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观察消息,科技创新,引领未来。11月3日,重庆召开全市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工作座谈会,集全市之智,谋划布局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此前一天,重庆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重庆市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方案》,旨在进一步激活重庆科技创新发展潜力。
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首次专章部署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加快建设科技强国。重庆接连召开两个重要会议,均聚焦科技创新主题,其背后深意不言而喻。
▲重庆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图源重庆高新区官网
加快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既是重庆对标落实国家战略,也是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
无论是年初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还是10月中央政治局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都明确要求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近年来,重庆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创新主体不断集聚,创新投入快速增长,创新生态逐步优化,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2017年—2019年
重庆市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年均增速13.5%,高于全国11.5%的增速;
投入强度由1.88%上升到1.99%,高于全国同期增幅。
同时,重庆大力实施科技企业成长工程,引导科技资源向企业聚集,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23388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141家,今年突破3500家。
具体来看,我国首个自主开发的180纳米成套硅光工艺在重庆发布;重庆市首台从芯片、操作系统到主板等全部核心元器件完全实现国产化的计算机成功下线;全球最小间距显示屏、高塑性镁合金、高精度智能压力变速器……一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纷纷涌现,重庆核心技术能力明显增强。
重庆在科技创新创造上的进步,得到了国内外众多权威机构的高度认可。
在今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重庆再次入选全球城市创新集群100强,排名第77位,较2019年上升了11位。
在《自然》杂志全球科研指数排名中,重庆从2018年的第98位升至2020年的第79位,上升了19位。
根据《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和《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年重庆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和区域创新能力排名保持中国西部地区前茅。
▲联合微电子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8吋先导特色工艺平台生产的180纳米硅光结构性工程批首片。张锦辉摄/视觉重庆
从全市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工作座谈会上发言者来看,既有重庆大学、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负责人,也有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中冶赛迪集团、重庆材料研究院等科研院所负责人,可以说是囊括了重庆最优质的“智力资源”。高校与科研院所负责人发言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二是融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三是对重庆“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议,主线清晰、主题突出。
重庆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重庆市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方案》。这是继今年8月重庆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后,《实施方案》进入到审议环节,距离正式出台实施越来越近,必定会出台不少“干货”,实招,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两江君注意到,会议之外,重庆推动科技创新更是动作频频。
10月31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在璧山成立。联盟将通过聚焦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先进突破型产品开发、技术成果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等,带动川渝两地产业技术升级和成果转化。
10月30日,京东方(重庆)智慧系统创新中心项目在两江新区礼嘉智慧公园开工。项目投资50亿元,将集聚5000多名研发人员,力争5年内孵化超过100个创新项目,培育50家高新技术企业。
10月30日,西部(重庆)科学城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创新平台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在重庆高新区举行。24个高校、科研院所项目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总投资额达212亿元。西部(重庆)科学城加速建设超瞬态实验装置等大科学装置,培育国家科技创新基地7个;两江协同创新区引进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设立研发机构28家;重庆高新区签约引进华润微电子12吋晶圆生产线等一批重点项目;璧山区依托比亚迪、康佳等行业龙头企业建设新能源汽车和高端显示千亿级产业集群;11个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30%以上;重庆经开区加速发展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在重庆,你追我赶的科技创新发展氛围不断增强,“一城引领、双轮驱动、多点支撑”的创新版图正在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重要突破口,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重庆作为国家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门类齐全,正在倾力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在科技创新中的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特别是做优做足服务,加大企业市场应用研发技术创新、前沿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支持力度,充分激发创新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力。
对重庆而言,在科技创新上蓄力快跑,不仅是立足当下所需,因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是面向未来的必然,毕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都需要强大科技支撑。因此,重庆科技创新的力度只会越来越强,科技创新在重庆发展大局中的位置只会越来越突出。
▲重庆经开区盟讯科技STM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在检查硬盘录像带芯片。 郭旭 摄/视觉重庆
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才能掌握高质量发展主动权。重庆未来的科技创新到底该怎么干?事实上,重庆在全市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工作座谈会和调度科技创新工作中,已然给出了明确的路径:加快科技创新发展,关键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持续用力破除制约我市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瓶颈和突出问题。
在发展方向上,坚持“四个面向”,瞄准科技发展趋势,瞄准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技术问题,瞄准国家有需要、重庆有能力的领域;
在完善体制上,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机制、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产学研协同机制,加快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
在平台打造上,争取布局大科学装置,做优国家重点实验室,建好技术创新平台,提供优质科技服务;
在人才引育上,注重以事业引才、产教育才、环境留才,让重庆成为各类人才向往之地、集聚之地、创业之地;
在生态优化上,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推进高校和科研院所改革,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扩大国际科技合作。
对重庆来说,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加快高标准高起点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这是重庆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题中之义。全市广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要找准参与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契合点、融入点、共振点,在聚焦科学主题“铸魂”上深度参与,在面向未来发展“筑城”上深度参与,在联动全域创新“赋能”上深度参与,为科学城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科技创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需要各方支持参与。科技工作者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相关部门要组织编制好“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强化政策支持,领导干部要提高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进一步把全社会推动科技创新的力量凝聚起来,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使创新成为重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原标题:这两次会议缘何都聚焦这一主题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