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法微信公众号消息
在重庆,最近有一款
大数据应用“神器”很火
“渝康码”
这是由重庆市大数据发展局
联合市委政法委等部门
组织腾讯、阿里等互联网龙头企业
打造的大数据线上管理平台
在疫情期间,市民可以凭“渝康码”出入
小区、学校、医院、商业、
公共交通、办公楼宇、交通卡口等
目前使用情况、数据
2月19日,重庆“渝康码”正式上线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访问量持续攀升。截止3月6日中午12点,累计部署区县各级数据管理员16940人,数据采集员50088人。截至3月8日中午12点,渝康码总访问量已达1亿两千万次,发码量超过536万人,推广范围涉及机关事业单位、商场超市、机场火车站、港口码头、医疗机构、高校等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并与国家码实现了互联互通。在目前疫情防控的关键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恢复期,“渝康码”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充分发挥在服务企业复工、社会人员流动管控的作用。
我市“渝康码”与国家接口标准总体保持一致,如:同时具备亮码和扫码功能;实时记录测量的体温信息;全面支持微信、支付宝、渝快办、云闪付等各类APP,实现一码多端等。
“渝康码”目前与广州“穗康”码实现数据打通和互扫,与四川、贵州、浙江达成“健康码”信息互认合作共识;与上海、江苏、广西建立沟通机制,正在洽谈信息互认事宜。
使用场所
1
企业复工人员。各类企业应全面使用“渝康码”,实现员工上岗健康数据采集。
2
住宅小区。对居民实行“扫码”和测温管理,实时掌握居民动态健康信息。
3
公共场所。商贸门店、办公楼宇、机场、火车站、港口码头、长途客运站、出租车、网约车、高校、医疗机构等实行“亮码”和测温管理。
4
办理健康证明。在“渝康码”上申办线上《健康证明》,与《关于做好外出务工人员健康申报证明的通知》规定的纸质《健康证明》具有同等效力。
5
外出务工人员。已申请“渝康码”的个人前往与重庆市互认健康码的省市,可实现包括健康证明在内的有关健康信息互认。
如何使用
在进出以上场所时,市民只需在手机上出具“渝康码”,由场所管理工作人员扫一扫,把体温测量结果录入“渝康码”即可通行。
这么好用的东东,要怎么才能拥有呢?
市民可在微信、支付宝、云闪付APP、百度APP及“重庆发布”“网信重庆”等公众号上申办,未来还将开通百度搜索、百度小程序等更多申办渠道。
办理方法
使用中如有疑问,还可致电“渝康码”咨询热线114-7。
我市还有一款大数据应用平台——
重庆市政府APP——渝快办
1、打开APP,首页即可找到“疫情防控”专题。
2、“疫情防控”专题内不但有重庆乃至全国的实时疫情数据,更能看到一系列重大疫情防控政策解读。
3、页面内还有很多疫情期间的便民服务,帮助您时时刻刻掌握最新疫情数据,还可以帮助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开展社区管理工作。
我们生活中还出现了机器人的身影——
机器人1分钟打3500个电话,怎么做到的?
最近,不少市民都接到了12345市长公开电话打来的电话,询问近期是否从外地返回、是否有发热症状、是否已经复工复产等。不过,你知道吗?给你打电话的其实并不是真人,而是疫情摸排智能外呼系统的机器人——
为尽快向全市市民了解是否居住在本地、是否有发热等不适症状、是否从外返回等问题,由重庆市委政法委牵头,以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为平台,整合阿里云计算、中国移动重庆分公司等资源,搭建了智能外呼系统,给全市居民拨打电话进行疫情排查,从2月18日开始,在全重庆范围推广。
排查利器
提高了效率:传统人工平均拨打一个电话需要2-3分钟,一个小时可拨20-30个电话。而机器人可多路并发呼叫,1分钟可拨打3500个电话,每个小时可拨打21万个电话。初步估算,机器人工作1个小时,相当于7000个人同时工作1小时的工作量。
排查更精准:对外呼不成功的家庭和排查出的重点关注人员,再进行上门回访,有的放矢。
效果非常好:截至3月4号,疫情外呼机器人已覆盖我市10个区县,累计外呼共计超160万。市民接受程度也较高,让机器人助力疫情排查,是补充社区一线力量的一次有效实践。
揭秘
1分钟可以拨打3500个电话,究竟是如何完成的呢?
这个机器人的名字叫疫情摸排智能外呼系统机器人,它不是人形机器人,而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搭建的一个具备语音识别能力、语义理解能力,及高拟人度的语音合成能力的工具,可以像一个真人一样快速理解用户的问题,并给出正确答案。
机器人的核心是智能语音技术,既能自己说话,也能听懂他人说法,并能把听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只要后台服务器和通信运营商平台承载能力足够大,机器人同时拨打的电话数量是没有上限的;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把电话号码、问题导入系统,机器人可自动拨号、搜集记录信息,并且挂掉电话立即自动形成结果报表。
数字、高效、快捷
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
让大家生活品质不“打折”
原标题:大数据抗疫!重庆这三大“黑科技”了解一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