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泥土和光阴埋藏在地下,不知道多少年以后,一块大石碑终于重见天日。当它穿越500年的历史来到这后世之时,已经从一块普通的墓碑变成“文物”。
1987年7月,一块被华岩镇联合村响堂岩的村民在拆除自家猪圈时发现的石碑,经过文物专家的保管和文字拓片之后,认定为是明朝官员刘规的墓碑。刘规在明朝成化年间,曾经官任云南、山西道监察御史。
经过九龙坡区文化委及文物部门的专家鉴定,认定其是国家三级文物。日前,在九龙坡区文化委的许可下,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首次近距离接近这块墓碑,它不但彰显了这位官员不一样尊贵的身份,也凸显了古人家族辉煌离不开对教育的重视,刘氏家族曾经是巴渝首屈一指的世族。
拆猪圈挖出古石碑
时间回到1987年7月。
这个炎热的夏天,位于当时华岩镇联合村响堂岩的一位村民,在拆除自家猪圈时,被眼前的石头惊了一跳。
“看!这儿有两块大石头。”
“这个不是石头吧,看着不太像。”
确实,眼前的两块长方形的大石头和日常看到的石头不大一样,显得更贵气,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这稀奇的石头引起了其他村民的注意,“你们快来看啊,这有两块大石碑,上面好像还有字。”村民立即召唤其他人一同查看。
“这个文字看着很像古代的文字,说不定是文物。”一位村民说道,“要不,请文管所的人来瞧瞧这东西到底是什么?说不定还真是个宝贝。”
工作人员反复认证墓碑上的内容
之后,文管所的人赶到现场之后,对这个大石块进行了查看,发现这块石头的材质是大理石,表面经过岁月的冲刷暂时看不出来是什么。
“快看上面有字,很像古代的字,写得规规矩矩。”一位围观的村民急急忙忙地说,文管所的工作人员扫去石头上的泥土,认真细致地识读起上面的文字来。
文字全部是繁体字:贈資政大夫禮部尚書劉公墓表,賜進士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知制誥國史總裁經筵官新都楊廷和撰......“这就是文物,是明朝时期,刘规的墓碑。”(简为:赠资政大夫礼部尚书刘公墓表,赐进士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知制诰国史总裁经筵官新都杨廷和撰)工作人员大声读着,村民们也似懂非懂地看着这个石碑,“看来还真是个宝贝!”
随后,在村民的帮助下,“宝贝”被运回了九龙坡区文管所管理,现藏于九龙坡区。九龙坡区文管所所长唐国庆说,这是刘规的墓碑,还有一块是刘规老婆的墓碑,但是上面的文字因为风化了,所以大部分的字无法识读。
墓碑拓印与碑身图
拓印碑文还原内容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在九龙坡区文管所看到,这块碑高160厘米、宽65厘米、厚8厘米。文管所的工作人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见到实物时,你真的会以为就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灰色大石头,完全无法将它与文物挂钩,但当你仔细观察时,你会发现,这并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最引人注目的是碑上饰有的4只龙型的浮雕图案。
“这个叫螭(chi),是古代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龙的九子之一,属于一种没有角的龙。”九龙坡区文管所所长唐国庆说,在古代墓碑上以螭作装饰,通常都表明其身份显赫。根据史料记载,刘规家族的确历代为官,家族背景尊贵。
“螭”位于墓碑顶部两侧
根据碑文可辨识文字,再与文献《巴县志•人物列传》中所附的刘规墓表进行对照,内容几乎完全吻合,这也佐证了墓碑所属。
