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出炉,这也是我国首份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报告中提到,班主任与家长沟通遇到的困难排名前三位为“家长认为教育孩子主要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家长参与沟通的积极性不高”和“与家长教育理念不一致”,且人数比例均超过五成。
近年来,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不少80后乃至85后家长更是长期浸润在各种育儿书中,在教育孩子时,有一套自己的观念,在这种情势下,他们与老师的较量似乎成了常态。
本报就此展开调查。
▶家长的两大烦恼
“洒脱型”老师
老师布置作业,从书报杂志或路牌标语中寻找错别字,然后拍照打印。张女士和老公四处搜寻整整两天,好不容易在一家餐馆的门面上找到了一个错字。
大多数时间里家长对老师的要求不会提出异议,还表示会“积极响应”,但一转身,就会在朋友圈等地方小范围吐槽。
张女士的孩子在二年级时,老师曾经布置了一份作业,即从书报杂志或路牌标语中寻找错别字,然后拍照打印。
“孩子字还不认识多少,自己都常常写错字,更别提找错字了。”整整两天,张女士和老公四处搜寻,好不容易在一家餐馆的门面上找到了一个错字,才交上了作业。
这些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学校和老师不再让孩子反复地做练习,而是让孩子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种知识,在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巩固知识。
这种“手脑结合”的作业实质上是一种突破,本应受到欢迎才对,但是,现在这类作业却成了家长和老师之间矛盾的焦点。
“这些难道不是老师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吗?”这大概是家长对老师意见的核心。
“恶人型”老师
家长经常提醒“读小学了,你要学很多,还要考试”“要是不乖,老师会批评你”。希望孩子重视小学的学习,但传达给孩子的却不是积极、正面的形象。
近日,重庆晨报记者采访了15名中小学生家长,其中有4人认为,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在于学校和老师,有7人与老师每学期交流的次数不超过5次,且对与老师交流这件事心怀畏惧。
有这样一个女孩,开学第一天,孩子一脸不高兴,说不要上学、不喜欢老师。细问之下,发现原来是家长对孩子新入学特别重视,经常提醒“读小学了,你要学很多,还要考试”“要是不乖,老师会批评你”。家长希望孩子重视小学的学习,但传达给孩子的却不是积极、正面的形象。
▶老师的三大烦恼
专家型家长
很多家长看了不少教育类书籍,比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拯救男孩》等,教育方面的理论可以聊上很久,还喜欢干预,但具体问题如何处理,有时候会茫然无措。
其实老师们心里也有憋屈的时候。有时候,他们会碰到“专家型”家长,时不时的,就会拿书本上的那套理论来检验老师的教育实践。
语文老师钟老师吐槽,有一次,他让三年级的孩子续写课文:一只羽翼未丰的小鸟每天在树枝上唱歌,被喜欢它歌声的孩子们用弹弓打中后,两只老鸟把它接住并带回巢中。其中一名同学,续写的内容是“老鸟复仇记”,其中的内容有些偏激。
于是,钟老师就把这篇文章发给了这位同学的妈妈,希望她能够引起重视,帮助纠正,并随后给同学妈妈打了电话。
没想到,这位同学妈妈却表示,她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很有想象力。“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应该更有个性地成长,学校就应该培养小朋友创新的思维啊。”
“纠结型”家长
作业多,怕孩子童年不快乐;作业少,怕孩子成绩不好。孩子表现不好,把情况反馈给老师,又怕给老师造成不好的印象,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进步。
家长宋先生说,儿子今年7岁,正是调皮捣蛋的年纪,虽然在家里常常用“告诉老师”这句口头禅来警告孩子,但实际上,到底要不要把孩子的表现告诉老师,他是很纠结的。
“孩子表现得好还好说,如果表现得不好,我把这个情况反馈给老师,会不会给老师造成不好的印象,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进步。”
而让家长钟女士觉得烦恼的是,儿子所在的小学校,一二年级真的没有书面作业,而另外一所相邻的小学,听家长们议论,一二年级孩子的作业并不少。
“一方面,我希望孩子能够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另一方面,我又担心影响他今后的成绩。”所以,钟女士有时候会旁敲侧击地向老师表达作业问题,但又会在跟朋友讨论时,希望孩子能有更多自由时间,“到了五六年级,或许真的没有时间耍了。”
经验型家长
很多家长会说,我小时候并不需要家长管啊,现在为什么孩子做作业都要家长陪?但说这话的人忽略了一个问题,现在对教育的要求以及教育的环境已经不一样了。
一名担任10多年班主任的老师表示,“比如,现在确实经常有家长在网上抨击老师,说老师转嫁工作任务给家长,但其实这并非事实的全部。”老师一个人要面对几十个学生,而家长是2对1。现在的教学现状,老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解决每个孩子个性的问题,但是家长如果适时介入,就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给予鼓励和解析,这样的付出对自己的孩子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星光学校老师庞飞说,现在大家对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视,但是缺少系统专业训练,更有20%—40%的家长一点不了解,甚至一味以自己的教育过往去要求孩子和老师。“我小时候并不需要家长管啊,现在为什么孩子做作业都要家长陪?”但说这话的人忽略了一个问题,现在对教育的要求以及教育的环境已经不一样了。
只有家长与老师在观念上达成共识,心平气和才是最好的教育。不可一味把自己的观念强加于人。一出问题首先找自己的原因,而不是一味责怪学校、老师。家长和老师各司其职,才能让孩子在校学习的过程变得愉悦。
这些常见教育问题,你家有吗?
轩杨家庭教育创始人杨桂林说,通过自己的近三百场讲座,听众大概有30多万的沟通与反应来看,她发现,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问题:
第一,育儿目标单一。绝大部分家长只关注孩子的智力成长,特别是学习成绩与才艺培养,往往忽视了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比如人格素养,只有先立德,后才有树人,这才是孩子成长的根。
第二,家长读不懂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存在着自己的个性特征。但很多家长不懂得遵循孩子的天才潜能与成长规律,比如,许许多多的孩子在0-3岁没有足够的安全感的形成,没有自我的形成,那么这个孩子就会在青春期呈现出系列不为家长接受的现象与行为,在未来成长过程中孩子的关系与情绪就是大问题。其次就是个性化的差异,很多家长现在处于一种“教育剧场效应”的状态,看见别人给孩子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而没有考虑自己孩子是否需要或合适。
他们往往忽视孩子的成长环境、本身基因、成长经历都有所不同,根本不可能造就同样性格的孩子,所以家长需要更多地尊重和了解自己的孩子。
第三,家长自我认同缺失。现在的很多80后家长,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会把自己的原生家庭带给他们的影响投射给孩子,这样对孩子的心灵成长是没有好处的。
第四,家庭关系不和谐。单亲家庭或者夫妻之间经常吵架,会对孩子的自我成长产生严重的负面的影响。在家庭中,家长在对待老人与爱人的方式上一定要多加注意,因为孩子是会模仿的。
而学校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是有所不同的。有的学校会请一些教育专家专门到学校进行讲座,为家长建立一个沟通的渠道。而有的学校只专注学科教学,提升学生的分数,而忽视家庭教育。
老师和家长的教育理念产生冲突时,家长首先应该尊重老师,一定要记得老师是人不是神,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其实当家长学会宽容的时候,孩子也就跟着学会了。
“亲其师,信其道”,家长一定要让孩子爱上老师,他才会更愿意去学习。如果家长总是抱怨老师,对孩子心理是没有营养的。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林祺 实习生 王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