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重庆两江新区
两江观察微信公众号消息,5月8日,市委书记陈敏尔在两江协同创新区调研时强调,坚持“一城多园”,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功能定位,高水平建设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和两江协同创新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高水平建设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和两江协同创新区这两大创新极,其战略意义就是在成渝地区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的背景下,形成重庆的两大核心科创园区,以支撑成渝地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
那么,两江协同创新区的“协同”该如何理解?如何实施?
▲在明月湖与明月山相映的湖光山色之中,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图源重庆两江新区
开放
从区域创新能力建设的角度而言,协同创新的一个重点是强调开放区域的内外边界,促进一切创新要素的顺畅流动,形成跨区域协同交互的创新网络,这一层面的协同创新可以称之为“开放式创新”。
推动开放式创新,首先要来一场“学习的革命”,找差距、比不足,才能学经验、谋合作。
当前,长三角正在构建覆盖G60科创走廊,依托交通大动脉,在构筑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协同创新平台、打造产业高地等方面取得不少成效。珠三角正在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串联起广州大学城-国际创新城等10大核心创新平台。京津冀正积极探索科技园区合作共建新经验、新模式,形成了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为代表的共建共管园区、以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为代表的技术品牌服务输出等模式。
两江协同创新区作为开放式创新的重大战略平台,两江新区通过加强与天府新区的联动来支撑“一城多园”,以两江协同创新区、成都科学城为主要载体,共同争取大科学装置、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研设施布局。重庆高新区与成都高新区合作,加快构建“两极一廊多点”创新格局,以提升科技创新能级。
可以预见,成渝地区在中国西部科学城建设领域的“一城多园”模式,将串联起两江协同创新区、重庆高新区、成都高新区、成都科学城等重点区域,通过开放式创新形成成渝科创走廊,以成渝地区的超大规模优势来富集全球创新要素,推动和引领全球创新。
▲图源重庆两江新区
协同
“协同创新”需要形成一个区域内部各创新要素的协同交互,使“外联”和“内通”相结合,构建起一条完整的区域协同创新路径。关键是要抓好“四个协同”:
一是产业协同。协同创新首要的是为产业提升发展服务。
没有产业和市场的拉动,创新就是无水之源,没有创新的支撑,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就缺乏支撑。依托市场主体、依托产业推进协同创新,才能真正的把创新深深扎根在坚实的土壤上。
两江新区是全球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和汽车产业基地,产业基础雄厚,为科技与产业的大规模协同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019年,两江协同创新区科技型企业达到1298家;高新技术企业409家。在涵养产业,以大数据智能化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航天航空、生物医疗、新型材料、军民融合等重点产业提供了创新支撑。
面向未来,两江协同创新区将进一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产品市场化,着力提升产业能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只有进一步打通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中的梗阻和瓶颈,才能实现自身产业能级、创新能级的跃升。
二是人才协同。重点是要加快引育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才、产业技术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作用,把就学和就业创业连接起来,培育造就一大批智能人才、技能人才。
与发达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人才协同的落后,特别是顶尖人才引进和培育的滞后。目前,两江协同创新区吸引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国科大等大院大所,这为高端人才的集聚创造了条件。
两江协同创新区还在加强人才协同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比如承担两江协同创新区开发建设和产业发展工作的两江协同创新公司,于2019年面向全球招聘产业研究、企业服务、宣传策划、招商管理、城市运营、预算招标、造价管理、园林景观等8类人才;两江协同创新区还规划2020年聚集超过1万名科技创新人才。
两江协同创新区还将进一步加强人才链建设,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同时,注重本地培养使用,实现本地在就学就业创业方面的协同。瞄准存量人才去争夺,关注未来的优秀大脑和苗子,通过吸引顶尖大学和研发机构的入驻,培育的大量苗子也将为重庆所用,实现人才的协同引进和培育。
三是要加强生活协同。两江协同创新区是一个“城”的概念,而不能把其当做一个普通的产业园区,因为它有高端产业的含量、科技的含量,人文的含量、生态的含量。
注重产城景融合是两江新区的一大优势。而两江协同创新区一开始就定位为“智慧之城”,其30平方公里的智慧产业和智慧城市的应用场景十分丰富,以智慧场景倒推创新路径,两江新区协同创新发展未来可期。
开发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功能配套,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优质服务和智慧管理。目前区域内的交通、文旅、商业、医疗、智慧城市等资源正在不断完善。
两江协同创新区还要进一步加大对智慧城市、公共艺术、娱乐休闲等资源的聚集,以促进宜居宜业氛围的形成。
四是生态协同。两江协同创新区位于两江新区龙盛片区,坐落在明月山下,环抱着美丽的明月湖,生态优势突出,协同创新区规划建设要彰显“生态+科技”内涵,促进科技、人文、生态相互交融,努力打造成为科技强、生态美的创新区。
对城市发展而言,科技、人文与生态是一体的,不能让创新区成为冰冷单调的工厂化园区,要为科技注入生态元素,让科技为生态服务,能够充分激发创新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两江协同创新区规划建设中的500多万平方米创新创业创造空间,就镶嵌在溪谷林境廊、明月汇流、崖壁探索林等组成的万亩生态空间中,犹如一幅立体的生态拼图。以“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公园城市”的理念,充分尊重“山水林田湖草”自然本底,建设“山清水秀、绿色智能、开放共享、活力多元”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强化协同创新理念,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功能定位,着力做长应用研究长板、补齐基础研究短板,打造人文、智慧、科技融为一体的高端人才聚集地,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汇聚全球创新要素的集聚高地、促进大学大院大所联合开展协同创新的合作高地、科技创新及新兴产业的重要策源地,两江协同创新区未来可期。
原标题:两江协同创新区 贵在协同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