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为何要建主城都市区,在规划上又是如何考虑的?
5月9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扈万泰接受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重庆主城都市区是全市发展条件最好、环境承载力最高、竞争潜力最强的区域,推动主城都市区重点发展意义重大。接下来,该局将与各区县一道,齐心协力完善市区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扈万泰 上游新闻记者 任君 摄
有助于进一步发挥
“中心城市”集聚带动效益
为何要建设重庆主城都市区?扈万泰介绍,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会议,就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完善城市化战略进行部署,深刻揭示了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增强中心城市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重庆主城都市区是全市发展条件最好、环境承载力最高、竞争潜力最强的区域,推动主城都市区重点发展意义重大。”扈万泰具体从三个维度进行了解读。
从全局发展看,建设主城都市区,构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心城市,形成空间尺度上与北京全域、上海全域等接近的中心城市形态,有助于优化国家区域经济布局,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从区域协调看,“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优势区域重点发展、生态区域重点保护”要求,有利于更好发挥“一区”对“两群”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从空间结构看,中心城区及外围若干专业化节点城市联动,在100公里左右半径1小时通勤圈内,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群,有助于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集聚带动效益,避免中心城区“一市独大”,增强城市群综合竞争优势。
构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
网络型城市群结构
主城都市区由中心城区9个区和主城新区12个区组成,面积2.87万平方公里。
扈万泰介绍,中心城市发展规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常呈现“点状圈层”连绵扩展态势;
第二阶段,发展到一定规模,受基础设施等因素影响,趋于“点轴带状”空间拓展;
第三阶段,中心城市规模和能级持续增长,与周边地区逐步融合并向都市区转型,区域空间呈现“多中心网络化”特征。
扈万泰说,当前,中心城区正处于迈向千万人口规模超大城市初级阶段,是城市空间结构发展转型的关键节点。
从自然本底看,我市中心城区独具山水分隔的山地城市特点,具备天然的“多中心、组团式”空间条件。
主城新区各城市彼此相对独立,更适宜深化“独立成市”,更宜建设“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
从空间构想看,中心城区“强核提能级”,组团式发展,不“摊大饼”;主城新区“扩容提品质”,坚持独立成市,壮大支点城市,培育区域中心,支持抱团发展,可共同构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
将完善市区
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建设重庆主城都市区,涉及市区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19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把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体现本地优势和特色。
扈万泰表示,这就要求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必须科学精准无误,来不得半点马虎,一旦确定下来,不可随意更改。
接下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与各区县一道,齐心协力完善市区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深化顶层设计,深化研究各自发展目标定位,要表述精准,确保定位符合区县实际,有利于当前和长远发展需要,定位一经《规划》确定,就矢志不移贯彻好。
坚持目标导向,把各区县空间谋划充分纳入总规,把全市总规部署在各区县落实落细,做好长远项目预研预控。
同时,深化研究各区县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抓住当前评估优化调整各类控制线窗口期,解决好一批项目落地难问题,努力把问题找准找全,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方案。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王梓涵 陈翔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