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微信公众号消息,面对新冠肺炎,有人选择逆向而行,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他们逆行的背影感动了你我。来自市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市共派出18批医疗队1636名队员驰援湖北,其中有1076名护理人员。
他们身上有哪些故事?5月12日是第109个国际护士节,让我们走近“提灯女神”,感谢你,为我们拼过命。
担当
“时间就是生命,快一分钟就多一分救治患者的希望。”
忙碌,是重医附一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米洁的常态。
要是放在一个多月前,米洁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重庆市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总护士长。
2月14日,抵达武汉的第二天,医疗队立即整建制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两个重症病区。
米洁(左一)在ICU对危重患者进行护理查房 受访者供图
每个班次派多少人?如何在保证人手开展工作的同时,尽量减少人员进入隔离病房降低暴露风险?米洁一边盘算一边迅速调配,守在病区外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米洁(中)紧急安排布置工作 受访者供图
2月21日,两名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情况十分危急,只有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才有可能挽救他们的生命。然而,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已经没有空余的病床。
“马上建立临时ICU……”关键时刻,医疗队领队、重医附一院副院长肖明朝一声令下。米洁负责落实所有物资准备。
“有创呼吸机管道、接头有吗?”因物资紧张、条件有限,米洁得到的答案是这些物资统统没有。但建临时ICU迫在眉睫,她没有放弃,亲自去库房找,库房没有,她又通过后勤部门联系当地医院以前的供货商,让他们紧急配送至医院。
两个小时内,监护仪、呼吸机、简易呼吸器、微量泵等所需物资全部就绪,为临时ICU的建立作好了物资准备,为抢救生命赢得了时间。
随后,她又对护士排班进行搭配调整,不到4小时,护理团队配合医疗组成功建立病区临时ICU并顺利运行。
“时间就是生命,快一分钟就多一分救治患者的希望。”这是米洁说得最多的话。
成长
“去一线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使命。”
有人说,“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
在此次重庆赴湖北抗击疫情的护理人员中,相当部分是90后。
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黄曼義就是其中之一。
除夕夜当天,等着女儿回家吃年夜饭的父母,只等来了女儿的电话,“爸,妈,我请战湖北了。”
黄曼羲正在工作中 受访者供图
在重庆,黄曼義曾无数次练习穿脱防护服,可真正上了战场,她才真正感受到每一个毛孔都被捂住是什么滋味。
“口罩、隔离衣、防护面具、防护衣、手套……从头到脚被牢牢裹住,不到半小时,内里的衣服就已经湿透了。”黄曼羲说,行走变得笨重、听力“被下降”、呼吸也变得费力,口罩每天都会勒进皮肤2至3毫米,直到几个小时后才能恢复。
剪去一头长发的黄曼羲 受访者供图
为了降低感染率,黄曼羲剪去了一头长发。
刚开始,由于实战操作不习惯,黄曼羲也遇到难题,她拿到的医用手套型号大小不合适,三层厚度的手套使她两手麻木,无法确切地触摸到病人的血管情况。于是她虚心向前辈请教,不断模拟实践,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解决这个难题。
“我以前觉得护士就是一份工作,疫情发生后,看那么多医护人员前赴后继,才认识到去一线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使命。”黄曼羲说,对她来说也是一份成长。
愧疚
“对不起儿子,但我并不后悔。”
时至今日,市中医院感染病科护士殷立士对4岁儿子鹏鹏(化名)仍有一丝愧疚。
1月26日,殷立士作为重庆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成员出征湖北孝感,随后在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病人。
殷立士的妻子张贵方是市中医院急诊科医生,殷立士出征孝感后,妻子仍坚守在急诊一线。考虑到孩子无人照顾,张贵方就把儿子送回到老家綦江,由外公外婆照顾。
殷立式回渝时与妻儿紧紧拥抱 受访者供图
在市中医院的多方协调下,鹏鹏被转到西南医院救治。经专家诊断,孩子头面部炭火烧伤8%。
此时,远在孝感的殷立士还在隔离病区工作,无法联系上。
直到当天晚上9点多,妻子才拨通丈夫的电话。得知孩子烧伤,殷立士难受得说不出话来,“我回不去啊,回不去。”
经过治疗,鹏鹏的伤势好了很多,殷立士才松了口气。“还是挺对不起他们母子俩的,发生这种事,我都没陪在他们身边。”殷立士告诉记者,当时他恨不得连夜赶回重庆,整个心都揪起来了。
从湖北回来后,生活已如常,殷立士会抽时间给孩子读故事,陪他玩玩具。
“我是名父亲,挺对不起儿子的,但我肩上有责任,并不后悔!”殷立士说。
记者 李珩
原标题:国际护士节 | 谢谢你为我们拼过命——驰援湖北护理人员在战疫前线的故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