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重庆大学一团队凭借“一树风光”项目,从4千余个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斩获特等奖。
这到底是一棵什么样的“树”,它又能给生活带来什么?
让我们走进这个团队,了解这棵“能源树”的魅力。
“种”一棵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能源树”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团队来自重庆大学,6人均是2017级学生,其中,苏勇剑、韩煜熊、张睿辰、胡凯恒、孙宇航均来自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谭林来自岩土工程专业。
“风能,是一种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提到风力发电,人们常常会想到野外高大的风车装置……”队长苏勇剑介绍,但这样的装置对地理要求高,而且其建设成本也较高。
为何不从城市或者乡村的角度出发,设计一款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发电装置呢?
于是,团队创新设计出一种高约2.7米的小型风电装置,该装置采用双层导风板结构以及自主设计的风向自适应旋转阻风器,可全方位捕获风能。“即使在城市环境中,也可使用文丘里管结构在较低风速时收集风能,并利用涡轮机发电。”苏勇剑说,同时装置采用漏斗形复合曲面集光器,还可实现高效太阳能发电。
这样一款小型风光发电集成装置,可广泛用于城市、道路或山区中丰富的自然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的利用,对节省一次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有重要意义。
该装置的输出功率约为110.25W,如果在一平方千米中布置50台机组,预计1年可发电2.65×10^9 kW•h,与传统煤电相比,将等效节约标准煤约3.25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90.07吨。不仅高效环保,还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
令人惊艳的是,装置造型为树形结构,在提高新能源利用率的同时还能够美化城市。因此,他们给项目取了个浪漫的名字—“一树风光”。
在室外进行实验
成员都想考研究生
“一树风光”是一个从零开始的项目,在赛场上是初来乍到的新面孔,却以其出彩的创新点打动了评委。
团队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由于可供项目参考的资料和文献非常少,只能靠团队自己不断摸索。而项目的很多创新点常常来自日常生活中突发的一些小灵感,经过大量的实验与思考,灵感得以转化为成果。
从前期调研,模型建立,数值模拟仿真分析,到进行风能发电实验,太阳能发电实验,室外验证实验,应用场景模拟,再到最后的成品,他们的每一步都走得稳健且踏实。
“当然得了特等奖,并不是团队的终点,后期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完成和改善的工作。”苏勇剑表示,目前作品还不够成熟和完善,主要是制作材料的选择,以及装置的固定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后续的研究也会继续,如果能落地的话,城市里乡村中的大部分地区都能够看到该装置。
尽管要达成这样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对他们来说,有这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未来值得期待。
不仅如此,团队的成员都会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希望在科研领域贡献力量。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付迪西 实习生 刘宁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