据史书记载:刘规,字应乾,巴县进士,宏治间麻城知县,优礼耆旧,政尚德化,有蒲鞭示辱之风。二子春、台相继登第。府志,祀名宦祠。
刘规为成化五年(1469年)己丑科三甲进士。初任浙江馀姚县知县,政绩卓著。遭遇父丧去职。守丧期满,改湖广麻城县知县。任内优礼耆旧,政尚德化,深受民众爱戴。入祀名宦祠。
成化十七年(1481年),刘规升任云南道监察御史,核查湖广、贵州军饷。又因祖父丧事去职。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改山西道监察御史,巡按山东。刘规秉公弹劾不法参政,反被中伤,谪官广西郁林州判官。次年,叙议迁新淦县知县。後以母老为由,致仕归里。正德三年(1508年)九月十四日卒,年七十三岁。
刘氏家族显赫“九翰十八都”
值得一提的是,这块石碑的出土其实只是显示了刘氏家族显赫的一个方面。唐国庆告诉记者,根据史料记载,在明代,巴县刘氏家族是人才辈出,在民间有“九翰十八都”之称,因为他们家族中多人先后考中了秀才、举人、进士,有的当了翰林学士,有的外放当了州、县地方官,有的在任政绩显著,不断升迁。后有人计算了一下,巴县西柳市里刘氏家族竟然出了九个翰林十八个正副都尉史,而这,也是“九翰十八都”的来历。
以刘规来看,刘规祖先为湖广兴国州人。六世祖刘珉一,元末徙至重庆府巴县;曾祖刘升,曾任丹阳县丞;祖父为刘克明;父刘刚,曾任台州赤城驿丞。
刘规有子五人,长子刘相,次子刘春,三子刘台,另有侧室所出二子刘耆、刘英。有女六人。刘规教子有方,刘春、刘台皆中进士,科第延续五代不绝,使刘氏成为巴渝首屈一指的世族。
刘氏为宋太师刘韦之苗裔,入川前其祖辈刘荣八在祖籍兴国州做了一个承事郎的小官。
元末,刘荣八之子为避陈友谅之乱携三个儿子举家外迁,老大在重庆巴县落户,老二在四川万县落户,老三返迁回阳新王英镇隧洞村。
重庆巴县刘氏家族在明代是仕宦之家,从六世刘规到十世刘世曾等连续五代出了十位进士。
而最位高权重的当数七世刘春,即刘规的儿子,在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中进士一甲榜眼,正德八年(1513)升礼部尚书,谥文简公,赠太子太保。
当年,重庆城内有举人坊、天宠荣封坊、都宪坊、功靖西南坊、榜眼坊、兄弟解元坊、阁学坊、内侍清臣坊合计8座牌坊,全都表现了当时刘氏历世显宦。
重庆城内表刘春之榜眼坊,清道光22年改建重庆府文庙时重建于庙左,辛亥革命后尚存。由此可见其家族在当时的知名度。辛亥革命以后,因年久失修,才拆除了,但基座还在。
有故老曾说,当年他看见过,挨着来龙巷不远。牌坊是没有了,但民众习惯上仍然叫那地方为榜眼牌坊。直到重庆建市,开辟马路,榜眼牌坊的基座彻底消失,榜眼牌坊这一地名,才慢慢在民众心里淡化。
新闻延展>>
刘氏家族有多旺
来看看这份家族表就知道
刘规中的是进士。儿子刘春进士。刘春的弟弟刘台,是弘治五(1492)年,四川省乡试中第一名解元,同他哥一样,也是魁首。弘治九(1496)年进士,当过广东提学。
刘春的儿子刘彭年,正德九(1514)年进士。刘春哥哥刘相的儿子刘鹤年,正德三(1508)年进士。刘春的孙子刘起宗,嘉靖十七(1538)年进士。刘起蒙,嘉靖三十二(1553)年进士。刘鹤年的孙子刘世曾,嘉靖四十一(1562)年进士。刘起宗的儿子刘世赏,隆庆二(1568)年进士。
刘春刘台相隔几年都成了进士,得到地方贤达和乡邻的敬佩。有好友杨廷和写诗赞扬刘春刘台说:“君家兄弟好文章,经学渊源有义方。夺锦两刊乡试录,凌云双立解元坊。大苏气节古来少,小宋才名天下香。从此圣朝添故事,巴山草木也生光。”解元,是说二刘都是乡试中的第一名,元是第一的意思。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王渝凤 实习生 解欣月 图片又九龙坡区文管所提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