶走了,要不然不方便我们生活。”居民这么一句话,让聂坤铭也有些犯难。如何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时,又让摊贩能够在不占道的情况下经营,成为了一个难题。

不少居民离不开摊贩

古渡春色小区于2012年交房,小区建成后,摊贩们每天早上6点不到就会来到这里,在门口的空坝上摆摊卖蔬菜、小吃、日用百货,为小区居民带来便利。到了早上9点,他们便会离开。

为了能够全面了解情况,聂坤铭一早来到小区外的空坝,倾听这些摊贩的想法。一位卖早餐的摊贩说,他知道占道经营不对,“但确实也不能把我们这些摊子都取缔了。”

摊贩的说法,让聂坤铭想到了此前居民反映情况时的说法。为何会有这样的“矛盾”?摊贩给聂坤铭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老人长期在他这里买包子,有时候要买一大袋,“他告诉我,因为自己行动不方便,这是一天三顿的量。”摊贩觉得,如果他们不能在这里摆摊的话,有些居民的生活可能也会受到影响。

搭建农超解决难题

古渡春色小区4100户居民来自15个老旧社区,居住的大多都是老年人,还有不少残疾人。虽然小区旁边就有一家大型超市,但超市位于地下,需要上下楼梯,一些老人和残疾人不愿意去。在这部分特殊人群看来,小区门口空坝的小摊让他们的生活很方便。

“问题反映到了‘法律超市’,我们就要想办法帮居民解决。”聂坤铭说,为了能够解决摊贩占道经营的问题,古渡社区居委会与小区物管、摊贩进行沟通,最终提出了搭建“古渡便民农超”的想法——物管将一个空置房间(800平方米)拿出来作为农超的经营场地,摊贩缴纳进场费后,便可以在这里面卖东西。这个房间在小区外空坝平层,对于居民来说也十分方便。

经过几天的装修,农超开张营业。小区居民得到便利的同时,占道经营所带来的扰民、卫生问题也迎刃而解。

新闻纵深>>

“法律超市”进社区 “一站服务”惠民生

downLoad-20180423061301.jpg

△春晖路街道法律超市窗口。

走进古渡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大门,直直望过去就能看见这个面积不大的“法律超市”。这个“超市”有些奇怪,没有货架也没有实体商品,只有一份张贴在墙上的清单,上面罗列着法律宣传、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纠纷调解等“商品”,以及服务方式、服务部门和联系人信息,方便居民前来“选购”。

“‘法律超市’的建立,让居民遇到纠纷和问题时,可以像去超市买东西一样,快速获得帮助。”古渡社区党委书记聂坤铭说。

逛“超市”解决问题

作为大渡口区首个在社区设置的“法律超市”,古渡社区于2013年3月搭建“法律超市”。作为一个城市拆迁安置房小区,古渡春色交房之初的日常纠纷频发,几乎每个月要处理二三十件。这些纠纷多是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物业纠纷、就业诉求等问题,件件都是事关居民切身利益的大事。

翻开《古渡社区法律超市接访群众登记簿》,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一次求助的时间、来访人姓名、主要诉求、服务部门、处理情况、处理结果等信息。聂坤铭告诉记者,在2013年的记录中,当时记录的信息要简单很多,每一起求助基本上只记录两行字。如今,每个居民求助的信息会用一页纸详细记录,并按月装订进行数据统计。

“法律超市”的建立,让居民遇到问题时,总能找到对应的“商品”,从而谋求解决。2016年,大渡口立交建成通车,但对于居住在立交旁的小区居民来说,却有些郁闷。因为不时有车辆经过,靠近立交一侧的居民常常受到引擎声惊扰,便找到“法律超市”寻求帮助。针对这一问题,社区立即将情况向上级部门反映,最终得到市建委的回应,并着手修建了一段300米长的隔音屏。

为居民提供指“路”功能

downLoad-20180423061306.jpg

△法律超市接访群众登记簿。

对于小区居民公共利益的事务,“法律超市”总会尽全力解决。但对于清官难断的“家务事”,“法律超市”也会为居民指明解决的办法和方向。

聂坤铭介绍,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法律超市”会与对接的相关部门取得联系,由专业人士给予解答。比如居民遇到了社会保险的问题,“法律超市”会帮忙联系区社保局;工作上与单位发生劳动纠纷,“法律超市”会帮忙联系区总工会。

“一些年纪大的居民法律知识有欠缺,通过这种服务方式,让他们在遇到难题时,能够不再迷路。”“法律超市”搭建的“部门+街道+社会组织+志愿者”体系,有效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居民法制观念大提升

“法律超市”运行五年来,聂坤铭有一个最大的感受,除了居民们咨询求助量减少到每个月一二十件外,就是大家求助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

“最开始的时候,常常是矛盾双方来‘法律超市’吵架。”聂坤铭说,有时候因为楼上漏水的问题,双方居民都会带上一帮人来“法律超市”,有时候两边的人一吵就是一个上午。

如今,在“法律超市”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居民们遇到问题来寻求帮助,不再是用吵架来应对纠纷,而是在法律的框架下,由社区工作人员来组织调解。“我遇到的这个情况怎么用法律解决”“你看看这个问题有没有法律规定”成了居民到“法律超市”来“购物”的方式。

“双方遇到纠纷,小区公共利益受损,居民们不再蜂拥而至,而是派代表来。”聂坤铭说,不仅居民矛盾变少了,群众关系也越来越融洽,这也正是“法律超市”建立的初衷——引导群众通过法律渠道解决问题。

如今,“法律超市”的“营业员”已经不局限于社区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小区里每一栋楼的门庭长也作为志愿者,加入到“法律超市”的工作中来。“以前有事找社区,现在

先找门庭长”的理念,也开始在小区里流传起来。

大渡口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

近年来,大渡口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法律点亮生活”主题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使广大市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和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

在建胜镇回龙桥社区,大渡口区首个社区级“好人馆”于去年底开馆。200多平方米的“好人馆”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集中展示中国好人、重庆好人、大渡口好人、建胜好人的感人事迹,引导大家做好事、当好人。

大渡口区法治公园的“法治文化长廊”、“法治广场”、“普法园地”、“法治之窗”4个特色展示区域内,安放着上百块各式各样的物件,有的是法治人物介绍,有的是法治楹联,有的是法律知识。让市民日常休闲的福地成为宣传法律知识、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此外,大渡口还组建了一支由法官讲师团、“莎姐”法制宣讲团、律师公证服务队等为主力的“义渡大普法宣讲团”,长期在村和社区开展法律宣传教育讲座,把法律知识送到市民家门口。

除了“法律超市”,对于农村群众,大渡口区打造了“法律集市”。利用场镇赶集等群众集中的时间和地点,免费开展法律咨询、代书协议合同等活动。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王梓涵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