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天,凉粉、凉面、泡菜,是大多数重庆人专治胃口不好的“利器”。一碗香辣爽滑的凉粉下肚,开胃又解暑,忍不住再来一碗。
说起重庆的凉粉,有名气的很多,大足三驱的田凉粉、荣昌的黄凉粉、潼南的陈凉粉等,你都吃过没?如果来到大足旅游,参观完大足石刻,少不了要吃一碗三驱田凉粉解解馋了。
三驱田凉粉是大足的传统特色小吃,源于大足县三驱镇田氏一家,是几代人共同创造的绝活。三驱田凉粉早已是名声在外,重庆吃货们都知道。
目前,三驱田凉粉的制作技艺已传到了田时彬手中。据了解,田时彬的母亲唐纪英家住石马镇太平村,唐家几代人擅长做凉粉,在当地颇有名气。唐纪英嫁进了三驱镇田正华家,把从娘家学来的技艺——凉粉精制法也带到了田家,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凉粉制作工艺进行了改良,与丈夫共同经营凉粉生意。口碑是最好的广告,慢慢的,“田凉粉”的名字逐渐响亮了起来,还获得了“大足名特小吃”称号。
一碗凉粉看似简单,其实大有乾坤。田时彬说,做好这碗凉粉主要讲究“三好”:原料好、作料好、技艺好。从筛选、浸泡、打磨、滤粉、起粉、烧煮、搅拌、冷却,到搭配作料,都需要一丝不苟。
首先是原材料,要用上好的豌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田时彬买的是本地杂豌豆,后来改为甘肃的豌豆,现在基本上用的是加拿大白豌豆。该品种淀粉含量高,口感不错、色泽光亮。
豌豆放入大盆浸泡,夏天要泡10个小时,冬天则要泡两天,让豌豆彻底发胀。以前磨粉全靠石磨推,后来改为机器打。粉子粗了,淀粉出来不完,浪费原料。若细了易“烧浆”。浆粉出来后沉淀,夏天需要6小时,冬天则为1天。
做凉粉要用传统柴灶烧煮,并且要看稳火色,进锅之前,去除上层油粉后,将沉淀的好粉搅散,倒入烧开了水的大铁锅里。田时彬说:“凉粉口感怎么样,关键看烧煮这一步。”水煮沸后,将过滤除渣后的豌豆浆慢慢倒入锅中,边倒边搅动,倒完后改小火慢煮,然后继续搅动约30分钟,呈浓稠透明的糊状,冷却后便成凉粉。火候大小的掌握特别重要,大了易烧成煳锅巴,小了则煮夹生不熟。边煮边观察情况,看到成浅黄色时,用锅铲舀起有筋丝了才成。
为让田凉粉有自己的特色,烧煮时,田时彬还专门用龙毛竹来搅拌,如此一来,凉粉就带上了几分竹子的清香。
吃凉粉,更多的是吃作料。一碗凉粉的作料既多又考究,不然吃起来索然无味。作料有油辣子、花椒粉、葱花、蒜泥、芝麻油、炒盐、味精、香醋、酱油等13种,缺一不可,来不得半点马虎,不然吃不出豌豆凉粉特有的复合味。
田时彬介绍,油辣子的制作是重头戏,买的是云南的“子弹头”辣椒,其特性是中辣纯正,适合大部分顾客的味蕾。把辣椒剪破后在太阳下晒干,倒入加有少许菜油的铁锅文火焙干,待散发出辣香辣香的味道时手指轻轻一搓即碎便出锅。最好是在石碓窝用木棒捣碎。一次捣碎50斤的辣椒面,立马装入塑料袋子密封才不回潮。
油辣子每天制一次,隔夜的味道就走样了。文火煎油辣子时,添加适量芝麻更香。“用黑芝麻要香些,但颜色不受看,易沉底,白芝麻浮在上面,美观些,但味道相对差点。”田时彬把自己的经验和盘托出,“诸如蒜泥、葱花、花椒粉等作料都是当天做当天用,既卫生又不变质还保证了味道。
被切成细丝的田凉粉,柔而不断,拌上这秘制的作料,闻着都让人胃口大开,吃起来更是香辣可口、回味无穷。
来源:大足日报、大足微发布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