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37年收藏老物件近千件,铜梁民间收藏家想为藏品找个“家”
04-09 07:27:00 来源:重庆日报全媒体

重庆日报全媒体消息,鎏金的古床、厚重的木匾、莹润的瓷器……4月8日,铜梁民间收藏家吴祥海致电本报,表示想为自己收藏的近千件藏品找个更舒适的“家”,他认为“博物馆是藏品最好的归宿”。

吴祥海是铜梁虎峰镇人,今年54岁。37年来,他曾多次赴全国多地收购老物件,累计收藏古床、匾额、木雕、瓷器、铜器等近千件,其中以古床最具特色和珍贵。他说,希望更多人能有机会欣赏到这些藏品,感受手工艺的温度和古人的匠心。

1.jpg

吴祥海在擦拭古床表面的尘土

37年前花200元买下首件藏品 

吴祥海走上收藏之路,离不开他的父亲。

1983年,吴祥海看到当地一户人家正在出售古床,便在父亲的支持下,花了200元将其买下,成为他的第一件藏品。

当年,200元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为何吴祥海的父亲会如此支持儿子呢?

吴祥海称,他的父亲是当地颇有名气的木匠,他在跟随父亲学木工手艺的过程中,对古床产生了浓厚兴趣,萌生了收购明清古床的想法。

“古床不用铁钉和胶水,仅利用榫卯结构就能做到严丝合缝,父亲和我都无比佩服古人的匠心、智慧和艺术才能。”他说,父亲的支持和指点让他有信心继续收藏下去。

“民间艺术需要传承,不能葬送在我们这一代手中。”吴祥海称,每当听到有人出售精美古床的消息,他总会前去洽谈。

30多年来,他已收藏了近20张明清古床,这些古床普遍用料名贵,有着鎏金装饰、丰富的雕刻内容、精巧的设计构思,流露出独特的神韵。

“八顾茅庐”请来古床

收藏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我曾为了一张古床,去了陕西汉中8次,最终才把它请到了重庆。”吴祥海说。

和记者交流间,他的思绪回到了2006年。那时,他已担任某企业市场部的负责人,遍及全国多地的经销商常常帮他打听关于古床的消息。一次,陕西一位同事打来电话,告诉他汉中一户人家有一张罕见的古床,建议他抽空去看看。

一周之后,吴祥海怀着激动的心情到了汉中。

“太震撼了!”吴祥海说,他第一眼看到这张四周满工(即四周均有雕刻)的清代古床时,非常激动。

这张品相完好的古床约有3米高,使用楠木制作而成,古床表面的鎏金闪着金光,雕刻生动传神,呈现出华丽迷人的气质。

面对远道而来的吴祥海,古床的主人说:“我都70多岁了,这张床是我的念想,不能卖给你啊!”

吴祥海并没有因此放弃。他又先后7次来到老伯家中,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和老伯的交往中,我感受到他十分珍惜这张古床,想给他找个好的归宿。”吴祥海说,那时,老人所在的乡镇即将拆迁,他的儿女又在大城市发展,“老人最终意识到把床留给我是最好的决定。”

老人同意后,吴祥海就地将古床拆卸,用一辆货车将古床构件运回重庆。“您放心,我会像对待我的孩子一样珍惜它。”离开老伯家时,吴祥海拉着老伯的手说。老伯嘱咐道:“你可要守好这个宝贝啊!”

吴祥海一直铭记着老伯的嘱咐。古床落户铜梁后,曾有几个人想高价将其买走,这被吴祥海断然拒绝了。他说:“我的本意是收藏、保护古床,没有卖的心思。”

2.jpg

吴祥海从陕西汉中收藏而来的古床

“博物馆是藏品最好的归宿” 

随着藏品中的精品数量越来越多,吴祥海成了铜梁小有名气的民间收藏家,这些藏品也得到了博物馆关注。

吴祥海介绍,他的十余件藏品已被收藏进铜梁博物馆,成为该馆民俗文化展厅的展品。他经常来到博物馆,看看这些陪伴他二三十年的“老朋友”。

3.jpg

吴祥海收藏的精美古床

“通过这些展品,观众可以了解到古人的饮食起居和文化修养,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匠心独运,让自己浮躁的心情得到些许沉淀,我觉得非常欣慰。”吴祥海说。

目前,吴祥海的家中已经没有空间陈列更多展品。“博物馆是藏品最好的归宿,希望能和博物馆或艺术机构合作,在专业的馆舍中展示这些藏品。”他表示,藏品被收藏进博物馆,才能更加安全和“活”起来,观众在欣赏藏品的同时,藏品的价值自然能够得到彰显。

重庆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迎昭

原标题:37年收藏老物件近千件 铜梁民间收藏家想为藏品找个“家”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