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边吸氧边为高原边防战士做手术 这位重庆医生刷爆朋友圈
10-31 13:10:34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GetAttachment.jpg

△郑文杰(左一)一边吸氧一边做手术。

最近几天,一张手术照片在不少重庆医生的朋友圈里流传,不少人在转发时带上了“医者仁心”的评论。照片乍看只是一位医生在给病人动手术的场景,但作为同行,许多医生第一眼就发现了“秘密”,手术医生的手臂上有一条细细的塑料软管,沿着他的右手绕向脑后,再在他眼镜腿下延伸到口罩后的鼻翼处,而这条细细的塑料软管另一头连接的是氧气瓶,做手术的医生正在吸氧。

“是身体不好吗?虽然医生是治病救人,但也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啊!”在感叹照片中医生的仁心仁术的时候,也有人担心着这位医生的身体。

吸着氧做完3台手术

10月30日晚上7点,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副教授郑文杰终于做完最后一台手术准备下班,他拿起手机,习惯性看了一下与陆军九五三医院医生们的微信群,看看是否有新的信息。

那张医生吸氧做手术的照片上的手术医生,就是郑文杰,“吸氧不是因为我生病了,是因为高原反应。”郑文杰说,那张照片是10月23日拍摄的,拍摄地点在海拔3860米的陆军九五三医院手术室,位于西藏日喀则。

10月23日,为了坐6点多飞往西藏的航班,郑文杰凌晨4点就起床了,这是41岁的他第一次去高原,他有点害怕会出现高原反应,“一般坐火车或自驾好一些,这样可以慢慢适应海拔,但我来不及,只能坐飞机。”郑文杰这次在日喀则只有两天的时间,他要尽早赶到陆军九五三医院,这样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上午10点多钟,下飞机后转乘汽车的郑文杰赶到了九五三医院。休息了十多分钟后,他抓紧时间和当地医院骨科的医生交流了病人李元(化名)的情况。小李是一位四级军士长,腰椎间盘突出已经5年了,“很严重了,但因为任务在身又不能长时间离开部队,一直没手术。”想着自己第二天就要走,郑文杰和当地的医生沟通,安排了在23日下午为小李进行手术。

下午3点钟,手术开始了,进行了20多分钟,精神高度集中的郑文杰开始感觉胸口发闷,四肢有些无力,“早上急进高原,上午又在查房,应该是高反来了。”他不得不停下稍事休息,经过仪器检查,郑文杰的血氧饱和度只有71% ,而一般人的血氧饱和度为95%-98%。

手术已经开始,不能停下来。除了郑文杰,在场的其他医生对他所操作的手术技术并不了解,“给我插上氧,我们继续做!”

插上氧气管,缓了几分钟的郑文杰感觉到身体稍稍恢复,立马回到了手术中,下午5点,小李的手术终于结束。稍事休息后,郑文杰又和当地的医生们一起,继续做了另外两台经椎间孔镜神经根封闭手术,而他插着氧气管手术的画面,也被一旁负责记录手术的同事记录下来。

等到从手术室里走出来,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很累,还好三台手术都做完了,我也安心一点了。”

一边进行手术一边上课

手术中,郑文杰不仅要主刀完成手术,每进行一个环节,还要向当地医生详细讲解手术技巧,因为他这一次来,还是来“教学”的。

郑文杰为小李进行的手术,采用椎间孔镜手术技术,能彻底治愈腰椎间盘突出,这种新技术让患者由传统的全麻醉改为了局部麻醉,手术切口只有两个“钥匙孔”大小,术中失血不到50毫升。手术后患者腰腿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并能很快下地行走,一般一周内就能出院。陆军九五三医院很想开展这样的手术,但技术上还没有条件。

陆军九五三医院地处西藏高原,面对的患者很多都是西藏的边防官兵,这些战士日常任务重,很多都有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传统的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方式恢复时间长,很多战士不愿意长时间离开部队在医院治病,“九五三医院和我们沟通,希望能开展这个技术。”而郑文杰此次前往九五三医院,就是先期教学,并同时查看当地的硬件是否有条件开展这种手术。

郑文杰回忆,过去两年,新桥医院骨科已派遣多位专家前往日喀则陆军九五三医院开展这样的技术帮扶,他已经是第五位了,“这个技术后续要慢慢在那边开展,我肯定还要过去的。”未来,郑文杰还会回去进行帮教工作。听到很多人看了照片担心他的身体,郑文杰觉得这样的辛苦是值得的,“我们是偶尔短期上去,但高原上的战士们是长期在那里。”

郑文杰说,军队有句话,叫“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西藏的战士们都在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这句话,“我们能为他们做一些事情,是义不容辞的。”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石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